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陈光亚
陈光亚,陈光亚教授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主编、《数学物理学报》常务编委、《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 Engineering》编委。研究领域是系统科学和运筹学中的优化和均衡理论,曾受聘于意大利的PISA大学,德国的纽伦堡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多年。陈光亚目前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 2010年4月9日,“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在维也纳正式成立,陈光亚当选为该科学院终身院士。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成为某一专业领域全球性科学院的院士。
学术报告/陈光亚
2008年10月11日上午9:30,在三峡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求索报告厅,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陈光亚研究员作了题为《系统思维与应急管理》的报告,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应急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及新的观点。
报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他首先介绍说08年是灾难频发的一年,不仅仅是中国,整个世界都在不断发生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而很多事件已经不属于自然灾害,还涉及到政策、人文等其他方面。比如粮食安全问题,往往就是由政策失误引起的。继而,陈光亚研究员以“网络”和“供应链”的概念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充为例,指出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扩充应急管理的概念,扩展应急管理的视角,考虑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而不是只局限在地震等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陈光亚研究员从系统均衡的角度说明了应急管理的目的。他先解释了均衡状态的含义,是指各种利益主体达到协调,都能够接受目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利益,若一个主体想要得到更高的利益,则会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突发事件就可以看成打破系统均衡的因素,而应急管理则解决如何恢复均衡状态,以及恢复到何种层次的均衡。均衡还涉及到偏好的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达到什么样的均衡,以及处理事件得到何种结果。偏好很多时候是指政策导向。例如中国现在的政策导向是照顾弱势群体,这跟改革初期是完全不一样的,但都可以达到均衡状态。
此外,陈光亚研究员还介绍了西方的还原论与东方的整体论的区别与联系。前者强调细节,后者强调整体。系统工程则既重视整体论又不排除还原论,它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系统的构建、重组和优化。
当选院士/陈光亚
2010年4月9日“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在维也纳正式成立,中国4名科学家当选为该科学院终身院士。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成为某一专业领域全球性科学院的院士。
“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是系统工程领域中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在首批当选的13名院士中,中国系统工程协会理事长陈光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顾基发、中国系统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徐玖平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寿阳4人榜上有名,成为这一领域里国际公认的顶级科学家。
陈光亚9日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是由36个成员国及国际学会组成的“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于今年4月7日正式成立的,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该科学院的院士由“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各成员国和国际学会,按照学术水平、论文数量、论文被引用率、世界知名度等11项极严格的学术标准推荐,并由联合会理事会正式表决产生。因此,该科学院院士也代表着系统与控制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学术水平。
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方方面面。它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相关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对各种要素、信息及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的建立将为世界各国的系统控制学专家提供一个平台,促进学术研究,加强教学指导,制定标准规范,并能够为有关决策机构提供咨询与服务。
获奖情况/陈光亚
他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二等奖(1995)以及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颁发的“经典引文奖”(ISI Citation Classic Award)(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