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进货检验包括首件(批)样品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1)首件(批)样品检验:
首件(批)样品检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对供应单位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建立具体的衡量标准。所以首件(批)检验的样品,必须对产品有代表性,以便作为以后进货的比较基准 。
进货检验通常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应对供货单位进行首件(批)检验:
1. 首次交货;
2. 设计或产品结构有重大变化;
3. 工艺方法有重大变化,如采用了新工艺或特殊工艺方法,也可能是停产很长时间后重新恢复生产 。
(2)成批进货检验:
成批进货检验是为了防止不合标准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免产生不合格品。成批进货检验,可按不同情况进行A,B, C 分类,A 类是关键的,必检;B 类是重要的,可以全检或抽检;C 类是一般的,可以实行抽检或免检。这样,既要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检验工作量 。成批进货检验既可在供货单位进行,也可在购货单位进行,但为保证检验的工作质量,防止漏检和错检,一般应制定“入库检验指导书”或“入库检验细则”,其形式和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或规定。进货物料经检验合格后,检验人员应做好检验记录并在入库单签字或盖章,及时通知库房收货,做好保管工作。如检验后不合格,应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办好全部退货或处理工作(退货或处理具体工作可宙归口责任部门负责)。对于原材料、辅材料的入厂检验,往往要进行理化检验,如分析化学成份、机械性能试验、金相组织鉴定等工作,验收时要着重材质、规格、炉批号等是否符合规定 。
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以鲜奶为例。
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目的:对进货检验/验证进行规范,确保进货检验/验证质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YWRY/外购原辅材料的检验。
引用标准:3.1GB/T5089.1-72-1996《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3.2GBT4789.1-28-1996《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
3.3Q/YWRY《作业指导书检验部分》
3.4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3.5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3.6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7GB317-1998白砂糖
GBT6914.2.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
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主要内容
5.1原料奶
原料奶的控制属于HACCP体系中重要CCP点之一,针对公司HACCP计划中要求项与国标GB6914-1986相结合,确定公司生鲜牛乳收购标准。
5.1.1定义:收购的生鲜牛乳系指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的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乳房内挤出的常乳。
5.1.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只有合格指标,鲜奶收购等级只针对价格,执行公司现行最新按质论价标准。
项目指标
脂肪%≥3.2
蛋白质%≥2.95
密度(20℃/4℃)≥1.0280
酸度(吉尔涅酸度)°T15-18
杂质度PPM≤4
酒精测试(75%)阴性
PH值6.6-6.8
汞含量/mg.kg-1≤0.01
滴滴递.六六六/mg.kg-1≤0.1
抗菌素含量/ug.ml-1
–青霉素<0.004
–其它不得检出
体细胞/个.ml-1500,000
感官指标
a.色泽:呈均匀乳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出现红色、绿色及其他异常颜色,否则拒收。
b.组织状态:均匀,无分层,无凝固物,无沉淀及其他可见异物,否则视为不合格品。
c.滋气味:口感品尝均具新鲜的乳香味,无苦、咸、涩、霉变、油脂氧化及其他异常味道和感觉,无饲料、青储、粪便、霉变及其他异常气味。
采样方法及数量
a.奶户:用奶耙在奶桶中上下搅拌三下后,在中间取样。联样量150ML/户。
b.奶车:奶罐车入厂后,按每罐车次取样,感官及理化检验要求从中间取样并保持采集样品均匀一致能代表该批物料,采样容器需经清洗并消毒后方可使用。采样量250ML/车。
c.综合样:在奶仓或暂存罐中取样必须采样前用搅拌开启5min后停止,采集样品可从采样口中放取,采样量250ML/次。
检验方法
a.理化指标的检测;(1)作业指导书-原材料检测;
b.煮沸实验;(2)作业指导书-原材料检测;
c.原料奶收购标准;(3)作业指标书-原材料检测;
d.微生物检测;(4)作业指标书-原材料检测;
e.参杂使假检测;(5)作业指标书-掺杂使假;
职责分工
4.1工艺生产部负责提供原辅材料、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技术文件。品控部负责编制进货检验规程,经主管经理批准后执行。
4.2品控部负责按检验规程要求,实行进货检验/验证。
4.3供应部负责原料的采购、样品采集及运输。
4.4本规程规定了进货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时间、检验方法以及采样方法和采样量。
制度
进货检验规程一、目的
通过对进货检验的控制,防止未经检验及不合格的教材、物资(含教学设备、教学用品)投入使用,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购的教材和物资的入库验证。
三、职责
仓管员负责对入库的教材和物资进行验证和记录,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
四、工作程序
1.教材的选购按《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2.教材仓管员和物资仓管员分别依据审批后的《教材、物资采购计划》对所购回的教材和物资进行入库检验。
3.对批量购回的数量超10个(含10个)的物品,采取抽检的方式进检验,即从所购物品中按10%的比例抽查;对零星采购的或数量少于10个的物品按单个进行验证。
4.验证的项目为:数量、包装、外观、合格证、规格、型号等指标,以及以上项目与采购文件是否一致。
5.验证的结果由仓管员进行记录和保存,对验收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6.对急需使用而来不及检验的物品,由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签名后,可以予以紧急放行,放行的部分要有明确标识,没有放行的部分按常规进行检验。
目的
进货检验规程主要包括监控供应商的过程能力指数、过程性能指数、测量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进货质量检验,推动质量改进以及来自供应商的不合格品的处置和质量问题的解决等活动。
(1)对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的监控
监控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的变化,目的:一是防止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出现下降的情况,确保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实现顾客满意;二是与供应商共同发现改进的机会,寻找改进的切入点,在更高层次上创造价值。
这一阶段的供应商评价应尽量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产品和服务的不同,定量分析的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方法有过程能力分析、测量系统分析、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水平对比法和优秀模式等方法。
(2)质量检验的管理
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来讲,质量检验的管理主要是进货检验的管理以及对供应商的检验工作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控制,但重点仍然是企业的进货检验。对于批量正常进货的检验,首先应重视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对性的检查。进货检验应在采购产品入库或投产前进行,有关部门应向检验部门提供采购产品的图样、技术协议、验收文件以及供应商的质量保证文件或由供应商签发的合格证明,以便进货检验人员进行核对。进货检验一般可集中在进货检验站进行。对于关键产品、大量进货或体积庞大的货物可根据需要派出检验人员常驻供应商处进行检验或到供应商处进行巡回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