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G20峰会

摘要

G20峰会是由欧盟、布雷顿森林机构和来自19个国家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组成,宗旨是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第五次二十国集团峰会在韩国首尔举行。

背景

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十一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按照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20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有40亿。

20国集团建立最初由美国等八国集团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随着20国集团的架构日渐成熟,并且为了反映新兴工业国家的重要性,20国集团成员国的领导人于2009年宣布该组织将取代八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关于G20

创始:二十国集团 (Group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的。

宗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成员:二十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运作方式:二十国集团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形式运行,不设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该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每年的部长级例会一般与七国集团财长会议相衔接,通常在每年的年末举行。会议由主席国及一些国际机构和外部专家提供秘书服务和支持,并可根据需要成立工作小组,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审和提出对策建议。

特邀代表:为了确保20国集团与布雷顿森林机构的紧密联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以及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主席作为特邀代表也参与该论坛的活动。

G20与中国: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并于2005年作为主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首届宣言全文

1、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遭遇严重挑战时,我们即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于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初步会议。我们决定增强相互合作,努力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全球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2、在过去几个月,我们各国采取了紧急和特别措施以支撑全球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这些努力必须要继续下去。同时,我们必须推进改革以确保全球性的危机比如这次危机不再发生。我们的工作将遵循一个共同信念,即市场原则、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制、受到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将培养活力、创新和创业精神,这些是经济增长、就业和减少贫困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目前危机根源

3、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资本流动性日益增长并且此前十年保持着长期稳定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未能履行相应责任。同时,脆弱的保险业标准、不健全的风险管理行为、日益复杂和不透明的金融产品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度影响,最终产生了体系的脆弱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决策者、监管机构和管理者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并且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市场正在扩大的风险,未能及时实施金融革新或者未能考虑本国监管不力所产生的后果。

4、除了其它原因以外,导致当前形势主要因素是不一致和不够协调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充分的结构改革,这阻碍了全球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导致风险过度,最终引发严重的市场混乱。

采取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5、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重要措施,以刺激经济,提供流动性,增强金融机构的资本,保护储蓄存款,弥补监管不力,解冻信贷市场。我们正在努力确保国际金融机构能够向全球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持。

6、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和支持经济增长,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经济发展势头在主要经济体正在大幅度地减弱,全球经济发展预期下滑。过去十年对全球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当前尽管享受着良好的增长,但是正在日益受到全球经济下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7、面对全球经济恶化形势,我们同意在紧密的宏观经济合作基础上采取广泛而必要的应对政策,以恢复经济增长,避免消极后果,支持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际。作为实现这些目标和应对长期挑战而立即采取的措施,我们将继续加强努力并且实施任何必要的更进一步的行动,以稳定金融体系。

认可货币政策支持的重要性,就同在本国所认可的一样。

在保持有助于金融可持续性发展政策架构同时,利用财政措施刺激国内需求。帮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在当前金融困难时期获得资金支持,其中包括流动性能力和项目支持。我们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应对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欢迎它的短期流动性支持,推进正在进行的对其设施和支持的评审,以确保灵活性。

鼓励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MDB)全力支持开发计划,我们对世界银行最近在基础设施和贸易融资领域所推出的新措施。

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其它多边开发银行,具有充分的资源在克服危机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金融市场改革的共同原则

8、除采取上述措施以外,我们将实施改革。这些改革将加强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以避免危机再次发生。管理是各国监管机构防御市场动荡的首要职责,我们的金融市场已经全球一体化,因此增强监管机构的国际合作,强化必须的国际标准并且予以切实执行显得非常必要,这样才能防止不利的跨边境、跨地区和全球性的影响全球发展的国际性金融混乱的出现。监管者必须确保他们的行动支持市场原则,避免对其它国家产生可能的不利影响,其中包括监管套利行为和支持市场竞争、活力和创新。金融机构对当前市场混乱也必须承担责任,应当尽自己职责克服现状,包括承担亏损,改善透明性,加强自己管理和风险管理。

9、我们承诺执行与以下改革共同原则相关的政策。

增强透明性和责任性。我们将增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其中包括提高复杂的金融产品必须的透明性,确保公司财务状况完全和准确无误的公开。其目的是防范官员过度冒险。

增强有效管理。我们承诺加强我们的监管体系,谨慎监督和强化风险管理,确保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受到管理或者接受监督。我们将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国际行为准则的执行。在确保监管有效的同时,我们还将使监管体系在经济发展周期中更加有效率,确保创新并且刺激金融产品及服务中交易的扩展。我们承诺我们国家监管体系评估透明。

促进金融市场诚信。我们承诺,通过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给予支持、避免损害公众利益行为发生、预防非法的操纵市场行为和欺骗以及权力滥用行为,保护合法的金融风险。我们还将促进信息共享,其中包括尚未承诺实施关于银行保密性和透明度国际标准的地区。

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呼吁,我们的国家和区域性监管机构在遵循一致性原则基础上制定规章以及其他措施。监管机构将加强他们同金融市场所有层面的协调和合作,其中包括跨国境的资本流动。作为首先要做的事情,监管者和其它相关当局应当在防范危机、加强管理和应对措施上加强合作。

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我们承诺,推进布雷顿森林机构(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s)改革,以便他们在全球经济中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不断变化的经济权数,提高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在这方面,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其中包括最贫穷国家,将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代表权。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FSF)成员急需向新兴经济体扩展,其它主要标准制定机构必须迅速重新审定他们的会员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同FSF及其它机构合作,更好地认识脆弱,预测潜在压力,迅速采取行动在应对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部长和专家的任务

10、我们承诺,迅速行动贯彻这些原则。我们将要求我们的财政部长启动程序并且排出行动时间表。一份具体措施的最初目录将以附件“行动计划”形式推出,其中包括要在2009年3月31日之前先要完成的行动。

经与其它经济体和现有机构磋商并且吸取知名独立专家的建议,我们将要求我们的财政部长拿出更多的意见,其中包括以下具体方面:

有利于缓解周期性波动的调控政策;

评估和修订全球会计标准;

增强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弹性和透明度,减少系统性风险,其中包括通过改善场外交易市场基础设施;

评估奖励措施,这涉及风险产生激励和创新;

评估国际金融机构授权、管理和资源要求;

界定系统性的重要性机构范围,决定他们适当的管理和监督。

11、为了解我们在金融系统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我们将于2009年5月之前再次召开会议,检查今天同意的这些原则和决定的执行情况。

承诺全球经济开放

12、如果致力于推动自由市场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法制、尊重私有财产、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竞争市场和受到有效监管并且有效率的金融系统,我们觉得这些改革只能成功。这些原则对经济增长和繁荣是必须的,并且已经消除了数以百万计的贫穷,而且也提高了全球生活标准。鉴于改善全球金融业管理的必要性,我们必须过度管理,否则将损害经济经济增长并且加深资本流动性紧缩,这其中包括对发展中国家。

13、我们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反对保护主义至关重要。未来12个月,我们将反对抬高投资或货物及服务贸易新壁垒,反对设置出口新限定或实施有违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措施来刺激出口。另外,我们将努力在今年达成协议,使得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发展议程(Doha Development Agenda)有一个圆满结果。我们将指示我们的贸易部长实现这一目标,推进最终协议的达成。

14、我们关注着当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关注最易受损害的国家。我们重申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已经实施的发展援助承诺。我们将力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来承担与自己能力和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角色相适应的义务。在这点上,我们重申2002年在墨西哥蒙特雷举行的联合国发展筹资问题会议上达成的发展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了国家所有权并且动员了发展筹资的所有资源。

15、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解决其它重要的挑战,如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法治、反恐、贫困和疾病。

16、随着向前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伙伴关系、合作和多边主义,我们将战胜挑战,恢复世界经济稳定与繁荣。

G20如何建章立制

根据G20在1999年诞生时发表的首份《G20公报》,“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一种非正式对话的新机制”。从这段话中可看出,G20隶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但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IMF、WB等正式国际机制不同,它是一种非正式国际机制。

非正式性是G20机制的性质,这就决定了G20在秘书处建设、议题建设、机制架构、与非成员国关系等方面必须采取与“非正式性”相配套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廓清我们关于如何开展G20建章立制工作的一些困惑。

在秘书处建设方面,现状是每年的轮值主席国都会设立“临时秘书处”,并将前一次主席国和后一次主席国的成员都吸收进来,组成所谓“三驾马车”。存有争议的是要不要设立“常设秘书处”。

有学者认为,“三驾马车”的秘书处制度安排仍然不能满足峰会筹备和峰会成果落实的要求,应该建立常设秘书处来提高G20机制有效性。但如果从“G20非正式机制的本质特征”出发,G20建立常设秘书处的建议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的特色和优势就在于它摆脱了传统国际组织的官僚制束缚,由轮值主席国设立临时秘书处的做法,可以实现秘书处与主办国的良好协调;二是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内的非正式机制,G20可以通过增强与IMF等正式机制的互动,组建“正式机制+非正式机制”的“机制复合体”,来克服没有常设秘书处的不足。

在议题建设方面,现状是每年的轮值主席国设置峰会的议题,保持议题的开放和灵活,时刻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讨论影响“当下”国际环境的热点问题。存有争议的是G20要不要缩小议题范围,集中讨论几个核心问题,如金融、贸易等。

有学者担心G20议题广泛容易导致峰会不能集中突破取得成果。但如果从G20本质上是非正式机制的特征出发,“集中议题”的建议也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的特征决定了G20的主要目标是在大国之间谋求共识,议题之间相互关联的特点,决定了保持议题开放更有利于领导人统筹各项议题,通过“议题联系”来建立解决问题的共识;二是其他专门性的正式国际组织可以参与G20峰会,如本次会议邀请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来参加,由它们负责具体议题领域达成协议的执行,让领导人将更多时间集中于各问题统筹达成共识的“务虚”层面。

在机制架构方面,作为一个非正式会议的体系,目前G20已经形成了“峰会-协调人会议-部长级会议-工作组会议”的机制架构,但过于集中在“峰会层面”,其他层次的会议有待进一步加强。峰会事务协调人作为领导人参加G20机制的“全权代理人”,理应在峰会会前筹备和会后成果落实中发挥更大作用,召开更多的峰会协调人会议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部长级会议目前主要是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劳工部长会议,但随着G20更多地涉及贸易、环境、能源等议题,应该考虑召开G20贸易部长会议、环境部长会议、能源部长会议等,为峰会取得成功奠定扎实的部长级会议支撑。

在与非成员国关系方面,虽然是一种非正式对话,但由于来自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构成的“豪华阵容”,还是使得不少国家质疑“为什么是这二十个经济体来决定关涉到60亿人民的世界经济大局”,因此保持与非G20成员国的良好互动,对G20机制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至关重要。但行为体参与集体行动的数量与效率本身就是个悖论,数量越多,效率越低,因而在不降低效率的情况下,增加更多成员国参与G20进程的办法可能包括:一是增加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组织领导人在G20中的作用,如联合国秘书长、七十七国集团轮值主席等;二是增加各地区集团和联盟领导人在G20中的影响力,如东盟领导人、非盟领导人等,这样有可能在成员数量与机制有效性之间实现“帕累托最优”。

历史渊源

1997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要求增加发展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言权的呼声日益增强。

1999.6 德国科隆,美日德法英意加俄8个工业国财长提出为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更多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经常性对话,以利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

1999.9 华盛顿八国集团财长宣布成立二十国集团(G20) 论坛,由欧盟、布雷顿森林机构和19国财长央行长组成。

1999.12 德国柏林,八国集团(美日德法英意加俄) 与欧盟及亚非拉美大洋洲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共创20国集团(G20) 国际经济合作非正式论坛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G20论坛会议) 会议旨在促进工业国和新兴市场国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重要问题开展建设开放性对话通过对话,为讨论协商有关实质问题奠定广泛基础寻求合作,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并加强其架构。

时间地点主题
1999年12月德国柏林就全球及区域经济和金融形势、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0年10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减轻金融危机的危害等。
2001年11月加拿大渥太华主要就“9.11”事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G20在打击恐怖融资活动方面的作用等展开了讨论。
2002年11月印度新德里探讨了防范与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化、打击恐怖主义融资以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等议题。
2003年10月墨西哥莫雷利亚讨论了金融危机防范与应对、发展融资、打击恐怖融资以及全球化与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建设等议题。
2004年11月德国柏林会议讨论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金融部门机构建设、打击滥用国际金融体系、老龄化的挑战与移民、主权债务重组、布雷顿森林机构60年回顾、全球化背景下促进稳定与增长以及区域一体化等议题。
2005年10月中国北京“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的平衡有序发展”,各成员方将讨论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发展融资、发展理念创新等5个议题。
2006年11月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建设和维持繁荣”为主题,着重探讨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发展问题、能源与矿产、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等话题。
2007年11月南非开普敦如何确保世界金融市场稳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的改革问题。

历届会议

第一次华盛顿G20峰会(2008年11月15日~16日)

华盛顿G20峰会重点商讨了全球金融危机克服方案。成员国领导人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就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合作,达成了共识。

峰会决定,为了改革金融机构等金融市场,应落实5大共同原则和47个中短期实践课题。峰会还商定,G20主席国在下届峰会上汇报落实情况。

第二次伦敦G20峰会(2009年4月2日~3日)

伦敦G20峰会的主要议题为评估华盛顿G20峰会取得的成果,采取新一轮经济危机克服方案。峰会制定了关于将财政支出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2%的标准,以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峰会还成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FSB)。

第三次匹兹堡G20峰会(2009年9月24日~25日)

匹兹堡G20峰会确定韩国申办G20峰会。峰会就2010年6月在加拿大、同年11月在韩国、2011年在法国分别举行G20峰会,达成了共识。

峰会商定每年定期举行峰会,还正式确立了G20峰会的国际论坛地位。峰会开始讨论退出策略,对于一直到经济走上复苏轨道,继续采取应对政策,落实财政支出计划,达成了一致。

第四次多伦多G20峰会(2010年6月26日~27日)

多伦多G20峰会就在首尔G20峰会上商讨金融监管问题,如对银行资本流动性和大型金融机构(SIFI)的监管,达成了共识。峰会对于可持续与平衡发展框架、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球金融安全网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商讨。

第五次首尔G20峰会(2010年11月11日~12日)

历届4次峰会的重点是如何摆脱经济危机,而此次峰会主要会侧重于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各方将会探讨世界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与平衡发展的方案。

峰会将会盘点多伦多G20峰会达成共识的内容,如可持续与平衡增长、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问题。这次峰会还会提出更具体的落实方案。

主席国

历届G20主席国依次是巴西(2008年)、英国(2009年)和加拿大(2009年)。2010年-2011年两年的主席国是韩国(2010年)和法国(2011年)。

中国政府的主张

华盛顿峰会

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次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上,胡锦涛主席作了《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包括加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深化国际金融监管等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

胡锦涛主席还明确提出了国际金融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即“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和“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对此,胡锦涛主席提出了重点实施的四点改革措施:第一,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第二,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第三,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第四,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伦敦峰会

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峰会在伦敦举行。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 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全面介绍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有效举措,深刻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看法和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体系的立场,重点强调了中方加强金融监管、反对保护主义,重视发展中国家利益等主张。

在讲话中,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最紧迫的任务是全力恢复世界经济增长,防止其陷入严重衰退;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加快推进相关改革,重建国际金融秩序。”与此同时,胡锦涛主席还提出了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指导性原则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受到与会各方高度重视。

匹兹堡峰会

2009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会上,胡锦涛主席作了《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刺激经济增长”、“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

胡锦涛主席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主张,主要包括:各国应该保持经济刺激方案力度、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要平衡和兼顾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大力推动国际新兴产业合作、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世界经济增长内在动力。

多伦多峰会

2010年6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同心协力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推动二十国集团机制化建设,加快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提高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世界经济尽早进入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为了推动世界经济尽早进入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胡锦涛主席提出了三点重要建议:第一,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转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第二,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第三,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

历届反对示威

伦敦峰会

2009年3月28日下午,数万示威者在伦敦街头游行,要求参加伦敦峰会的G20领导人“以人为本”,解决贫困、就业和环境变化等问题。

示威人群二十八日中午从泰晤士河岸出发,经过议会大厦、唐宁街、特拉法加广场等地,最后游行至海德公园集会。有一百五十多个工会、环保、公益团体等联合组织了这次主题为“以人为本”(Put People First)的大游行,主要诉求包括反对贫穷和不平等、解决就业、实行公平贸易、抗议资本主义、应对气候变化等。

参加游行包括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以及来自其它国家的“声援者”。示威者沿途高喊口号,散发传单,呼吁G20领导人“公正行动”,应对就业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匹兹堡峰会

匹兹堡峰会警察驱赶示威者2009年9月24日,G20峰会主办城市匹兹堡发生千人游行示威,抗议资本主义制度。示威者砸坏了市中心多家沿街店铺窗户,警方不得不动用胡椒瓦斯(pepper gas)和警棍驱散抗议人群。

匹兹堡的Bloomfield区发生千人游行示威,到晚高峰时间,抗议人数减少到300人,有些示威者向警方投掷石块。Bloomfield距离峰会会场约有1.6公里,该地区的Boston Market餐厅、肯德基、宝马经销店和富达银行的窗户等被游行队伍砸坏。

防暴警察为了驱散人群,向游行队伍施放胡椒瓦斯和发射用豆子做成的“子弹包”。

多伦多峰会

2010年6月26日,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峰烟四起”,遭遇前所未见的骚乱及暴力。反对G20高峰会的示威群众,26日午不仅令驻守市中心皇后街上的防暴警察疲于奔命,更令街道上的商户、该区居民及到多市中心观光的游客瞠目。示威人士沿皇后街向西行,至士巴丹拿街一带与防暴警员进行长时间对峙,街道上亦挤满来自不同团体的示威群众,包括名为“黑衣军团”的激进示威者。

示威者中有小股部队26日下午脱离主要游行路线,来到市中心金融街附近滋事,一度令到气氛十分紧张。在随时可能爆发危险的情况下,却仍有许多围观者滞留现场,其中也不乏华人看客。

首尔峰会

韩国80多个市民团体2010年11月11日在首尔举行大规模集会,反对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

当天下午,韩国“民主劳总”和“参与连带”等80多个市民团体在首尔火车站举行名为“应对G20民众行动”的集会,反对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集会上,示威民众高喊“以人为本”“反对转嫁危机责任”等口号。组织方称约有6000人参加了集会。一些集会者还对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劳动者工作环境恶劣、政府推出的四大江改造工程等表示抗议。

集会结束后,示威民众开始沿街道行进,直至韩国总统李明博为与会各国领导人举行欢迎招待会和工作晚宴的地点附近。

为避免发生意外事件,韩国警方投入大量警力进行拦阻,并动用了水枪、照明车、高音喇叭车等装备。示威民众与警察发生推搡等肢体冲突,但没有人员受伤。

资料来自:互动百科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