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SPI理论
SPI理论是指一种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概念统一到一个更高综合的框架中的理论,是图尔文提出的。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三个词几种说明了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SPI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这些记忆模块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这样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就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在SPI理论看来,一次编码事件——对一个视觉刺激看一眼——就产生着多重记忆系统的效果。例如,在呈现一个有意义的陌生句子时,关于这个时间的不同信息就登记到相应的子系统中:体现在字词结构特征中的信息登记在知觉表征的字词形式系统中;这些产物会传送到语义系统,以便对字词和意义间的关系作更抽象的加工,语义系统的产物告诉大脑关于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可能性;这些产物还会到达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系统,工作记忆以各种编码和提取操作对信息对进一步的精细加工;情景记忆系统参照已经存在的情景信息确定新进入信息的时—空关系。在这个完整的加工过程中,不同记忆模块对信息的解释、编码和存储操作是以串行方式进行的,各个模块之间彼此依赖。例如,形成清晰的知觉表征可以更快地获得语义,有关的语义信息激活也同样可以完善知觉表征。在这个最初的编码过程完成后,关于这个句子的各种信息就会并行的存放在不同的系统中,获得不同类型信息的通路也将是相互独立的。例如,当你再次看到这个句子时,你记得它的含义,但却想不起曾经在那里看到过它。
SPI理论的构成
SPI理论认为记忆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即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记忆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这5种记忆系统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中存在一定顺序,在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联系。
SPI理论的假定
SPI理论假定这些系统
1、编码是串行的,即信息以串行的方式在系统中得到编码;
2、存储是并行的,即一次编码的事件会在多个记忆系统中产生效应,并存储在不同脑区;
3、提取是独立的,即从一个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时可以不受其他记忆系统的影响。
SPI理论的相关评价
作为一个抽象的模型,SPI理论没有说明不同系统的神经解剖结构,但它认为多重记忆系统并行的存在于不容的脑区中。近年来研究者的发现越来越支持了这一观点。例如,斯奎瑞(Squire,1992)通过对实验动物、遗忘症病人和正常被试的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种记忆不仅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分离现象,并且它们相对应的脑解剖区域也不同。例如,新纹状体损伤的病人和内侧颞叶受损的遗忘症病人相比,前者的陈述性记忆要好于后者,但是其机能作业方面则要远逊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