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跨国公司经济学

什么是跨国公司经济学

跨国公司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世界各国跨国公司经济运动规律的新兴学科。它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跨国公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跨国公司经济学是在近几年来有关跨国公司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内容包括:

一,跨国公司的科学内涵及其性质。“跨国公司”一词最早是在1960年由美国学者戴维·利连撤尔在《多国公司的管理》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之后,在国际经营活动中究竟用“跨国公司”,还是用“多国公司”,在联合国成员国之间有过争论。1972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理事会指定一个专门小组进行调查研究。该小组的调查研究报告主张采用“多国公司”一词,并认为“多国公司就是在它们的基地所在的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这种企业并不总是合股的或私人的公司,它们也可能是合作社或国有的实体”。但报告中也指出“跨国一词更好表达了这—些公司从事的本国为基地跨越国界经营这一概念”。197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讨论这个报告时,有的代表提出,“多国公司”一词曾被用来指在安第斯条约组织内部由两个或几个国家共同创办和经营的公司,而现在世界各国所经营的这类公司不同于那些单纯以一国为基地从事的国外经营的企业,因此建议用“跨国公司”一词,以示区别。之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建立跨国公司委员会时将“多国公司”改为“跨国公司”。而国外学术界和企业界比较习惯使用“多国公司”。其实,这两个词是同义词,没有什么区别。随着发展中国家一些跨国公司的建立和苏联、东欧国家相类似的国外企业经营组织的出现,对跨国公司一词的使用日趋一致。但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对跨国公司的科学含义和解释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认为,跨国公司是指国际公司,超国家公司。它最初是帝国主义国家大垄断企业为了输出资本,在多国(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进行经济扩张和掠夺的一种国际性的垄断组织。有的认为,跨国公司就是多国公司,多国企业。它是通过输出资本,在许多国家设立分公司,以控制当地企业,使其成为它的子公司,并在母公司控制下,从事投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公司集团。

经济学分支学科
部门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保险学
不确定性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财政学
产权经济学
畜牧业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供应链物流学
第三方物流学
灯塔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
分销物流学
风险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
非稀缺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规模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公司金融学
工程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国际统计学
过剩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公共管理学
宏观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后勤学
混沌经济学
护理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经营经济学
经济动力学
公共财政学
计划经济学
经济预测学
基本建设经济学
激进派经济学
金融学
金融工程学
实验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经济控制论
价格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建筑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经济伦理学
近代统计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社会学
家庭经济学
军事经济学
经济政策学
家政经济学
科学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空间经济计量学
快乐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开发经济学
会计公共关系学
理论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务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
劳权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
民生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
描述统计学
农村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能源经济学
农业生产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学
品牌生态学
品牌经济学
品牌学
区域经济学
穷人经济学
企业物流学
企业经济学
契约经济学
歧视经济学
气象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人事管理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神经元经济学
商品运输学
商业经济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
生物经济学
商品学
数理统计学
水利经济学
商业地理学
投入产出经济学
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
土地经济学
图书馆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
物流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技术学
物流会计学
物流经济学
维基经济学
物资经济学
污染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心理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现代物流学
宪政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
现代金融学
心理统计学
新货币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信息系统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邮电通信经济学
渔业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电子商务物流学
资源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
知识产品经济学
转轨经济学
综观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
质量经济学
自然灾害经济学
知识经济学

综合国外对跨国公司定义的研究,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帝国主义控制下是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但是从80年代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特点是从敌对走向缓和,从冲突走向对话,国际经济正向着相互依存的一体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已经不再是执行国际扩张政策的直接工具,而是在东道国和母国政府管理下,逐渐成为名符其实的有形与无形稀缺资源的跨国界的配置者和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和承担者。尽管在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存在“不等价交换”的剥削,但其主流是有利于世界经济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的发展。为此,对跨国公司可以作如下定义:凡是在两个或更多国家里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并且从事国际化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企业,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都可以称之为跨国公司或跨国企业。跨国公司经济活动包括货物、劳务、资源和技术等。跨国公司一般由母公司(总公司)和分布在各国的一定数量的子公司组成。跨国公司的来源国称为跨国公司的母国,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经营所在国称为东道国。母公司是在本国登记注册的法入团体,子公司是根据东道国法律登记注册的法人团体。子公司受母公司领导,子公司的所有权由母公司掌握,其业务活动服从总公司的经营策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参与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全部拥有: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权的95%以上,二是多数拥有;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权的50-94%:三是对等拥有: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权的50%;四是少数拥有,母公司对于公司股权的49%以下。目前,世界各国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股权关系,第一种和第二种形式是多数,第三种和第四种形式是少数。

二、跨国公司企业经营的特征。当今的跨国公司不是一般的对外贸易公司,而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和劳务于一身的综合经营实体。其经营的基本特征:1.经营规模庞大。大型垄断跨国公司一般都通过全球经营的范围来获得规桡经济效益。据西方经济学家估计,目前除社会主义国家外,世界工业总产值有一半以上是由跨国公司企业生产的,其中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占其产量韵绝大部分,这些巨型公司妁年销颠(或产值)至少在10亿美元以上,有的达10006美元。2.拥有众参的子公嗣或国外分支机构。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在70年代选择18陈美国的跨国公司进行研究时,其所包含的于公司达5000家以上。平均每个跨国公司有子公司26家左右。通过这些子公司所组织的贸易、投资、金融和信息所组成的网络,指挥它所经营的全球范围内的各项业务。3.其经营的企业性质大多数都是寡头垄断性企业。这些L方位拓展——企业经济实力强大,它依靠新技术、新产品和广大的广告宣传活动来维护其垄断优势地位。它的垄断活动一进入市场,其他厂商很难进入,就是进入了也很难站得住脚。4。重视对外直接投资。所谓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业或个人在国外创立永久性企业,并对其经营管理拥有直接控制权。这个控制权,包括拥有一定的股份和对企业投票的表决权以及经营管理中的发言权。跨国公司就是通过这种直接参与经济管理的办法,来获得高额利润。5.具有全球战略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跨国公司以整个世界市场为出发点,并在组织结构上,使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不再有明显的界限。6.在人员结构上,一般都拥有具有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观念的高级经济人才。

三、跨国公司经营优势的基本分析。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经营活动,一般有三种方式:商品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授权。究竟选择哪一种方式,要看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一般由三个基本因素来决定。1.企业所有权优势。它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别国企业所没有的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所谓“资产”,是指能够获得未来收入的东西。它可以分为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前者是指生产技术、销售能力,科研开发能力、组织管理经验等,后者是指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力等。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主要来源于无形资产。因为它是决定跨国公司经营竞争中取胜的最主要因素,也是起长期作用的根本因素。2.企业内部化优势。它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市场竞争的失败,而将其企业所有权及其资产内部化,并似此获得竞争优势。内部化的目的,在于为克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而建立公司内部资源配置和转移机制,以充分开发新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内部化优势的内容包括:减少交易和谈判的成本,避免外部市场上的价格歧视:维护本公司产品质量,取得企业内部联合经营的经济效益,开发未来的市场,避免和利用本国政府的干预等。3.区位优势。它是指国内外生产区位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和推动力量。区位优势内容包括:市场地理位置,投入要素的价格、质量和生产能力,基础设施和母国与东道国市场之间文化科技差距、语言差距、人情风俗差距、社会心理差距等。一个企业并不要求都完全具备这三个基本竞争优势,从经营角度看,最重要的是企业如何综合利用这些·因素,以选择适当的经营方式,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跨国公司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基本趋向。跨国公司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是为了牟取利润。其动机的表现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战略动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机总是要服从于它的长期战略目标。包括:1.自然资源型的投资。即投资者愿意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生产,为本国工业生产提供原料。2,市场导向型的投资。即投资者愿意开辟新的海外市场,占领海外市场,以图保持其产品长期稳定出口。3.生产效率型的投资。即投资者愿意在拥有多种廉价生产要素的国家投资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4.技术研究型的投资。即投资者愿意在技术先进的国家设立生产据点,力图开辟新技术、新工艺。5.政治稳定型投资。即投资者愿意在政治安全的国家投资生产,以求公司的长期经营的利益。二是行为动机。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动机主要是受企业行为的影响。这包括来自企业的外部刺激因素和企业组织内部因素。前者是指外来的建议、同类企业竞争的影响,后者是指企业成员的偏好,需求和集团的允诺等。三是经济动机。所谓经济动机,是指企业直接寻求利润最大行为所表现的形式。如产品周期中的投资,维护企业和产品的信誉和使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和银行、广告、法律和财务等随之走向国际化等。

跨国公司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范围很广泛,内容很丰富。既要研究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又要联系世界各国大量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世界政治、科技、文化、地理、资源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与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市场学、世界经济统计学、世界经济政治学、世界能源经济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因此,要充分吸收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并运用系统分析与综合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统计方法、经济预测方法和经济模型方法等,以全面考察跨国公司经济的整体情况和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跨国公司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跨国公司经济学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于本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的。但是,一个国家的企业到另一个国家去投资。生产和进行销售的经营活动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那时资本主义为了资本原始积累,采取了野蛮的殖民掠夺政策,于是在海外出现了不少享有商业独占权的特许贸易公司。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朴茨茅斯公司”,法国和荷兰的“西印度公司”等。这是最早的跨国公司的雏形。这类公司的特点,一是赋有殖民地侵略的政治使命,二是经营目的在于开发国外自然资源,以满足其工业生产和市场的需要,三是投资行业大多数是农业和矿产业。如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园,古巴的糖业,东南亚国家的橡胶园等。20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真正具有现代跨国公司性质的工业企业相继出现。如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英荷合股的龙尼利弗公司,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等。这类公司的特点,一是国外自然资源开发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仍然占极大的比重。同时增加了制造业的对外投资。二是跨国公司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即从具有殖民地侵略的“政治使命”,逐渐转为以企业本身利益为其经营目的。从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数量和经营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据1983年统计,世界各国有跨国公司近2万家,它们在国外拥有的子公司达10万家左右。其中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量达9090亿美元。占其出口量的2.6倍。同时现代跨国公司经营范围已经开始跳出原有的国际商品贸易领域,把自己的经营重点转向国际投资、技术授权、商品贸易、金融保险与运输等综合性的跨国经营业务。由于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扩大,1975年,日本学者山崎清等合著:《多国籍企业的经济学》1979年美国学者胡德和扬合著出版《多国企业经济学》1983年,日本学者龟田正义发表《多国籍企业论》。这些著作对跨国公司及其企业经济特点、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优势都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我国学者也十分重视跨国公司经济的研究。1980年,在北京曾举办跨国公司问题的讲习班。目前,南开大学开设了“跨国公司”课程,讲授跨国公司经济问题。1989年,《国际贸易》杂志开设了“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讲座”。所有这些活动表明了跨国公司经济学的产生。

跨国公司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揭示跨国公司的性质、特点和社会经济功能、经营管理原则以及其运动发展变化规律,为加强本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促进其走经营国际化道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产品: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