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铁经济带
高铁经济带是以高铁线路为基础,沿线各省市互相合作,共享资源,形成一个经济一体化区域,把地区实现互动发展重要战略通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中国高铁经济带的建设背景
2012年,中国高速铁路新增通车里程3500公里,高铁运营总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京沪、京广、京哈、沿海高铁“四纵”干线将全部贯通,是历史上新线投产最多的一年。高铁开通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带来奔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人才流动、产业转移、城市提质、区域合作,对推进沿线地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微观层面看,高铁沿线城市均在积极行动,大打“高铁牌”,但大部分还是立足当地谋划、单一发展,大部分停留在建设高铁新区、发展文化旅游、加大招商引资等层面,在促进区域合作、加速人才流动、推进产业升级方面还未能实现质的突破。
从宏观层面看,近些年来,国家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划定了一些重点区域、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2012年以前重点发展区域基本上一省一个,“区”又变成了“点”,同时,各区竞相发展,产业同构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因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建议将打造高铁经济带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串“点”成“线”、拓“线”为“带”,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一体化发展。
中国高铁经济带的发展规划
一是将高铁经济带纳入全国重要战略布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高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科学部署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市场体系、生态保护等,支持沿线城市加快发展高铁经济,共同打造京沪高铁经济隆起带。
二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沿线相关各省设立高铁经济协调推进机构,建立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定期举办高铁经济论坛和企业家经贸联谊会,促进沿线城市在产业定位、重大投资、旅游合作、物流发展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实现错位融合发展。
三是实现出台政策支持高铁经济发展。以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政策,支持高铁沿线城市之间、与沿线其他省市之间的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等;对沿线城市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高铁经济提供项目、资金、政策支持;策划包装、组织实施区域合作重大项目,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