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GMM

泰国GMM Grammy集团是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的一个奇迹。这家没有任何外资背景的文化产业集团,以唱片起家,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触角已伸到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出版、化妆品和服装领域,拥有两家上市子公司,市值近200亿泰铢,稳居业界的头把交椅。

GMM介绍/GMM

时光倒流20年,由于泰语歌的曲调千篇一律、配器方法老旧,泰国的本地音乐几乎无人问津。放眼望去,泰国的音乐市场几乎是西方跨国公司的地盘:EMI、CBS、BMG、华纳和宝丽金等,跨国公司主导了泰国的文化产业领域,电台里播的都是英语歌。但短短的20年间,GMM虎口夺食,硬是从华纳、宝丽金把市场抢了过来。GMM有什么“魔法”让横行一时的跨国文化集团在泰国俯首称臣?

这还得从GMM集团的创业讲起。集团的创始人和现任董事长黄民辉是学传媒出身的,虽然不懂音乐,但他对泰国娱乐业被跨国公司分割的状况十分惋惜,于是他和一位从事音乐的朋友合伙开办GMMGrammy公司。

公司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改革泰语歌。他们没有选择老一代的制作人和歌手,而是从民间网罗了很多有才华的业余音乐人,跟他们签约、并逐步将他们职业化。GMM公司不仅买他们歌曲的版权,而且承诺给他们歌曲销售的分成。与此同时,GMM还借鉴西方文化产品的形式,做泰国风格的流行歌曲,这一做法很快就得到市场的肯定。

GMMGMM

传媒出身的黄民辉在经营GMM的过程中认识到,文化产品靠的是媒体传播,没有媒体,再好的东西也不会为人所知。因此,GMM很早就向媒体扩展,投身电台和电视台,利用媒体推广GMMGrammy的音乐产品,同时也推广了泰语歌曲。 现在,泰国音乐市场上95%以上是泰语歌曲,GMMGrammy的市场份额占整个音乐市场的50%以上。这样的市场占有率,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小国家的本土公司能达到。在经营方式上,GMMGrammy借鉴的是西方的产业化。以唱片为例,一张成功的唱片大概需要五个环节:制作人、歌手、市场策划、推广人员和销售人员。这五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会削弱整张唱片的成功。GMMGrammy曾经有些歌手觉得自己红了,就出去自己开公司,但往往不能成功,其原因就在于现在的文化产业不是你会写歌、会唱歌就能成功,还需要市场、广告、销售等各方面的配合。

和跨国公司相比,GMMGrammy的特色在于公司和制作人、歌手的关系。GMM抛弃了国际娱乐业通行的音乐人签约制,而以东方式的人情手段稳定创作群。

西方实行制作人相对自由的签约体制,作品由版权公司买断,公司的规模不大,不会培养自己的制作人。

刚开始的时候,GMM虽然没有和制作人签约,但承诺除了创作报酬,他们只要身在公司就能得到版税分成,其目的就是要把最好的制作人和歌手垄断。尽管这种做法遭到一些同行的嘲笑,认为这样做必死无疑。但直到现在,该公司每年都要拿出十几亿泰铢稳固旗下的制作人和艺人。

市场证明GMM这一“本土化”的策略是成功的。与GMM同期创业的香港、台湾的本土公司在各自的市场上就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个中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沿用的西方这种签约制度不符合本地状况。

黄民辉认为,西方的签约制度基于他们到处可以挖掘到好的制作人、好的歌手。但在香港和台湾,这些人才实在有限。某个制作人凭一首歌走红,几家公司都抓他来写歌,结果一个人写的几首歌同时在排行榜上竞争,唱片公司却没有一家可以做大,达到上市的规模。10年前,华纳挨个收购台湾的唱片公司。例如飞碟唱片,一个很好的本土公司,差不多7亿泰铢就被买走了。

近年来,港、台娱乐界常常传来唱片公司与旗下艺人因薪水问题而翻脸的消息,这种现象在GMM很少出现。GMM在给制作人和歌手分配时,是非常透明和合理的。人们常说“只能共苦,不能同甘”,越是赚到钱的时候,越容易翻脸。黄民辉认为艺人们都很不容易,很多人挣钱就凭年轻的那几年,管理者就要替他们考虑,艺人们都是很重感情的,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GMM公司靠的就是与制作人、歌手的这种牢固关系,这才有了好的基础架构———广告、市场人才,还有最好的音乐人,才有最好的产品、销售和最好的收益。收益高,就有更多的新人来,公司的选择余地也就更大,这就是人才垄断和市场垄断之间的良性循环。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