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中性革新法

什么是中性革新方法

中性革新方法是指在既无资本节约也无劳动节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劳动与利润的比例方式提高企业效益的革新方法。

中性革新方法的内涵

此法有别于传统技术革新方式,是由英国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首先创用。

他以常数的资本——劳动比例为前提,考察各生产因素的边际产品比例,假设使用某种数量的两个生产因素生产一定的产出量,而革新的作用使两者的边际生产力呈同一比例增长,由这种分析技术革新造成的边际生产力增长方法即中性革新法。此法主要用于经济学中的资本节约革新和劳动节约革新研究。

例如,运用此法探讨资本——劳动比例关系,研究技术革新的作用、过程以及改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人比例,实现绝对资本节约革新和相对资本节约革新,以及变动劳动资本因素,达到绝对劳动节约革新和相对劳动节约革新的目的等等。按照希克斯对该法的定义,一个企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的资本节约革新概念是相对减少资本投入,至于如何改变资本和劳动因素的相对量和绝对量,则取决于技术革新结果的各种弹性,如经济体系中资本与劳动间的代替弹性和社会需求弹性,它有助于决定革新对两种因素的价格和产品需求的影响。

还有一种由英国经济学家罗伊·哈罗德创用的中性革新法,其方法的分析对象主要是利润率和资本一产出比例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法以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利润率和资本——产出比率均为常数为前提,探讨如何使企业借助技术革新方式,保持利润率不受影响的途径。按这一方法,若利润率未变而资本——产出比率降低,即资本节约式革新;若利润率未变而资本——产出比率上升,即是劳动节约革新。哈罗德方法的内涵意味着不改变利润和工资间的收入分配。资本——产出比率分析既直接反映资本本身的变化,也间接体现劳动供给的变动,其方法具有动态分析的特点。国外通常用于研究技术革新对个别企业或整个宏观经济体系的影响作用。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