管理学百科|12Reads

人才学

什么是人才学

人才学是以人和人才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人才开发、培训、管理、使用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及其在人才发展实践中的应用。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发现人才成长规律来更好地发现、培养、推荐、使用人才。中国国内的人才学研究,从1981年12月中国人才研究会成立开始。

人才学研究者正在探索的主要课题是:

1. 人才及人才学的基本理论;

2. 人才的分类,即人才特点、构成与联系、结构的模式;

3. 人才成长过程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4. 人才制度、人才的规划、人才的考核、晋升、管理、就业、流动问题,以及人才制度的沿革、人才思想史等。

人才学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之风劲吹的中国大地上,人才学应运而生。

聚焦人才:有识之士创新

1.萌发研究人才之念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后,人才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人才问题及人才学的创建问题。《中国青年》1978年第3期上率先发表了钟庆的《认真研究培养人的学问》一文,《学术研究》1978年第3期也发表了于光远《重视培养人的研究》一文,《人民教育》杂志于1979年第1期予以转载。随后,《人民教育》1979年第4期上发表了陈平、温元凯的文章《历史上的科学人才——科学家成长因素的调查报告。时任《人民教育杂志总编室副主任的王通讯于1978年出版《科学家成功的奥秘》一书,探寻科学家“成功的轨迹”。

1979年2月,时任职于贵州省科技情报所的雷祯孝、蒲克,发表了《人才学诞生之缘由》、《人才一规律·制度》二文,并自办了小报——《人才学报》,得到了王通讯等人士的认可。《人才学诞生之缘由》改题为《应当建立一门“人才学”》,发表在《人民教育》1979年第7期上。

2.联手打造奠基之作

1979年6月,雷祯孝应邀到《人民教育》杂志编辑部,与王通讯一起研究人才学。不久,王、雷合撰的《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试论人才的知识结构、试论人才成功的时间运筹》发表在人民教育》的第9、10、12期上,被称为“人才三论”,其中的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被誉为人才学奠基之作,曾激起巨大波澜。

春风化雨:举国上下齐关爱

1.领导关注

《文汇报》于1979年11月25日用整版篇幅全文转载了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一文。时任宣传部部长的胡耀邦对此文给予了充分肯定。12月11日,《中国青年报》加注编者按后,再次发表了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

2.反响强烈

1980年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人才问题广播讲座”,受到欢迎,并据讲座内容于1981年5月出版《成才之路》一书。

1983年9月,《成才之路》续集出版。1980年至1981年,《文汇报》开展了“关于人才问题的讨论”,共刊出27个专页,收到来信来稿2000余件,发表文章和读者来信135篇,约18万余字。

3、业内认可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庆祝国庆30周年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专门增设了“教育学人才学组”,对人才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与会50多位学者呼吁建立中国人才研究会筹备组。以《人民教育》杂志副总编敢峰为组长的筹备组随即成立,标志着中国学术界正式接纳和承认了人才学。1979年l0月11日,新华社编发了题为我国社会科学园地的一株新苗——人才学破土而出,人才学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的文章。1988年10月,国家教委科技管理中心编制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成果评审学科目录表》,将人才学作为二级学科列入“社会学和其它新学科”之中,其代码为280701。1990年2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将人才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社会科学总论”之中,编码为C96。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人才学列为三级学科,其学科代码为:630.5520。

成绩斐然:高速发展跷学林

1、研究队伍迅速壮大

1981年12月,在沈阳召开的全国人才学研究者代表会议上,中国人才研究会正式成立。到2002年1月,中国人才研究会有地区性团体会员29个,行业或专业性分会19个。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人才研究会200多个,会员总数达8万多人,初步形成了一个纵横交织的人才学术研究网络。

与此同时,建立了一批人才研究的科研机构。国家人事部建立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有1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人才研究机构,初步形成了一支人才学专业研究队伍。

2.快步登上高校讲坛

1980年下半年,上海交通大学率先把人才学推上大学讲台。随后东北工学院、山西大学、解放军空军政治学校、西南师范学院先后开设了人才学课程。到1995年有220多所高校开设了人才学课程近20门。中国政法大学不仅开设了人才学概论,还开设了《人才管理学》、中国人才思想史等课程。1988年7月,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教学研究分会成立。1993年4部教材出台。

1985年,时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的李新生首先招收人才学硕士研究生。随后10余所大学先后招收人才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3.内外交流日益频繁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1979年人才学创建以来,召开全国性学术讨论会近40次。2002年中国人才研究会换届后,每年都有2~3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人才学的问世不但在国内产生了轰动效应,而且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我国的人才学者有近20人次应邀前往美、日、加、泰等国讲学和访问。

4.大量专著陆续出版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出版人才学著作600多部。早期的代表作主要有:王通讯的人才学通论》、叶忠海的《人才学概论》、彭文晋的<人才学概说》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代表作主要有:叶忠海主编的《普通人才学》等。近年来又出版了由徐颂陶、王通讯、叶忠海主编的《人才理论精萃与管理实务》及《王通讯人才论集》(5卷)等力作。特别是2005年3月,由徐颂陶主编的“新世纪人才学理论丛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国新时期人才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该丛书目前已出版9种:《人才学基本原理》、《人才资源经济学》、《人才管理信息论》、《人才市场新论》、《外国人才研究史纲》

5.分支学科不断涌现

随着人才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人才学萌生出了许多分支学科。如理论人才学,人才历史科学学科,中国人才思想史,人才学史等;还有专门人才学学科,如军事人才学,超常人才学,潜人才学,新闻人才学,人才管理学等。

6.紧贴实际服务社会

(1)人才学为高层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在我国20多年人才学的发展进程中,有许多超前性、实用性研究成果被高层战略决策采纳,并为2003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供了高质量的理论支撑。

(2)人才学为人才考核考评、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社会发展提供方略服务。如1985年王通讯提出的“人才考评三态学说”,1993年叶忠海主持的“长江三峡工程管理模式和人才开发综合研究”等,不但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建立人才考评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还为国家经济建设项目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方略服务。

(3)人才学为百姓提供指导服务。主要体现在人才学理论对人们的成才实践、用才实践的理论指导上。如鼓励人才成长的“自我设计”理论,“人才创造最佳年龄区”和“最佳年龄成才律”等。此外,人才学理论帮助和指导用人单位制定人才开发规划和方案等等。

人才学是一门研究人才的学科,同样需要功力深厚、有志于人才学研究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到人才研究队伍中来,推动人才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构建人才学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才学的学科定位

人才学的研究既有从中国古典文献中寻求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论述诸子百家对人才开发、培养、吸收和使用的光辉思想,又有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和发展完善的论述,既尊重了历史又联系了现实,既有对历史的肯定,又有对历史的批评与扬弃。采用现代管理学的理念,运用数学工具,从理论而实践,从一般性的推测到定量的分析,逐步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研究思路。

1.人才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人才学从研究创立至今,专家学者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从当初对人才概念的模糊到对人才内涵、规律、特点的解读,从研究的零乱性到系统性。从对个体的调查研究走向模型的创建,从感性的思维分析走向理性的科学论断,从专家的只言片语到系列专著文献的问世,事实证明,人才学不再是作坊豆腐,而是理论性很强的科学。

2.人才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软科学

人才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综合了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类学、数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人才培养、开发过程的复杂性,人才价值实现的时代性和滞后性,人才工作的延续性和突变性,对人才学学科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体系,自身不能创造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属于软科学范畴。但人才学又不同于一般的软科学,它的社会实用性价值更大,它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组织的人才发展走向,决定着人才价值的实现率和投放率。

人才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1.人才学与心理学学科的融合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特征的学科。人才学研究的对象也是人,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高级动物,具有复杂的个性心理。人才学关注的是人的过去行为对未来的影响,关注人才发展过程中外界因素对人才个性行为养成的影响,关注人才的思想、行为的演化过程。人的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力、学习力、执行力,而人才学的研究正是借助于心理学知识,梳理人才的思想力、学习力和执行力,从而提出人才成长的规律性和提升人才获取知识的能力。人才学提出人才的价值在于个体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来体现个体价值,而个体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心理需求的最高层次。

2.人才学与管理学学科的融合

管理学是研究组织计划、领导、组织和控制的科学,是专门研究如何实现组织内人的宏观调控的一门学问。人才学研究的是人才个体,管理学研究的是人才群体。虽有不同,但管理学更能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视角审视人的行为,个体融于组织之中,个性需与共性相存。任何个体都是社会中的人,都有复杂的社会关系。人才的价值实现必须进入社会人才流通领域,参与社会价值的创造才能实现。而组织价值的实现又需个体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个体创造性的劳动,组织的价值就无从谈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学是管理学的基础,管理学是人才学的高级阶段。

3.人才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融合

人才学是人力资源学说在中国的具体化。人才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既研究理论,也研究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应用性学科,属于经济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发展为出发点而对人力资源在组织中如何最大限度创造价值的规律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应用性管理学科;人才学是研究人才运动现象和人才运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人才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之一。人才是企业管理关注的重点人群,人才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将不断上升。要比较全面深入地研究和解决中国人才问题,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学说与人才学相结合。

4.人才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重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人才学研究的本是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规律,研究的是个体成才律。高校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教育的对象是人才个体。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存在多变性、差异性和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思想对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心灵的熏陶、思想的引导、政治的倡导助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学更多是让大学生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认清社会的需求和历史的使命,提升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力、协调力、组织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5.人才学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人才学研究,要特别注意数学知识的运用。任何一门科学,只有运用数学去表达了,才能走向成熟。数学能使人才学走向量化,走向成熟。21世纪科学研究的四门基础学科就是哲学、数学、外语和计算机。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知识的运用,增强了科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人才学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探索和总结上,而应该逐步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运用数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通过调查实证,科学分析相关的人才成长和发展数据,运用多学科前沿成果,构建起人才学的数理模型,将人才学学科体系能更系统化、更明确化、更量化。人才学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必然会引起更多学者对其的肯定和认定,从而使学科发展从务虚走向务实,使学科的发展更有说服力和战斗力。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