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银行资本约束
银行资本约束是银行资本金规模和结构对其自身法人治理结构、风险覆盖能力、发展规模和速度以及资产质量与结构等形成的内在的或外在的约束。
我国银行资本约束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资产总量、存贷款规模、市场份额等多方而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经营不断发展、资产迅速扩张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资木充足率不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资木充足率偏低,资木缺口巨大,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沿用原来的资木监管口径计算标准,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3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加权资木充足率为5.75%,全国股份制银行的资木充足率为7.35%;2004年底,我国12家股份制银行资木充足率平均只有6.59%,均低于Basel资木监管的最低要求8%。如果按新Basel的资木监管口径估算,从资木中剔除专项准备、其他准备及当年未分配利润等传统项目,并对尚未提足的贷款损失准备也从资木中扣减,同时不考虑国内外风险资产发生变动的情况,我国银行整体资木充足率将更为低下。为了落实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新理念,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行质量,借鉴《新巴塞尔资木协议》内容,银监会于2004年发布了《临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到2006年底各商业银行资木充足率达到8%,届时资木金不足的银行将停比其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随养全球金融一体化的逐步深化,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如果不能解决我国银行资木约束这一瓶颈,银行何谈生存与发展。如何解决?笔者认为,解决问题首先要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其后再对症下药。
我国银行资本约束的成因
1.不良资产对银行资本的损耗
由于受历史遗留、制度性因素、政策性因素等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力度,但银行不良资产依然很高。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200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3.21%,若按人民银行的对不良资产拨备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需要计提呆帐准备金1.2万亿,由于存在巨额的非信贷资产损失,至少还要计提4500亿的其他准备。按新资木监管口径计算,这些不良拨备和其他准备不能计入银行资木,并且未提足部分也要从资木净额中扣减,这就造成了不良资产直接对银行资木的侵蚀。
2.银行的“速度情结”、“规模偏好”消耗了大量银行资本
长期以来,为了迅速做大做强,我国银行业注重业务数量和机构数量的增长,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大化、机构规模的大型化和市场广度的拓展化。这就使我国银行业存在“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走一条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子。据统计,1999一2004年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每年平均增长16.35%,平均高出GDP增长率8.41个百分点,但是与资产相匹配的银行资本的增长速度却不能跟上信贷规模的扩张速度,从而出现了较大资本缺口。对于那些上市银行,由于其规模的快速扩张,通过上市获得的充足资本,很快也被快速增长的贷款消耗了。
3.银行资产结构的不合理加剧了银行资本的消耗
资产结构与资本净额存在着一定的匹配关系。根据监管机构的规定,对不同类型的资产业务,在计算所需资本时,其使用的权重指标不同。例如:对公批发性贷款的风险权重为100%,资本要求也就较高;消费信贷对资本要求较低,其风险权重只有50%;政府债券对资本没有要求,其风险权重为0。而从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来看,2004年底,批发性公司贷款占银行自营贷款的89%,而消费贷款只占11%,这成为推动风险资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资本补充有限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自然快速下降
4.银行资本管理效率低下造成对资本配置的不合理
从资本的定义知道,资本是用来补偿银行的非预期风险损失的资金储备。若银行的风险降低,对银行的资本要求自然降低。而银行风险的降低,来自银行资本管理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处在:由资产+负债的管理阶段向资产+负债+资本管理的转变阶段,银行资本配置效率还很低,对银行资本利用还不能达到最优,造成资本不必要的浪费自然难免纵观我国经济金融情况,我国商业银行不但现在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而临较大的资本压力,资本缺口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解决银行资本约束的途径及对策
1.从多种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
吸引境内外资本加入、建立开放的股权结构,是国际先进银行的共同特点。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间资本进入国内银行业口前还存在诸多障碍,监管部门应鼓励商业银行突破政策上的障碍,探索和尝试吸收民间资本,推动股权结构多元化和资本补充渠道的多样化从银行资本构成z知道,在保证银行核心资本达到监管的最低标准下,增加银行附属资本的持有量,应不失为在中国口前不景气的股票市场情况下的一种明智选择。如果能及时发行银行长期次级债,不但能增加银行资本金,而且银行的资本成本也较低。因为国内口前宏观经济基本处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环境转折的过渡阶段,长期债权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2.树立银行的市值观念
有学者认为,国内银行之所以陷入资本约束的瓶颈”,是因为在经营目标认识上陷入了误区。银行应将净收入作为银行的短期口标,而把市值侣的稳定增长作为银行的长期口标。市值的稳定增长是衡量一家银行经营绩效的根本评价标准,是现代银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国际银行业的经营实践表明,追求长期的市值口标,是银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根本要求。
3.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营环境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方而而临新的挑战,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汇率走势的扑朔迷离,还而临着日益凸显的市场风险。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如果不加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这样由风险导致的巨额损失必会侵蚀银行的资本。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必需重视和加强风险管理,以风险度量为基础,以定价覆盖风险成本和风险资本的配置,同时积极开发各类基于分散化的风险缓释工具,如资产出售、转换、信用衍生工具、衍生金融交易等。
4.加快经济资本体系的构建
经济资本是指在不考虑监管当局的资本监管情况下,银行股东所选择的最优资本水平。经济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它广泛运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层而,我国银行要高度重视对经济资本的科学管理,自主地用有限的资本制约银行的无限扩张。
国际先进银行已普遍通过对经济资本的主动分配,并运用资本收益率或经济增加值(EVA)等风险调整收益的方法来衡量利润中心的业绩,建立经济资本约束机制,以此制约风险资产的过快扩张,促进银行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银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