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个人管理
个人管理是以原则为重心,针对个人的目标,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着重第Ⅱ类事务(重要而不紧急)的完成。
个人管理的发展
在个人管理中,个体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传统的管理方法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等,这些依赖于人去制定政策,去实施管理。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是社会人,但是在经济学中我们认为人更是一种理性人,是风险规避的,即我们更加愿意做出利己的行为,所以个人很难去采取类似法律行政这些可能具有惩罚性的方法对自己实施自我管理。
在传统的管理学中我们能看到许多技术应用的影子,随着人们对管理学更进一步的发展认识以及对其本身的理论丰富,也伴随着这门学科中科学技术和技术工具(比如计算机)的大量引进,技术管理由此真正作为一种新方法进入管理学的领域,加强了管理学的理论以及实践基础,个人管理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个人管理的工具
一款好的管理工具是从管理学思想之中衍生而来,自然应该严格遵循管理学的五项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艺术是抽象于人思维之中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科学的东西是可以模型化化出来的,这些依托于科学而模型化出来的工具让我们的管理更加科学,譬如在这个领域广泛应用的ERP系统。
现在流行的行动力工具正是在深刻研究了管理学思想,旨在更好得让个人或团体进行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学习管理、心态管理及行动管理的基础上的一种系统。引导用户更好地实施自我管理,从事业、财富、家庭、人脉、健康、学习六个维度科学规划工作与生活,有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帮你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你生命的宽度。
个人管理的组织工作
个人管理的组织工作来源于将个人事务的分类,内容如下:
1. 个人事务分类
·价值观修养。
·安全事务,包括政治安全、社会安全、职业安全、家庭安全、财产安全、饮食安全、出行安全、信息安全等。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职业与工作。
·人际关系。
·个人知识结构的改造,学习与发展。
·财产与投资。
·信息工作。
·后勤与生活。
·娱乐与休养。
·紧急状态或危机状态。
这样划分的几个领域有交叉的情况,但有各自的独立性。它们构成了个人管理的系统。从长远来看,任何一个领域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影响整个系统即整个人的发展,这体现了管理的系统性原则。管理的系统性原则要求管理者以系统的思想或全局的思想看待所有的管理活动,不忽视任何一个领域。个人的粗放式管理可能会以为娱乐和休养领域没有职业与工作那样重要,而管理的系统性原则认为二者在个人管理系统中只是属于不同的部门,它们是分工不同,地位是同样的重要。紧急状态的管理是服从管理的例外原则。个人管理活动有常规活动和非常规管理活动,非常规管理活动中又包括紧急状态(危机状态)和非紧急状态。从短期来看,紧急状态是人生的非常态,而从长期和社会角度来看,紧急状态是人生的常态。所以紧急状态的管理是必然的。例外管理原则要求管理者为非例行事务准备方案,特别是那些未来可预测的危机提供预案。这些管理活动称为应急管理。
2. 资源配备
这包括系统的时间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分配及预算。比如你每个星期或每个月给自己的人际沟通分配了多少时间和金钱,为将来的紧急状态准备了多少资金。
3. 个人管理机制的设置
这指个人管理的运作机制,包括道德纪律、锻炼制度、工作制度、财务制度、人际关系制度、娱乐和休养制度,还包括信息机制、监督机制等。个人管理离不开相关的利益团体,个人管理活动不是狭隘的个体的事,个人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离不开利益相关体和社会,个人行为的监督和控制更要借助利益相关体和社会。个人纪律是对个人行为和过滤,去掉那些不产生效益、低效益或产生负效益的行为或习惯,并使个体建立一种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个人纪律实际上是使个体从一种心理状态(习惯)向另一种心理状态(习惯)实现转换。给自己设立一个管理制度体系,读者也许还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不过你无法否认,这对你整个人生的发展意义重大。现在就为了你自己的幸福为了你的妻子(丈夫)、孩子的幸福给自己建立一个管理的制度体系吧?提醒一句,管理制度体系是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好象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更新一样。个人管理是动态管理,连其制度体系也是这样。
有效的个人管理
有效个人管理方法的标准
第一代的时间管理理论丝毫没有“优先”的观念。固然每作完备忘录上的一件事,会带给人成就感,可是这种成就不一定符合人生的大目标:因此,所完成的只是必要而非重要之事。
然而好此道者不在少数,因为阻力最少,痛苦与压力也最少。更何况,根据外在要求与规律行事,容易推卸责任。这类经理人缺乏效率、自制力与自尊。
第二代经理人自制力增强了,能够未雨绸缪,不只是随波逐流,但是对事情仍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第三代经理人则大有进步,讲究厘清价值观与认定目标。可惜,拘泥于逐日规划行事,视野不够广阔,难免因小失大。第一、三类事务往往会占去所有的时间,这是第三代理论最严重的缺失。
不过以上三代理论的演进,仍有可资借镜之处。第四代理论便在旧有基础上,开创新局面。以原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急迫性;强调产品与产能齐头并进,着重第二类事务的完成。
有效的个人管理方法须符合以下标准:
一致: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平衡: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有人以为某方面的成功可补偿其他方面的遗憾,那终非长久之计。难道成功的事业可以弥补破碎的婚姻、孱弱的身体或性格上的缺失?
有重心: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着重虽不紧迫却极重要的事。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为单位订定计划。一周7天中,每天各有不同的优先标的,但基本上7日一体,相互呼应d如此安排人生,秘诀在于勿就日程表订定优先顺序,应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历。
重人性: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讲求效率,但以原则为重心者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得失,因此有效的个人管理偶尔须牺牲效率,迁就人的因素。毕竟日程表的目的在协助工作推行,并非让我们为进度落后而产生罪恶感。
能变通:管理方法应为人所用,不可一成不变,须视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携带方便: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根据实际经验,我设计出一种符合以上诸条件的表格。其实,许多优秀的第三代管理工具,也值得采用,只是个人运用巧妙不同而已。以下举实例说明如何以原则为重心,建立起充分掌握重点的一周行事历。
有效的个人管理可分为四个步骤:
确定角色——首先,写下个人认为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就把此时闪过脑际的角色逐一写下。除了“个人”以外,父母、儿女、职员、老师……凡是你愿意定期投人时间精力的,均可纳入其中。
不必想得太严肃,仿佛立下终身职志,只须考虑未来一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即可。请看以下两例:
1.个人 | 1.个人发展 | |||
2.丈夫/父亲 | 2.妻子 | |||
3.新产品经理 | 3.母亲 | |||
4.研究经理 | 4.不动产业务员 | |||
5.人事经理 | 5.老师 | |||
6.行政经理 | 6.交响乐团董事 | |||
7.公司董事长 |
选择目标——其次,为每个角色订定未来一周欲达成的2—3个重要成果,列入目标栏中。
这些短程目标应与使命宣言中的终极目标有所关联,至少有一部分如此。即使不曾写过使命宣言,也可以自己设想每一角色及重要目标。在未来一周的目标中,务必有一些真正重要但不急迫之事。
安排进度——现在,根据上面所列目标,安排未来7天的行程。比方说,目标之一是完成个人使命宣言初稿,那么不妨在周日抽出连续两小时完成此事。通常星期日(或1周中对你最有意义或最特殊的1天),正是思考如何提升自我及规划1周行事的最佳时刻。
再比方,锻炼身体是你的目标,那么不妨安排3—4天,每天运动1小时。
有些目标可能必须在办公时间完成,有些得在全家共聚一堂时实现。
每个目标都可当作某一天的第一要务,更理想的是当作特殊的约会,全力以赴。对本年度或1个月内已定的约会则一一检讨,凡合于个人目标的加以保留,否则便取消或更改时间。
准则三,重在身体力行。就仿佛程式设计师设计出程式后,电脑必须加以执行。
顺从别人的意愿完成他人眼中的要务,或无牵无挂的享受既不紧张又不重要的活动,岂不轻松愉快。至于执行,或多或少考验着自制力,此时就得靠诚意正心的修养工夫,坚定意志。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事先排妥的行事历,必要时仍须有所更动。只要把握原则,任何凋整都心安理得。
为人父母者,尤其是母亲,常耗费所有的时间照顾幼儿,以致一事无成,备感挫折。但挫折多来自有所期望,而这期望反映的却是社会价值观,不是个人的价值观。若要克服因社会价值观而产生的罪恶感,可以靠准则二的工夫——确立目标。
第四代个人管理论的特点,在于承认人比事更重要。而芸芸众生中,首要顾及的便是自己。它比第三代理论高明之处是:强调以原则为重心,以良知为导向,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
高效个人管理的获得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你计划和家人去野餐,选好了地点,做了充分的准备,结果下起了暴雨……积极的人明白野餐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会创造性地改在其他地点进行野餐,哪怕是在自家的地下室里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消极的人则会说:“哦。这太令人难过了,我们所有的准备、所有的安排都泡汤了。”积极的人是主动的改变者,他们依据原则作出决定,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消极的人总是轻易说出“我不行”。这种语言完全体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他们永远摆脱不了环境的束缚。
在当今的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需要强调这种主动热情的态度,它已经成为面试中的一个重要考核因素。常听到一些负责人力资源的人谈到招聘的经验,他们说在招一个人的时候。不是看他的工作经验是什么样的,而是要看这个人的工作愿景,也就是说,他是不是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想,这说明了一个事实:主动的态度是工作成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积极主动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必须要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无论做事的结果好坏,都要有一种勇于负责的心态。通常来讲,理智是可以战胜感情的。当然,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并使之为自己服务。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创造总是经过两次完成的:先是思想创造,之后才有实际创造。拿现在所住的大楼来说吧.在动土之前它的每个细节早就设定好了。如果错了,要改变结构则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木匠有条规矩千真万确:度量两次才动手。所以要在行动之前。想好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照着这个目标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而在管理学中,最为常用的道理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想到一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而努力。如果我们连做事的目标都不知道,那么我们在做些什么?推而广之,“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包括工作、生活等.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望,它在这个阶段中必然要经过两次创造的过程。第一,是心智的创造;第二,是实际的创造。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现。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我们常常说到管理学中自我管理的原则。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妥善安排和管理,分清主次,其原则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如果自己能做出决定当然最好,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可以问一下周围的朋友,听听他们的建议,然后再依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的思想所左右。一定要记住,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勇于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牵绊,也就是说,要有说“不”的勇气!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这实际上在指导我们如何去实现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世上之事,风云变幻,到处都是竞争与合作的冲突。具有双赢思维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每个人都会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当然,也没有绝对的双赢,记得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合同是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更是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习惯五: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这让我想起了古代兵法中的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用在这里可能有些牵强,但是它说明了在交往过程中,一定要多了解别人的想法,也就是说,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我们在与人沟通时,经常犯一些不分青红皂白就妄下断语的毛病。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充分想到对方的实际情况。其实,了解别人与表达自我都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先把别人的需求和想法了解清楚,再进一步采取自己的行动。
习惯六:协同效应——创造性合作的原则。如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一句话:既不按照我的方式,也不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通过合作创造出更好的办法,创造性的合作能达到1+1>2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合作性的原则。我们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就是这个道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有些甚至是我们难以克服的。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借助集体的力量,配合双赢的动机与协同效应的整合功夫,方能突破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动力,为我们的目标而服务。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不要停止运动,时常涤荡心灵的尘埃,用读书磨砺心智,学习待人处事之道,在身体、精神、心智和社会情感这四方面不断更新自己。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刀磨得越快。做起事情来就越得心应手。在很多时候,人生最值得欣慰的就是磨练自己,让自己不断地做到游刃有余。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的好坏,只能是物质上的满足与否,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而只有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