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鸵鸟墨水
鸵鸟墨水“鸵鸟”墨水诞生于60年前,长久以来,它颜色纯正,质地优良,行销国内外,为天津民族工业树起了一面历久弥新的名牌。
它的创始人郭尧庭,是山东招远人。1926年,15岁的郭尧庭告别了父母,来到辽宁安东(今丹东)一个叫诚文信的文具店做学徒。诚文信是当时著名的印刷、文具商店,设在安东的是总店。他在那里踏实用心,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受到老板的重用。1934年为了避开伪满对东北的经济管制,开拓新的销路,总店派他到天津推销书籍和文具,同时筹建诚文信天津分店。经过一年的充分准备,1935年,一家工商兼备的诚文信天津分店在锅店街开张了,字号为诚文信德记文具店,主营印刷业务,兼营文具纸张和油墨材料等。郭尧庭任副经理,负责采购和推销工作,经常在外与客户打交道。这些都为他日后创立鸵鸟墨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品牌诞生/鸵鸟墨水
鸵鸟墨水国内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提倡国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经商多年的郭尧庭也从自己的业务中切实感受到外商与中商争夺中国市场的商战从未停止过。当时市场上也并非没有国产墨水,天津、上海、广州等地从1925年以后就开始生产墨水,但都是些低档的盐基性墨水和墨水片,质量不高,无法与进口货抗衡。郭尧庭作为一个爱国商人,越来越意识到国货与国运的关系,他暗下决心改革国货的品种和质量,让市场接受国货,早日结束洋货垄断市场的局面。从1940年后,他先后研制出了蜡笔、复写纸、速写纸和纸石板等。其后,他转向了使用范围广、销售量大、极具发展前途的墨水。日本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口墨水大幅减少。郭尧庭抓住了这个时机,研制国产墨水,立志创出自己的品牌。从1942年起,郭尧庭在经营诚文信的同时,开始在店里组织研制墨水的试验。他买了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业大全》,对照上面墨水生产的基本常识,以本店徐崇国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并聘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协助,研制由蓝变黑的墨水。郭尧庭在选用生产原料时,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如,对作为墨水主要原料的品蓝块,经过反复比较,决定采用德国的金牛牌和拨发。但这种颜料货源紧张,有时不得不从私人手中高价购买,用一两黄金才换到一公斤高质量的品蓝块。对制墨水的水质,尽管白开水基本能达到要求标准,他们还是选用了磺化煤处理水。
经过两年多反复试验,不断调整配方、选择颜料、改进水质等,先生产出少量普通墨水,取名“丽得”牌,供学生们使用。直到1945年终于研制出了鞣酸铁墨水,即蓝黑墨水。此时市场上“骆驼”牌颜料正风靡全国,骆驼有耐久力,寓意颜料永不褪色。郭尧庭由此反思自己的“丽得”牌,感到很缺乏民族气息,遂决定停用此商标,而选择同样非常具有耐力的鸵鸟,为自己研制的墨水命名。
鸵鸟墨水正式投产时,天津还在日伪控制之下。以一个商店的力量从事工业生产,其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是没有厂房。他们倒腾出几间旧房做生产车间;没有生产容器就买些便宜的缸缸盆盆;出产后没有包装瓶,就向玻璃器皿厂赊购。在院子里搭上席棚,架上铺板当操作台。天气好时,台上包装墨水,台下刷瓶子。下雨时就进屋干别的活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鸵鸟墨水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生产的。
在推销方式上,他采取了经销、代销、赊销、包销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降低成本上,他们争取铁路运输部门的支持,将包装箱由木箱改用纸箱运送,墨水瓶容量由以前的1两、2两、3两装,到1公斤装,还独创了零灌墨水销售,方便了不同的需求,使买卖双方均受益。
从1945年鸵鸟墨水问世,郭尧庭为了验证其质量,每天用自己灌注了鸵鸟墨水的“51”型派克金笔书写,同时也使用分别灌注了中外不同品牌墨水的金笔书写。日后比较这些笔迹,证明鸵鸟墨水的质量完全可以和进口名牌墨水相媲美。推翻了那种认为派克金笔必须使用派克或瓦特门墨水的说法。几十年过去了,用鸵鸟墨水书写的笔迹颜色不变,笔画依然清晰。其实这一点早已被广大用户所认同,所以它才能成为历经几十年而不衰的品牌。
经营理念/鸵鸟墨水
走机制创新之路
靠转变机制,激发企业活力。1998年、2000年分两次全部买断了国有资产。形成了经营者持大股,经营群体控股,向科技人员、销售人员、特殊贡献者倾斜股份,全员参股的格局,实现了由国有变民营的历史性突破。十年来公司与时俱进地加大了企业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终身制。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从99年开始为保住几代人创造的鸵鸟品牌持续发展,果断采取坚决措施,企业自筹资金125万元与111名职工终止了劳动关系,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七年节约工资和上缴五险一金398.6万元,使鸵鸟在艰难的疾行中得到喘息,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产品自主创新之路
依靠产品创新,发挥民族品牌优势,以人为本,整合技术资源,形成鸵鸟的核心竞争力。几年来在计算机喷涂打印、喷码、中性、荧光、玻璃标识等特种墨水的研发上给企业注入了活力,采取研产销捆绑式模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共实现销售收入590万元、产量120吨、产品利润率达26%,成为全国同行业领跑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2002年企业荣获中国墨水行业第一块驰名商标的殊荣,2004年产销量全国第二,利润率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制笔行业功勋企业。
市场营销创新之路
眼睛盯住市场,细分市场,扩大市场,着眼于辐射力,着力于遏制呆死坏帐。果断稳妥地应对商业体制改革,将陕西百隆、沈阳文钟、哈工百、郑百文、开封等大的二级批发商在改制倒闭前,及时将货调出,货款追回,同上海等国有企业比将企业损失降到了最少。不惜人力财力重拳打击假冒净化市场。在延缓主产品衰退期,保住职工饭碗子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使鸵鸟墨水公司成为天津文化行业在全国站住脚跟的独树一帜。十年实现销售收入1.88个亿,实现利润1500万元,十年接力保持了鸵鸟民族品牌六十年不亏损的业绩。
四、坚定不移的走管理创新之路,实践着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从人、财、物的深层次管理入手,建章建制,坚持每一天,提高每一天。董事会、党政班子忠诚企业,无私无畏,把企业利益最大化,大多数员工的利益最大化,做为为官一任的毕生追求。在打击经济犯罪、要害岗位离任审计、堵住“跑冒滴漏”、降低销售和采购成本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向管理要效益370万元,职工五险一金逐年增长,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在岗职工人均收入平稳增长,2005年人均收入增长15.3%。
创新发展/鸵鸟墨水
鸵鸟墨水针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天津鸵鸟墨水有限公司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着力自主创新,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自主研发,他们先后创新出与新门类笔类产品相配套的中性墨水、水性墨水、荧光墨水、白板笔墨水、记号笔墨水等几十个新品。并成功开发出电脑喷墨墨水、电脑喷码喷绘墨水及各种特种墨水、异型墨水等。如他们在国内同行业率先研制出各款喷墨打印专用墨水以适应各种款式打印机及墨盒的配套,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等产品水平,不仅替代了国外计算机的耗材,而且形成国内主流市场。他们以独具的核心技术,研发成功颜料型、燃料型系列环保荧光墨水12种,各项技术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并通过国际ASMD4236毒性安全检测,全部达标合格。该产品投放市场后,很快成为国内制笔巨头宁波贝发集团的供货基地,配套出口到世界各地。仅此一项,每年创经济效益180多万元。在产品创新方面,天津鸵鸟墨水有限公司新产品研发流程,全部采用研、产、销捆绑式结构,实行项目负责制、买断制,以此激励研发人员的创新潜能。如他们根据市场需求,积极与本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科技公关,开发出各类特种墨水,年市场配套销售收入达百万元以上。今年1至4月份,该公司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同期比增长两位数以上。
产品介绍/鸵鸟墨水
荧光墨水
该产品分为染料和颜料型两种。分别拥有:黄色、红色、绿色、粉色、橙色、蓝色、紫色、砖红色等十几种颜色
白板笔墨水
红、蓝、黑、绿,四种颜色产品性能优良,色泽鲜艳,书写润滑,极易涂擦,墨色不染板,短时间、长时间留存,墨迹随时可以涂擦,不留痕迹。墨水保湿性能好,不干笔,不滞笔。
记号笔墨水
是属于溶剂型墨水,特别适用于在表面光洁度较高的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搪瓷、木材等材料上标记、大记号,具有极强的附着力,且色彩深浓,书写流利快干,耐水、耐光、耐高温、耐磨擦。产品分为红、蓝、绿、黑四种颜色,使用时可灌注记号笔在大箱、编织袋、管件等不同的材质上大记号用。
中性墨水
该产品采用超细研磨加工的先进工艺,具有色泽深浓,稳定性强,书写墨迹耐水、耐晒、耐化学剂,永不褪色的特点。中性笔墨水分为:黑色、兰色、红色三种颜色。
喷码墨水
适用于法国依玛仕(IMAJE)、英国威力(WILLET)英国多米诺(DOMINO)、德国(EBS)等不同品牌的溶剂型小字喷墨编码机。在产品的各种酒类、饮料、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化工产品的内包装物上喷墨编码,打印标识及生产日期。墨水产品质量优秀、色泽纯正、表面张力与粘度适中、高速喷印墨迹均匀、清晰快干、坚牢度强、长期使用不堵塞喷头微孔,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
钢笔墨水
该产品具有色泽深浓鲜艳、书写流利、字迹坚牢、
气味芳香、稳定性强、长期使用不堵笔特点。产品颜色分为:黑、蓝黑、
纯蓝、湖蓝、橙、粉、嫩绿、深绿、红、黄、紫罗兰等色。
墨汁系列产品
是我公司集多年制造墨汁的经验并借鉴古墨秘法,科学研究所创制的精品,具有墨色纯正,浓淡适中,运笔流畅不绉纸张,墨色永久,宜于托裱,宜书宜画,媲美古墨的等特点。
荣誉介绍/鸵鸟墨水
荣誉
“鸵鸟”牌产品先后多次被评为“天津市名牌产品”、“全国及天津市用户满意产品”、“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并曾荣获“中国制笔行业名牌产品”、“中国墨水王”等奖项,鸵鸟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4年又与南韩化成株式会社合资合作成立了盛化塑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塑料包装产品,实现了跨产业经营,使鸵鸟走向世界并力创世界一流新型企业。
鸵鸟墨水有限公司已经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以一个崭新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