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偿还长期负债能力的指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中的数量指标之一。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资产是清偿企业债务的最终物质保证,盈利能力是清偿债务的经营收益保障,现金流量是清偿债务的支付保障。所以,只有将这些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才能真正揭示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1.从盈利能力角度分析长期偿债能力
企业的盈利状况对其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润越多,企业可用于偿还负债本息的能力越强。因此,通过反映企业盈利能力与负债本息之间关系的指标计算与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通常,盈利能力对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都有影响,但由于利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当期实现的利润并不一定在当期获得现金,因此并不能将利润或盈利能力与短期偿债能力划等号。而从长远看,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成正比,利润越多,企业偿债能力就越强。从盈利能力角度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利息保障倍数、债务本息保障倍数、固定费用保证倍数等。
(1)利息保证倍数
任何企业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取得营业收入后,首先需要补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所以,营业收入虽然是利息支出的资金来源,但利息费用的真正资金来源是营业收入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耗费之后的余额,若其余额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企业的再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利息保证倍数,亦称利息赚取倍数或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营业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证倍数= |
息税前营业利润 | |
利息支出总额 |
其中,“息税前正常营业利润”是指营业利润加利息费用;“利息支出总额”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还应包括资本化利息。
利息保证倍数指标反映了企业盈利与利息费用之间的特定关系。_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差。运用利息保障倍数分析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从静态上看,一般认为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否则说明企业偿债能力很差,无力举债经营;从动态上看,如果利息保证倍数提高,则说明偿债能力增强,否则说明企业偿债能力下降。
(2)债务本息保证倍数
债务本息保证倍数比利息保障倍数能更精确地表达企业偿债能力的保证程度。对债权人来说,如果连本金都不能收回,那就不敢奢求利息了。债权人借款给企业,目的虽然是为了获取利息收入,但基本前提是能够按期收回本金。而企业的偿债义务是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所以其偿债能力的高低不能仅看偿付利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其偿还本金的能力。
债务本息保证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还本付息金额的比率,它是现金流人量对财务需要的满足程度,即现金流出的保证程度的比率,通常用倍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债务本息保证倍数= |
息税前营业利润+折旧 | |
利息额+本金额/(1-所得税税率) |
在计算债务本息保证倍数时之所以考虑折旧和所得税税率,是因为折旧作为当期现金流人量可用于偿还长期负债;本金额按所得税税率进行调整是由于归还长期借款的利润是企业的税后利润。另外,在计算该指标时,应注意分子和分母的口径一致。如果计算某一年度的债务本息保证倍数,则各项目都是按年度口径计算,即偿还本金数额应是当年到期的长期负债额;如果计算的是一个时期的债务本息保证倍数,则各项目应使用这一时期的数据。
债务本息保证倍数最低标准为1,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如果该指标低于1,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较弱,企业会因为还本付息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支付能力下降,使企业信誉受损。
(3)固定费用保证倍数
固定费用是指类似利息费用的固定支出,是企业必须需固定开支。任何企业如果不能按期支付这些费用,就会发生财务困难。固定费用保证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固定费用的比率,通常用倍数表示。该指标是利息保证倍数的演化,是一个比利息保证倍数更严格的衡量企业偿债能力保证程度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费用保证倍数= |
息税前营业利润+折旧+租赁费用 | |
利息总额+租赁费用+本金额/(1-所得税税率) |
运用固定费用保证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其内涵比利息保证倍数和债务本息保证倍数指标更广泛、更综合,因其将企业所有长期债务都考虑了进去。计算固定费用保证倍数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被当作这一指标中固定费用的项目有:利息费用、租赁费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支付的债务本金,大量的优先股股利也可能包括进去。不管固定费用包括多少项内容,其原则是一致的,包括的内容越多,指标就越稳健。
固定费用保证倍数至少要等于1,否则说明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分析时,可以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考察其变动情况,也可以同其他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或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了解企业偿债能力的保证程度如何。该指标没有一个固定的判断标准,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掌握,评价时还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
对上述3个从盈利角度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的分析,还可以结合行业特点,依据行业标准进行,当企业偿债能力达到行业标准时,说明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另外,还可对这几个指标进行趋势分析,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变动情况和规律。
2.从资产规模角度分析长期偿债能力
负债表明一个企业的债务负担,资产则是偿债的物质保证,单凭负债或资产不能说明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负债少并不等于说企业偿债能力强,同样资产规模大也不表明企业偿债能力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体现在资产与负债的对比关系上。由这种对比关系中反映出来的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比率、净资产负债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它通过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反映在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举债获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 |
X 100% |
资产总额 |
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债务负担越重;反之,说明企业的债务负担越轻。对债权人来说,该比率越低越好,因为企业的债务负担越轻,其总体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证程度越高;对企业来说,则希望该指标大些,虽然这样会使企业债务负担加重,但企业也可以通过扩大举债规模来获得较多的财务杠杆利益。如果该指标过高,会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因为人们认识到,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大,当经济衰退或不景气时,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可能满足不了利息费用开支的需要,所以不会再向该企业提供借款或购买其发行的债券。如果这一比率超过100%,则表明企业已资不抵债,视为达到破产的警戒线。因此,一般认为,该指标在40%~60%时,有利于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通过对不同时期该指标的计算和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债务负担的变化情况。任何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适度的标准,当企业债务负担持续增长并超过这一适度标准时,企业应注意加以调整,不能只顾获取杠杆利益而不考虑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2)所有者权益比率
所有者权益比率是指所有者权益同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有多少是投资人投资所形成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
= | 1-资产负债率 |
所有者权益比率是表示长期偿债能力保证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中由投资人投资所形成的资产越多,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越大。从“所有者权益比率一1~资产负债率”来看,该指标越大,资产负债率越小,债权人对这一比率是非常感兴趣的。当债权人将其资金借给股东权益比率较高的企业,由于企业有较多的自有资产作偿债保证,债权人全额收回债权就不会有问题,即使企业清算时资产不能按账面价值收回,债权人也不会有太大损失。由此可见,所有者权益比率高低能够明显表达企业对债权人的保护程度。如果企业处于清算状态,该指标对偿债能力的保证程度就显得更重要。
所有者权益比率的倒数称为权益乘数,是指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和权益乘数都是对资产负债率的补充说明,可以结合起来分析运用。
(3)净资产负债率
净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的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 |
X 100% |
所有者权益总额 |
如果说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债务负担的指标,所有者权益比率是反映偿债保证程度的指标,那么净资产负债率就是反映债务负担与偿债保证程度相对关系的指标。它和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比率具有相同的经济意义,但该指标能更直观地表示出负债受到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由于股东权益等于净资产,所以这三个指标的计算结果应该一样,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一般认为净资产负债率为100%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