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郭元晞

基本情况/郭元晞

  

郭元晞,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资本经营、产业经济、工商管理、城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及收入分配等。

  郭元晞祖籍江苏海门,于1950年12月生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现任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郭元晞是一位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行研究的学者。他从1979年就开始参加了四川省率先开始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到首都钢铁公司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到重庆等城市进行以计划单列为主要内容的中心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到参加国家体改委“358规划”的研究起草,攀钢调查、宜宾改革和丘陵农业大县的改革与发展研究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参加了国家、省、市一些重要文件的讨论和写作。尤其是为呼吁将重庆列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而与林凌合作写的《发挥重庆的经济中心作用》一文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重庆市综合改革试点之初担任常驻代表。1993年5月参加四川省2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试点,担任中共四川省委联络员。1995年起4月(中共四川省委1995年13号文件)任命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企业改革试点领导小组顾问,由省委抽调设在省经委的企业改革试点办公室工作3年,1998年5月被任命为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分管金融、工业、改革和安全生产。2003年回到西南财经大学后,郭元晞除继续担任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MBA学生的教学工作外,还担任了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成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啤酒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绵阳九洲集团、四川剑南春集团、四川蓝剑集团、四川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独立董事或顾问。

学术成就/郭元晞

  郭元晞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类论文400余篇,已出版专著12部,参与写作的专著11部。郭元晞所发表和出版的论著中,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中国图书奖1项,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3项,四川省最佳图书奖1项。

  《资本经营》(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获1998年第11届中国图书奖、第11届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8年四川省最佳图书奖);《资本扩张》(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现代企业制度论》(专著,第一副主编,获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研究》(专著,1986年6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1988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主持“八五”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全国百家大中型企业调查》中的“攀枝花钢铁公司调查”,主编了《攀枝花钢铁公司》(1996年8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和主笔了《攀钢: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1994年9月重庆出版社出版,1996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市长手记—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经济学思考》(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等。

  郭元晞1992年10月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3年10月获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4年3月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第三、四、五届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2001年11月起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代表作品/郭元晞

  郭元晞的《资本经营》和《资本扩张》分别在1997年12月和1998年4月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长时间居全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开创了学术著作成为畅销书的历史。

  《资本经营》在学术上的创新包括:

  1、第一次提出资本的二重性。郭元晞在《资本经营》中突破了长期对资本认识的局限性和误解,不仅介绍了资本的社会属性,即资本归谁所有的问题,而且重点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资本具有的自然属性,即通过资本的使用实现资本盈利最大化,并指出资本的自然属性是共性,资本的存在是由其自然属性决定的。郭元晞关于资本二重性的阐述,澄清了长时间理论上对资本的成见,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资本的理论基础。即只有资本的自然属性即增值性的存在,才存在归谁所有的问题,归谁所有才有意义。著名经济学家林凌认为郭元晞的《资本经营》“以‘资本二重性’立论是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也是作者对资本这个经济学范畴的理论创新。”“在这里,‘资本二重性’理论发挥着解放人们思想,推动人们开展资本经营的理论支柱作用。这个理论有助于了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资本和资本市场的自然性和合理性。”

  2、郭元晞阐述了资本存在着各种形态,资本的增值是通过形态的变化实现的。明确指出了资本经营寓于一切生产经营之中。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评价说“在计划经济中没有资本的范畴,并认为资本与社会主义不相容。郭元晞同志重新阐述资本的概念,提出资本的属性是实现盈利最大化。按照这种认识,对于资本来说,经营何种商业、何种商品(实物商品、货币商品、劳务商品)都无非是资本经营的一种具体形式,其本质都是追求最大的利润。这种理解突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使人们不致受到对资本的社会属性的理解的束缚而不敢按照资本追逐最大利润的自然属性去开展资本经营。”“郭元晞教授拓宽了资本经营的概念,实际上把一切运用资本追求最大利润的活动总称为资本经营,这样的理解是从绝对资本的属性引申出来的,具有创新意义。”

  3、明确指出了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资本停止了运动就不成其为资本。资本的增值过程表现为资本的不断扩张运动。资产的转让只是资本形态变化的运动,是一种产权关系的流动,而不是资产的流失。资产的流失只存在于静止状态和流动中的定价不合理问题上,而不是资产转让的行为上。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认为:“这个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资本流动的重要性。当前,要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保持国有资本的活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就必须为资本的流动和转移创造体制条件和运行机制。”

  4、构建了资本财务管理体系的框架。在资本管理中要做到使资本科学的流动和运营,必须大家实行严格有效的资本财务管理体系。资本财务不同于传统的企业财务。资本财务的根本点就是对出资者负责,即要约束经营者的财务行为,以保证资本的安全和增值。《资本经营》详细地分析了资本财务的基本任务、资本财务的主体、资本财务管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资本财务体系的框架,以及建立法人资本结构的设想。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认为“本书对证券市场中资本的经营、资本的财务体系的管理的论述也有许多创见。”

  5、探讨了政府对资本的管理。《资本经营》分析了政府对资本管理的二层含义,提出政府要实现对资本市场的有效驾驭:一是必须实现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的分开;二是国有资本监督管理职能与国有资本经营职能的分开;三是国有资本经营职能与企业法人资本的经营职能的分开。为此,需要营造三个主体:一是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主体,即国有资本监督管理委员会;二是国有资本的投资主体,即多种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三是国有资本的基层运营主体,即具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这三个主体都必须明确国有资本的产权关系。

  6、造就一支资本经营者队伍。著名经济学家唐丰义1998年4月19日在《光明日报》上做出评价:“该书认为,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所以,中国缺乏一支能够娴熟地驾驭资本的经营者队伍。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资本经营者队伍。”

  郭元晞的上述理论,为当时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攻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思想基础。

主要经历/郭元晞

  郭元晞,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8月—1994年12月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其中,1983年6月起任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5年1月起任《经济体制改革》杂志常务副总编,1987年4月起任副研究员,1987年6月起兼任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经济体制改革》杂志常务副主编,1992年2月起任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常务副主编。1992年6月起任研究员。1994年12月起调西南财经大学。其中,1994年12月至2010年7月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1995年任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1996年7月至今任博士生导师。其中, 1997年5月—2002年8月任四川省第5届科协常委,1998年5月—2003年1月任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安全生产。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