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高松[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

人物简介/高松[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

高松高松高松,男,汉族,1964年2月生,安徽省泗县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95至1997年初,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访问研究。1999年,作为求槎学者在香港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1999年),长江学者(2002年),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2007-)。201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2013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
高松主要从事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研究,他及其研究组结合分子设计合成与各种物理方法,系统研究分子固体中磁性离子的相互作用、磁弛豫、磁有序等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单离子各向异性等的关系,在发现新的磁现象,发展新类型分子磁体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例如,系统发展出设计分子磁体的一些新途径:新短桥分子磁铁、混桥杂化磁体、微孔磁体、不对称“三原子单桥”构筑分子弱铁磁体等;发现一些弱作用体系外磁场依赖的慢的磁弛豫行为,得到第一例同自旋单链磁体等。1998-2007年,高松及其合作者在配位化学和分子磁性领域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累计SCI引用4000余次,h指数34。10余次应邀在相关重要国际会议上做报告。正在主持基金委重大项目“分子固体的控制合成与功能性质的研究”。
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化学会副理事长。Chem.Soc.Rev.,《中国科学B》,《化学进展》、《无机化学学报》、《中国稀土学报》、CrystEngComm,Inorg.Chem.Commun等杂志顾问编委或编委。

简历/高松[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

高松高松1964年2月出生安徽省泗县。
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1988和1991年先后获北京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7月留校任教。
1995至1997年初,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访问研究。
1999年,作为求槎学者在香港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
曾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2002年)。
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教务长。
2013年9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
2015年3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教务长和研究生院院长。

研究方向/高松[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

高松院士做客中国科学院“百人学者论坛”高松院士做客中国科学院“百人学者论坛”高松主要从事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研究,他及其研究组结合分子设计合成与各种物理方法,系统研究分子固体中磁性离子的相互作用、磁弛豫、磁有序等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单离子各向异性等的关系,在发现新的磁现象,发展新类型分子磁体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例如,系统发展出设计分子磁体的一些新途径:新短桥分子磁铁、混桥杂化磁体、微孔磁体、不对称“三原子单桥”构筑分子弱铁磁体等;发现一些弱作用体系外磁场依赖的慢的磁弛豫行为,得到第一例同自旋单链磁体等。

主要成就/高松[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

高松高松他30年来不懈钻研、辛劳育才、默默奉献,为中国化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潜心钻研,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率先报道世界第一例同自旋的单链分子磁体,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lauber教授提出的一维Ising链动力学理论模型以分子实物的形式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为高密度磁存储和量子计算机等技术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他悉心培养过硬团队,主动为青年教师创造发展环境,积极引进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带领师生攻坚克难,使学院学科排名位居世界前列。10多年来共培养博士生19人,其中1人于2002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他于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8-2007年,高松及其合作者在配位化学和分子磁性领域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累计SCI引用4000余次,h指数34。10余次应邀在相关重要国际会议上做报告。正在主持基金委重大项目“分子固体的控制合成与功能性质的研究”。

担任职务/高松[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化学会副理事长。Chem.Soc.Rev.,《中国科学B》,《化学进展》、《无机化学学报》、《中国稀土学报》、CrystEngComm,Inorg.Chem.Commun等杂志顾问编委或编委。
特别报道
北大留校任教称必须干好教学这个“良心活”———
“我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师高松。”这是高松每次自我介绍的方式,而实际上,只有48岁的他,已拥有了中科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等响亮的头衔。面带微笑,说话轻声慢语,和记者对话时,高松温和的气场会让身边的人也随着他安静下来。当他真正走进实验室面对枯燥的学术研究时,又展现出他性格中的另一面——认真专注。尽管众多显赫头衔在身,他仍然认为教书育人是天职。
■传承父亲执著治学育人态度
在高松整个求学阶段,父母都让他自由发展。到了初中的时候,他在化学、物理两门课程上展现出超常的天赋,奠定了他后来20多年在化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不少人都为了‘农转非’想挤进城里,可父亲却毅然舍弃县城相对舒适的生活,全家搬到艰苦的农村,筹建瓦房中学。”高松说,父亲谦和朴实的处事风格、坚韧执著的人生追求、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使我认识到:平凡的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东西可以追求,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要为理想努力拼搏。
1981年,高松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开始了他的北大情缘。留校任教的他,传承了中学教师出身的父亲坚韧执著的治学育人态度。
■我必须做好教学这个“良心活”
到现在他还记得刚入北大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有祺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你们进了北大,是化学系的大学生了,你们都是化学家。”他自己作为莘莘学子时对学问的渴求,也促使他如今不管科研与行政工作多么繁忙,仍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主编了本科生《普通化学》教材、组织和参与本科生《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本科生的无机化学课程要开始新的尝试。除普通的大课教学外,每周还要将150名学生分为10组,开展小班讨论式课程。未来两个月,师资安排和课题设计都将是高松面临的新课题。“面对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我必须做好教学这个‘良心活’。”
■尽量不参与与学术无关的非专业活动
2010年11月,高松结束了4年的院长任期,行政工作少了许多,但仍然担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校的发展应以学术为上,院长是一个执行角色,最终的决定一般都是尊重学术委员会。其实谁做院长都一样,只是轮流在这个服务性的岗位上,核心是学院的学术发展。”
随着他学术成就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学术大会、期刊评审等大量社会活动随之而来,此外还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化学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等众多学术兼职。他的原则是“保证学生们的课程,尽量不参与与学术无关的非专业活动。”
他每次为本科生上课前都要做足准备,对于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如何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最新或经典文献。
在教授研究生课程“群论与化学”时,他考虑到数学推导多、理解难度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他放弃简单方便可以重复使用的PPT形式,而是一直坚持使用板书对学生进行推引,并充分进行互动,尽量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