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郭生祥

郭生祥其人/郭生祥

自称“祥子”。


郭生祥郭生祥

澳大利亚籍华人,1968年8月生于湖北省洪湖市,于1988年从武汉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后分配于重庆大学教务处人文教研室,工作至1992年,期间在职攻读比较(经济)方向的硕士学位,1990年1月-1993年5月美国冈查加大学获金融博士学位。1993-1996年回国工作于湖北省体改委筹办第三证交所业主单位湖北国际招商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6年8月移民澳大利亚,现定居于悉尼,工作于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下属的信用研究所,1997年-2003年任主任,现任名誉主任,研究员。

1988-2003年本人历经16年研究 “信用经济学”,著、编有《信用学概论》、《信用银行学》、《信用会计学》、《信用技术原理》、《信用信息对称学》、《信用文化学》(编著)、《信用制度学:与法律》(编著)、《信用制度学:与知识产权》(编著)、《信用交易学:与知识产权》(编著)、《信用企业》、《信用案例:事迹》(编)、《信用案例:设计》、《信用市场学》、《信用行为学》(编著)、《信用心理学》(编著)等15本专业(或准专业)教材,著300万字,编著约7本,200万字,共500万字,为世界信用经济学主要创始人。

2009年6月27日下午,第六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澳大利亚华人金融专家协会理事长、澳大利亚精算师协会荣誉主席郭生祥喜获第六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 奖,他的获奖理由是:“16年研究‘信用经济学’,15部理论专著,终成就‘世界信用经济学’教父地位,他的论点对中国宏观经济决策多有影响。郭生祥是理论创新突出、实践品格鲜明的中华经济英才。”

郭生祥著作/郭生祥

《秀水街与华尔街的探戈》(东方出版社,2011)

秀水街与华尔街的探戈
秀水街与华尔街的探戈

为什么美国人比我们幸福?中美关系会如何改变世界?突破旧有双街模式有戏吗?我们能否迎来中国下一个30年的春天?

本书讨论了在秀水街与华尔街的双街模式下中美关系将如何改变世界的这一热点话题。中国今天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古老的经济学问题,是劳动力的价格长期扭曲的问题,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实行追赶型经济的必然结果,是这类经济体共同的悲剧。

什么样的发展才是中国的最优发展?如何才能完成现代化国家的转型?问题的关键是,要真正扭转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与资本价格长期非均衡发展的趋势。如果这个趋势始终扭转不过来,优良经济结构和持久高效的发展将无法实现。

《信用经济学》(东方出版社,2007)

《信用经济学》《信用经济学》

信用经济学的提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信用本身在微观经济学中具有的狭义内涵,比如在信用—物质—信誉构成的微观信用层面中,信用所包含的信息对称、效率和效益、信用的责权利、信誉四个方面本身就具有微观经济学的运动规律。二是在宏观经济学中,关于信誉—信义—信仰层面构成的信用体系,就具有宏观经济学的运动规律。
研究信用经济学离不开信用的意识、关系、制度、自在等经济性探讨,更离不开其中的信誉、公平、信义与商品、交易、价格之间经济变化规律的遵循。在这样的背景下,就离不开从证券、债券、誉券的研究到信用的对称、路径、循环的研究;更离不开信用链、信誉概率的网络递进研究,只有这样才构成一部完整的信用经济学体系。
显然,本书要说明以上的观点与探索,其背后无不要体现一定的数学模型与逻辑关系,否则不可能构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科学体系。

《信用与信仰》(东方出版社,2007)

《信用与信仰》《信用与信仰》

人类是如何形成组织与分工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压力或诱惑?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分工与协同于抑或是人身心的各种复杂感受与欲望?人类在这些外部和内部环境及条件所建立起采的意识、关系、制度和自在之间是如何发现信仰的?
信仰代表什么?代表不死或死、丰富或匮乏、欢喜或忧愁吗?无论用什么样的上帝、佛祖、神来演绎信仰,都避免不了对这些终极问题的穷理与探求。而对这些可预知或不可预知所探求的路径、答案、标准和价值,其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文明的总蓝本。考究不同信仰的形成以及扩张、复制与变异,从中就可以找到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宗教、一个市场、一个社会某些复制与变异的规律。
在这个变化之中,信用发现了信义,信义发现了真理,真理的集合就是总信仰,而信仰反过来也通过正义、信义、真理发现了信用的价格。在这个相互运动的过程中,显然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指引,信义是媒介,三者紧密依存,并且构成了一个三维的、多,层次、多结构的递进博弈模式,进而三者又相互发现了价格和价值的存在。

《信用是什么》(东方出版社,2007)

《信用是什么》《信用是什么》

信用是什么呢?是诚信、守信,还是忠信、恕信?是实事求是,还是信用科学?是信息对称、以信为先,还是效率和效益的和谐、赔付与附加值的信誉?信用是自由选择在先,还是契约约束在后?是责任、权利、义务错位对称,还是循环、累积、递进的网络结构?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外\还有信用力和信用关系吗?在纵向的信用链外,还有横向的信誉概率吗?纵横信用交叉形成的网络是如何运动的?
在信用下的物质、精神、信义三者之间又是如何博弈并发现彼此作为财富价格的?又是如何实现信用累进运动的?
信用可不可以构成一门信用科学?
如何用最简单的故事、寓言、问答给信用科学最简单的描述?这本书给予了人类迄今为止对信用最认真、最系统的探索与回答。

《信用中国》(东方出版社,2007)

《信用中国》《信用中国》

普世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呢?回顾历史,西班牙、葡萄牙通过航海贸易发现了探险后的妙用,在那个时代,髓着他们的移民,探险成为那个时代他们所标榜的普世价值;荷兰发现了企业制度、资本制度克服风险的妙用,建立了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从此资本分工与组合技术就打上了风险与赢利之间的函数关系,使资本成为一时的普世价值;接下来由于科学技术对未知的绝对进步,在两次工业革命后便成为英国标榜的昔世价值;自由、平等、博爱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法国所标榜的普世价值: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似乎成为民主、人权的代表,于是,他们把民主、人权标榜为普世价值;与之对立的是德国、日本企图把法西靳推行为普世价值:而前苏联则希望把计划当成昔世价值。
解剖普世价值就是解剖其中广义信用度下的信息对称度、狭义信用度、和谐度、信誉度等方面,比较普世价值就是比较这个广义信用度,显然,世界历史的演进旱下一个普世价值比上一个昔世价值更具有广义信用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推论下一个普世价值会是信用与和谐,因为他们是下一个广义信用度的逻辑选择。那么,这个普世价值会不会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呢?而在其中华人华侨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要发现、建设和推广这样一个普世价值,必须有一系列浩大的关于信用与和谐的工程与建设,也就是在物质—信用—信义下和精神—信用-信誉上的系列工程建设。本书就是企图描述与建设这样一个理想蓝图。

《定价全球化》(东方出版社,2007)

《定价全球化》《定价全球化》

完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提法不相媲美的是信用科学的提法.不但因为这样的说法目前还是一家之言,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更是闻所未闻,而且还因为我们如何构建与这个提法相匹配的科学研究方法与体系,尚不能说完全成熟与完备。
不管怎样,显然我们还只能借用数学和逻辑来演绎这样一个科学体系,但是如何建立这样一个数学框架与逻辑体系呢?
我们可以从分散风险、组合利润的互逆运动出发来定义这个体系可以从精神-物质—信义三者中的两个层面以及两个层面内部之间的互动、博弈来定义广义的财富,可以从广义信用度下的信息对称度、狭义信用度、和谐度、信誉度来定义这个具体的变化规律。
总之,从上述这样的思路出发,演绎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以及建立一套不先复杂的逻辑体系,还是具有客观描述性、实验检验性以及可重复性的。这些不无武断的结论时时处处在暗示我们信用科学的提法也许不无新鲜,但却是真实的、科学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利用这个体系来定价和精算全球化这一不可阻挡的趋势。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