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递进平均法
递进平均法是将递进与平均的思想结合起来确定业绩评价标准值。递进要反映出业绩标准值档次的变化,平均要反映出每一档标准值都是对应数据范围的平均数。
递进平均法的基本思路
递进平均法的基本思路为:
(1)计算所有测算指标样本数据的平均值,将其作为评价标准值的“平均值”。
(2)在所有测算指标样本数据中,筛选出大于“平均值”的样本数据,计算出这些样本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值的“良好值”。
(3)对样本数据进行进一步筛选,挑选出大于“良好值”的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值的“优秀值”。
(4)同样计算出评价标准值的“较低值”和“较差值”。
递进平均法的评价
目前,《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采用递进平均法测算业绩评价标准值,国资委每年都要发布业绩评价标准值。作为外部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客观评价以及横向比较方面具有科学性。在企业内部业绩评价中,也有一些企业集团效仿了这种做法。但是,企业内部业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恐怕历史标准难以担当此重任。下面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对递进平均法进行分析。
(一)技术分析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侧重于不同参评对象之间的可比性,因此,按照递进平均法确定的业绩评价标准使参评对象的业绩呈现出正态分布。如果用图形来表示,业绩评价标准接近为一条直线。我们可将前文的案例用图形表示,如图所示。
(二)管理分析
从前文分析可知,历史标准容易使管理者平滑各年利润。同时,它也无法有效反映出企业业绩提升与管理者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整个业绩评价标准走势接近一条直线,无法体现出挑战性,其实业绩提升与努力程度之间不是线性关系,随着业绩不断提升,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就越大。“挑战性”反映在图形上应该是“高斜率”,因此,业绩评价标准走势应该是斜率不断提高的曲线或折线。
尽管利用递进平均法确定历史业绩标准存在种种缺陷,但是,递进平均法中的“递进”和划分“多档”业绩评价标准的思想对战略主导型业绩评价指标的设定具有积极意义。
递进平均法举例
下面以某企业集团内部业绩评价为例,来说明如何运用递进平均法。该企业集团总共有8家下属单位。下面,以总资产周转率为例,来说明该指标标准值的制定与测试,如下表所示。
表中,最左侧一列为企业集团所属8个单位的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实际值。五档标准值的确定过程如下:
1.计算8个实际值的平均数,得到平均实际值为0.35。
(0.48+0.42+0.39+0.38+0.36+0.34+0.25+0.19)÷8=0.35
2.在8个实际值中筛选出5个超过平均值0.35的实际值,计算其平均数得到良好值为0.41。
(0.48+0.42+0.39+0.38+0.36)÷5=0.41
3.在8个实际值中筛选出2个超过良好值0.41的实际值,计算其平均数得到优秀值为0.45。
(0.48+0.42)÷2=0.45
较低值和较差值计算过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