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运输价格政策
运输价格政策是指政府对运输业价格制定的引导、限制和规范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价格政策的动因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为了促进运输业稳步发展和维护运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政府运输价格政策的目标
(1)稳定运输价格,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由于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尤其是贸易和工业、农业生产的影响,政府和广大的运输服务的消费者都迫切需要长期稳定的和优质的运输服务。过高的运输价格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有些还会严重影响贸易的成交。稳定运输价格并不意味着政府要求企业降低价格,而是要求运输企业将运输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政府希望运输企业提供低价服务。例如要求公共交通企业为居民提供最为便宜的价格。这种做法主要是达到政府的福利目标。然而这种做法的后果往往比较复杂。一方面减少了运输企业的收入,甚至造成亏损,另一方面政府为了维护这种运输服务又不得不对其进行长期补贴。而长期补贴又会造成经营效率低下,使得企业亏损情况更为严重。这种恶性循环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公共交通所面临的最为头疼的问题。
(2)合理的配置资源
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不仅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事实上也是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要发展运输业没有政府的投资不行,没有扶植政策不行,但是运输真正发展还将依靠企业的广泛参与。为了达到优先发展运输业的目标,政府的运输价格政策就不能过多地限制运输价格,因为这样会导致运输企业的亏损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进而影响到整个运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运输价格还是资源在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配置的重要信号。由于多数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和可替代性,因而错误的价格信号可能导致某种运输方式的过度发展或者过度萎缩。
(3)反对无序竞争和垄断
由于运输业具有固定投入大、投资报酬率低的特点,企业的倒闭和转向必然会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是由于市场无序和不规范的竞争可能使消费者无法得到稳定和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在市场出现价格战的情况下,当局往往加以干涉,使之趋于平息。造成运输垄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运输投资规模巨大,运输生产过程中潜在着规模经济性等。加之有些运输部门如港口、机场、车站存在着地理位置垄断,因而运输业者就有可能借机提高运输价格实现其超额利润。政府为了防止这种状况出现也会制定一定的运价政策对其进行控制。
政府对运输价格控制的主要方法
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一般不采用直接的方法来控制运输价格,而是通过《反不公平竞争法》、《反垄断法》等一系列的法规对运输价格进行规范和调节。
(1)价格上限的确定
对可能形成的垄断或者缺少竞争的运输服务,为了防止垄断,政府一般都采取制定价格上限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防止过高的垄断利润出现。一般的价格上限是由政府通过对该行业进行测算,确定了企业平均生产成本和边际生产成本后再来决定。理论上讲,政府制定的价格上限应该处于垄断定价和平均成本定价所得出的两种价格之间。这样做一方面限制了运输企业产生过高的垄断利润,另一方面由于高于平均成本因而不会造成运输企业亏损。
(2)价格的审批和报备
价格审批是指运输企业制定运输价格在其实施之前须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这样做同样是为了防止运输业垄断利润的产生。政府在审批过程中同样必须为每一种运输服务先找到一个价格上限。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价格审批的作用。否则没有根据地批准或驳回企业价格计划都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样会对运输市场产生冲击,根本无法从宏观上管理好运输价格。
价格的报备制度是一些国家(如美国、中国等)为了稳定某些运输市场(如班轮市场)而采取的一种办法。运输企业必须将其要实施的价格报其主管部门(如美国的联邦海事委员会、中国交通部)备案,并规定在一定时间里不得变更其价格,实行对运输价格的限制。
(3)制定计划运输价格
制定计划运输价格是指政府代替企业来确定价格细目,并由政府公布执行。这种方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经广泛采用。现行的铁路运输运价也仍然是采取政府定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