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转圈粮
转圈粮是指中储粮直属库在托市收购前给相关联企业打招呼,让其帮助拍下以前收储的陈粮。等到实际收购时,粮库再从企业手中把陈粮买回。粮食在交易过程中并没有离开粮库,仅仅是粮库和企业之间的账面交易,原地“转了个圈”后,就能为粮库、关联企业等带来一笔国家粮食补贴收入。其最大动机就在于赚取补贴费用。
转圈粮产生的原因
转圈粮其最大动机就在于赚取补贴费用。以河南省为例,目前国家财政为收储小麦每斤分别补贴2.5分钱的收购费用和3.5分钱的保管费用。由于是和相熟的企业打交道,粮食又不用出库,“转圈粮”的实际收购成本很小,每吨“转圈粮”至少能给粮库带来100元以上收入。
在囤粮收益的刺激下,一些地方扩建粮库的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国家实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近年来每年粮食最低收购价都有一定提高,粮食收上来后贱卖的风险很小。据介绍,前两年在河南、山东等地,粮库只要能收到粮食,并争取让粮食多留在库里,一两年时间就能收回新建粮库的投资。
而部分直属库参与购买政策性粮食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为中央储备粮轮换采购粮源
2008-2010年在新粮食上市后国家启动托市收购,由于托市收购范围广,农民愿意卖粮,大部分新粮商品粮都进入委托收储企业的库存。托市收购结束后,市场上流通的粮源较少,符合中央储备粮质量标准的粮源更是大大减少,要保证完成储备轮换任务,有一部分轮换粮需要通过购买政策性粮食解决。托市收购的粮食进入粮库后,中储粮无权动用,只有中央要求调动时才能外调。
第二是服务中小企业
中储粮直属企业通过开展轮换购销经营,逐步建立了一些相对稳定的购销渠道。但是这些客户相当一部分是中小企业,其中部分企业资金短缺,无力一次竞拍较多粮食,“部分直属企业通过向有资格参与拍卖的第三方企业购买粮食,以满足客户实际需要”。
转圈粮的影响
“转圈粮”现象已经成为基层粮食系统内人所皆知的“规则”,严重损害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农民种粮收入。 从2011年8月开始,“河南出现‘转圈粮’”的说法就在粮食行业内蔓延。业内不少资深人士认为,只有粮库通过操作、将库里的陈粮作为新粮收购回来,才有可能出现80%这么高的中储收购比例。
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为了限制“转圈粮”的出现,曾严禁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承储企业,以及承担小麦最低收购价收储任务的库点,参与购买国家拍卖的小麦,“但粮库完全可以找有关系的加工企业联合做假”。所谓“临时存储”可谓“一举多得”:托市收购抬高了粮价,高价卖粮又增加了利润,同时也实现了国家要求的“顺价销售”。在一些政府官员看来,这是当年粮食调控政策的成功之举,而在一些专家看来,这却是中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倒退。“粮价上涨问题出在流通环节,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储粮‘托市’收购太多了,投放市场又不及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崔晓黎当时发表的看法颇具代表性。2008年8月底,国家粮食局向河南派出调查组,却只查出了一起“转圈粮”案件。
“为了财政补贴而疯狂抢粮的后果是直接哄抬了粮价,从而让一些中小面粉企业难以承担。今年因市场价高河南没有启动托市收购,也被认为是往年代储企业的“抢粮”抬高了粮价所致。“转圈粮”的另一个后果是,让仓库的实际库存量变得难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