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概述
雅各布·莫雷诺 【Jacob Levy Moreno 【1】 1889.05.18 【2】-1974.05.14】,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剧疗法的创始人,集体心理治疗的先驱。他出生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Bucharest)的一个犹太家庭,逝于美国纽约市的比肯(Beacon)镇。
个人经历
家中有 6 个孩子,莫雷诺排行老大,1894 年全家移居到奥地利维也纳。1909 年莫雷诺进入维也纳大学就读,原本主修数学和哲学,1912 年又转读医学,1917 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很快成为米顿多夫(Mittendorf)一家儿童医院的负责人,1919-1925 莫雷诺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沃斯劳(Voslau)担任公共卫生的医护人员,1925 年移民至美国。1927 年莫雷诺获得医师执照,1928 年在纽约与担任社工的比阿特丽斯(Beatrice Beecher)结婚,并成为美国正式公民,这场婚姻仅维持了 6 年。1931 年,他以精神科医师身份进入纽约市的新兴监狱工作,他将犯人依社经背景、人格的特质、居住区域等的不同加以分类及配对,在此团体中莫雷诺想训练他们如何与同组的另一个人相处及交往,直到这些犯人出狱,希望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回到真实的社区生活中,并建立支持系统让他们可以与别人建立关系,这也是团体心理治疗的起源。1933 年他进入哈德森女子学校,他用角色训练的方式帮助这些女孩可以学到一些良好的态度与行为,同时也运用社会关系测量诊治来探讨团体成员间的关系,并协助他们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也是日后社会关系诊治及角色训练的正式起源。
1936 年莫雷诺在美国纽约市北部的小镇比肯开设了一家私人的精神科疗养院,在此除了作心理剧,同时也是日后专业人员、导演训练的所在地。1937-1938 年,莫雷诺出任美国新社会研究学院教授,1938 年与小他 23 岁的弗洛伦丝(Florence Brige)结婚,婚后育有一女,两人在 1948 年离婚。1939-1940 年莫雷诺受聘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42 年,他成立了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和心理剧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Group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drama, ASGPP),1947 年后,他开始在欧洲各地推展其心理剧疗法。1949 年莫雷诺与哲卡(Zerka Toeman)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婚姻,婚后他们育有一子。哲卡是莫雷诺事业上得力的助手,她协助莫雷诺在心理剧工作上的导演、教练,也协助莫雷诺整理文字著作。
莫雷诺是心理剧疗法的创造者,并因此而著名。心理剧(Psychodrama)属集体心理治疗,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患者可以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自己以前的行为习惯。心理剧的目标是诱发患者的自发行为,以便直接观察他的病情。莫雷诺反对 S.弗洛伊德研究非自然的梦境,以及在诊所里用语言复述梦境的做法。与此相反,他十分强调自然环境中的活动或行为,包括角色训练。他认为,在群全环境中具备一种“共鸣”的真实的双向内聚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比简单的移情和宣汇复杂得多,涉及认知、愿望、欲望、选择和行为等方面。
个人荣誉
心理剧乃是人类社会的缩影
莫雷诺自小即喜欢阅读古书,古诗等的文学作品,同时对宗教充满热情,在成长的过程中亦对戏剧产生莫大的兴趣。在他四岁半时,他和邻居孩子在家中地下室玩游戏,他扮演上帝,当他爬到椅子叠高的顶端去感受上帝的伟大时,不小心从高处摔下而跌断了手臂,这让他体会到原来上帝也会失落。这想法也奠定了心理剧中,主角是自己的上帝,而导演有时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的是协同治疗的角色。而这个经验燃起他日后在设计心理剧舞台时采垂直、多层的概念设计,也就是第一层舞台作为暖身之用,第二层舞台作为访问主角的场所,第三层舞台是行动演出的空间;而第四层是阳台也就是上帝救世主所在的位置,这个概念就是源自他儿时游戏的构想。1908-1911 年间莫雷诺常在花园中漫步,他一时兴起与公园中的小朋友们玩创造性的游戏,他要孩子们即兴扮演上帝来处理自己的问题,有时他也让孩子们自行决定演出的议题,并试著让孩子自行去发展出解决的方式,因此他发现人是可以在游戏中去创造、学习去发展出新的东西,这个经验让他了解到人的自发与创造力的可贵。还有一次,莫雷诺看见警察抓妓女,他感到困惑与好奇,因此进入红灯户中去试图了解妓女的生活,1912 年他为这群妓女组织了一个自助团体,在团体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姓名,彼此讨论现有的处境并相互支持,同时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现况,引发其内在动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这也是日后团体治疗、社区服务的起萌。1921 年 4 月 1 日,莫雷诺首先在维也纳的精神治疗中心采用心理剧疗法,心理剧正式诞生。
1.心理剧的一般程序 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剧阶段为暖身阶段、演出阶段、分享阶段。
暖身阶段(warm up):暖身的目的包括刺激参与者进入状态,触动各人的情感,迅速建立集体凝聚力以及选择和确定演出题材和主角。是参与者为体验作好准备的必要阶段。
演出阶段(the action):在治疗者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戏剧化的手段,完成心理剧的演出。包括表演有效地应对过去的情景、当前情景或预期事件。
分享阶段(sharing):演出结束后,治疗者立刻组织大家与主角一起讨论,分享此时此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不仅达到情感宣泄,而且完成修通。观众向主角以建设性、支持性的方式,非判断性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反应,团体讨论感受的过程。
演出阶段和分享阶段有时候会有交错。因为在演出问题时,可以有讨论。
2.心理剧的基本要素 一个完整的心理剧的参加人员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导演、主角、配角、观众及舞台。
导演(director):导演是心理剧的协同制作人,从寻求协助的人身上找寻线索。大部分是指治疗者、协助者、团体领导者。
主角(protagonist):即当事人,第一个进入演出的人或最挣扎的人。
配角(auxiliary):配角是缺席者、个人妄想、象征、想法、动物或物体的代表,他们让主角世界变得真实、具体、可接触。他们是导演的延伸、探索跟引导,同时,他们也是主角的延伸,雕塑出主角真实或想象的角色。配角功能有三:身为一个演员来雕塑出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身为一个咨询员来引导主角;以及身为一个特别的调查员。
观众(audience):观众由不参加演出的集体成员组成。观众通常在心理剧进行时仅默默的注视眼前的演出。但是在心理剧完成后,这些人可以与主角分享他们的感想,或与主角对话,观众对主角的支持与同感,是支持主角重生的一股力量,也是让主角反省和思考整个情境的动力。
舞台(stage):舞台代表了主角的生活空间,应是足够宽敞,便于主角、配角和导演走动。
3.心理剧的主要技术 一个的常规心理剧的主要技术,可以是以下的某一种到二种:
角色互换(Role reversal):角色互换是心理剧角色扮演理论的核心,是指主角和舞台上的其他人互换角色。当主角在与他有冲突的个体达成协议上有所收获时,导演一般会采用角色互换技术。莫雷诺强调这一技术鼓励尽量最大限度地表达冲突情境。尽管在这些主角扮演与他们有冲突的其他人的角色过程中,这些人际关系的歪曲信念可以被解释、探究和进行行为矫正。通过角色互换,主角可以重新整合、重新消化和超越束缚他们的情景。角色互换可以充分表达他们对现实的理解,从团体中的其他人那里中获得关于他们的专管态度的反馈,一定程度上,修正他们发现的歪曲信念。
独白(soliloquy):独白是指主角直接面对观众说话,表达一些未觉察的感受和思想。在心理剧表演中,主角会被导演要求表达当时感受。独白给主角机会获得他自己或他人正在思考和体验而未直接表达的感受。主角也可能被要求在扮演自己之后,自言自语。这种做法可以是他总结概括他的思想,表达他的情感,更密切地检验情感。
替身(doubling):一个配角站在主角的身后与主角同台表演,或替主角说话,这个配角即是替身。替身可以模仿主角的内心思想和感受,并时常表达出潜意识内容。替身帮助主角觉察到内部心理过程,引导他表达除非语言思想和感受。替身辅助主角,并充当导演与主角之间的联络人。替身可以发挥整合作用,加强主角与配角的相互影响。
多重角色的自我(Multiple parts of self):也称多重替身。当主角有多重矛盾的感受时,多重替身替身技术可以被有效地运用。多重替身可以参与到心理剧中,展现主角的多面性,表现主角内部状态、渴望、优点和缺点。
空椅技术(empty chair):空椅子技巧是将一张空椅子放在舞台中间,让每位成员将其想象为一位他想诉说的对象而展开对话,从这个角度说,空椅子也是一个配角。空椅子技术也可以在预热阶段使用,通过每位参与者与空椅子地对话,可以选择一位有强烈情绪困扰而其问题又具有普遍性的人做主角。治疗者可与其共同商定演出题材。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让当事人扮演自己或去世的人,让彼此相互对话,直到某种冲突获得解决为止。
镜观(Mirror):镜观技术是指让配角通过模仿主角的手势、姿势、表演中的语言,来反映主角的状态。在配角的模仿过程中,主角观察由他人反映出来的自己的行为,像别人一样来看待自己。这个过程有助于主角形成更加准确、客观的自我形象。
雕塑技巧(sculpting):雕塑技巧是从社会计量技巧中发展出来的,通常是让主角将他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以雕塑的方法表现出来。例如,某成员可能将他放在父母之间,然后将其他成员排在他的后面或背向父母等,而这些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皆不同,或许他大哥与家人之间的距离最远,每个成员的姿势亦由主角摆布。一切完成后,即可让主角陈述整个雕塑的意义,以及对每位成员的感受,或与成员对话。
未来投射:未来投射技术用于帮助集体成员表达、解释他对将来的看法,包括:希望和愿望、对未来的恐惧、或是生活的方向。
其他心理剧地技术还有中断行动(cutting the action),重演(replay),角色训练(role training),超现实场景(surplus reality scenes),魔术商店技术 【3】 等。
莫雷诺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所保留。他一生仅见过弗洛伊德一次,但从他与弗洛伊德的对话中可看出他们对心理治疗的根本差异点:“我仅见过弗洛伊德医生一次。那是发生在 1912 年,当时我在维也纳大学的精神科做事,参加了弗洛伊德的一场演讲,他当时已结束他对某个梦的分析。学生们走了后,他询问我的工作。我回答:‘弗洛伊德教授,我要开始的正是您所舍弃的。您约见人们是在您所设计的办公室内,我是在街上或他们的家中见他们,是在自然的情况中。您分析他们的梦,而我是想给他们再去作梦的勇气。我教导人们如何扮演上帝。’弗洛伊德医生看著我,似乎很困惑。”
心理剧是完成心理治疗、个体发展等等目标而设计的咨询技术,也是格式塔疗法、团体咨询等著名疗法的前身。例如格式塔的空椅技术扮演技术等都来源于心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