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临界战略
临界战略是指经济系统在临界点或分岔点上的道路选择。
临界战略的内涵
“临界”的概念最早源于物理学,意思是说,对于一个物理系统,其性质随着物理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当物理参数达到或超过某一阈值时,物理性质将发生突变,超导现象就是典型的临界行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Prigogine)在研究非线性热力学系统时发展出了一套从混沌到有序的科学理论,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在分岔点上的选择。将这种思想用于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的非线性与非平衡特征就是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产生的根源。
根据经济系统的非线性和非平衡特征,当控制参数达到某一阈值λ0时,经济系统将发生分岔。在临界点λ0上的经济系统面临多种途径选择。其典型结构为,在分岔点上,经济系统面临三种可能的分支:原分支、机会(分支1)和危机(分支2),如图1所示。在经济实践中,经济系统在分岔点上所面临的选择可能很多,但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上述三种类型。经济系统在分岔点上具体选择哪一个分支取决于经济系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偏好和对未来的预期。我们把经济系统在分岔点上的选择称为临界战略。
图1 经济系统的分岔与临界战略的典型结构
经济系统的临界状态和分岔点类型与控制参数密切相关。在经济系统建模时,环境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就表现为参数。经济系统的环境发生变化就导致控制参数发生变化。环境对经济系统的非平衡约束能够使隐藏在经济系统非线性特征之中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充分展现出来。经济系统的临界状态和分岔行为是经济系统复杂动力学行为的典型表现形式。
临界状态的特点:
临界状态是经济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平衡是相对的,非平衡是绝对的。现实中的经济系统都是与环境不断交换资本、要素、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开放系统。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经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广义流也是对经济系统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使得经济系统偏离平衡态。任何偏离平衡态的状态都称为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态。经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和广义流也称为经济系统的非平衡约束,在远离平衡的状态,由于没有细致平衡条件,经济系统演化方程中的非线性发挥作用,使得演化方程可能具有多重解,从而产生分岔和混沌现象。因此,非平衡展现了隐藏于非线性之中的潜力,而它在平衡态或邻近平衡态(线性平衡态)时却只保持“潜伏”状态。
在经济系统的非线性和非平衡区域,随着环境和控制参数的变化可以把经济系统驱动到处于分岔点上的临界状态。在分岔点和临界状态上,经济系统具有三个典型的特点:
(1)在临界状态,很多传统的经济学规律都不再成立
在临界状态,经济系统遵守非线性动力学规律,这时,传统的经济学规律不再发挥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股票市场的暴涨和暴跌。对股市的这种现象,利用传统的经济学词汇显然是无法准确刻画的,它是非线性系统的一种初始敏感现象,即初始条件的一个微小变化可以导致用它的幅值无法衡量的结果。再比如,萨伊定律在临界点上不起作用,消费者购买不购买一种新产品并不完全依赖于价格。
(2)经济系统在分岔点上的选择没有普遍遵循的规律,主要取决于经济系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偏好和对未来的预期
对于企业来说,正是这种分岔点上的选择体现着企业家才能、智慧和眼光。这也是企业家和一般员工的区别之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存在很多分岔点,这种分岔点上的选择从宏观上决定了企业的命运。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比较优势的交替变化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对于个人来讲,这种分岔点上的选择就从总体上决定了人生的整体价值。
(3)分岔点和临界状态的出现与更替,对特定的经济系统来讲,主要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一个经济系统存在不存在分岔点和临界状态,首先要求经济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经济系统。因为对于线性经济系统来讲,它的每一个特定的相互作用组合都对应一个且仅对应于一个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确定经济系统的两个状态在状态空间中画出一条直线。据此,可以追踪经济系统的过去,也可以预侧其将来。因此,这类经济系统从本质上讲是简单的。只有非线性经济系统在非平衡区域内,随着环境的变化才有可能被驱动到一个具有多种可能途径的分岔点和临界状态。从数学上讲,就是随着参数的变化,经济系统的演化方程出现多重解。在这里环境的变化,即参数的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约束条件。例如,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有一可能把中国的很多企业驱动到一个具有多重选择的分岔点和临界状态。目前中国的企业面临的正是这种状况,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做出战略选择,而且不是常规性战略选择,而是本文所提出的临界战略选择。
在经济实践中,如何判断一个经济系统或者一个企业是否处于临界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数学上讲,判断一个经济系统是否处于临界状态十分简单,关键是看原来的解是否稳定、有没有开始出现多重解。从实际操作上讲,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还积累了许多资金,但一时找不到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往往处于重要的分岔点和临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