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源配置机制
资源配置机制是指调节资源使用的数量、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的经济机制,它是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资源配置机制的运作特点
第一,走了一条先易后难的渐变式道路。社会经济资源包括的范围很广,从计划指标型资源配置机制向市场价格型资源配置机制转变,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应该是整个经济资源的配置机制的转换;但是,一下子在资源的各个领域展开机制转换.其难度很大,风险很大,改革的成本也很高:即使在某一种资源的配置机制转换中一下子全部到位,其难度和风险也是很大的,改革的成本也很高。我国资源配置机制的转变采取了先易后难,逐渐变革的战略和策略。所谓先易后难,就是对物力、财力、人力三大资源,先从物力人手,进而改革财力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对农村农业资源和城市工业资源的配置,先农村后城市,先农业后丁:业;对科技和管理资源的配置,先科技后管理;对管理资源本身则实行先微观后宏观。以上是从改革切人点上观察到的渐变性,即从一个领域逐步扩展为多个领域。观察对某一领域改革的切入,也是渐变性的,比如对同一种资源的价格先放开—部分(即由计划定价放开后由市场定价),允许价格双轨制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而后放开大部分或全部.这种改革切入寸序先后的差别、切入深度的差别,都体现厂机制转换的渐变性.
第二,走了一条条系统、综合、配套的改革道路。从汁划指标型资源配置转向市场价格型资源配置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尽管我国资源配置机制转换切人时序有先有后,每种资源配置机制转换程序存在差异,但对过去三。年改革的综合估量。我国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是一项综合的、配套的、系统的改革。可能在最初改革的总体没计中。人们并没有拿出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了这一综合配套的改革。资源配置机制转换是一个大系统,各类资源配置机制转换是大系统下的子系统,子系统与大系统有机地联系着,子系统与子系统也有机地联系着。第一个子系统启动了,也就是大系统启动了,什么时候再启动其他的子系统,以及每个子系统启动之后转换的深度如何,都是按特有的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运作的。我国从计划指标型资源配置机制转向市场价格型资源配置机制的过程中,每个子系统的启动与运作都形成了连锁关系,一环紧扣一环,其系统性、配套性和综合性特征十分明显。
第三,走了一条低成本、小风险的道路。从计划指标型资源配置机制转向市场价格型资源配置机制是一场深刻的经济改革。任何改革都要有成本、冒风险(风险本身也是成本,资源配置机制转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利益调整、矛盾交织、摩擦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一个稳定增长的居民收入水平和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经济生活环境,都是计算改革成本时要权衡的内容。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摊子大.人口多,有特定的国民素质。我们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不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顾社会安定,而走激进的改革之路。激进容易激化矛盾,引发社会问题,以致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延缓改制进程。激进的改制,成本高,风险也大;而渐进的改革相对说来成本低,风险也较小。当然我们的渐进改革是积极的渐进,绝不是消极的渐进,更不是回避矛盾,不敢去触动矛盾。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风险,也是一种挑战。面对挑战,要善于化解矛盾,使风险最小、成本最小。为什么能够做到低成本、风险小呢?主要是我们坚持了在矛盾和不同观点面前不争论、让实践去检验的原则。为了避免争论,或把争论压缩到最小范围,往往仅提出改制的最终日标,指出一个方向,而不去讲得过于具体。讲得过于具体,有些人可能很难接受,容易引起争论。当争论失去理性时,有可能引发大的风波。从而加大改革的成本,坚持不争论,让实践去说服人,教育人、引导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经验。
资源配置机制的分类
从资源配置机制的运行特点划分,资源配置机制能划分为三种:一是市场机制。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由于产品在不同地区、行业之间存在着利润率的差别,以及各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极大化的动机,在市场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资源自发地朝着有利的部门、行业、地区、企业流动,从而使资源配置格局相应发生变化;二是计划机制。资源配置计划机制在确定的经济目标的指导下,政府各部门通过编制各种计划,人为地对资源的流动进行间接和直接地干与,促使资源向着符合经济目标所要求的资源配置格局的方向变动?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调节机制。这种资源配置机制又可进一步分为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和以市场为主、计划为辅两种情况。这种机制综合运用两种机制的手段,促使资源按市场要求的格局进行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