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质量损失率
质量损失率是指产品质量成本的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成本之和与工业总产值之比,质量损失率是质量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国家实施质量损失和质量损失率的统计、核算、报表报告制度,一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质量损失率的计算
质量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质量损失率,%;
Ci——内部损失成本(现行价),万元;
Ce——外部损失成本(现行价),万元;
Pc——工业总产值(现行价),万元。
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
工业总产值是指用“工厂法”计算的,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包括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质量损失率的计算按统计期期末的统计数据进行。
质量损失率的分解指标
为了了解质量经济性水平即质量损失率的内部构成情况,在质量损失率下设置两个分解指标。
内部质量损失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F1——报告期报告单位的内部质量损失率(%);
C1——内部损失成本(万元;现行价);
PN——工业总产值(万元;现行价);
外部质量损失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F2——报告期报告单位的外部质量损失率(%);
C2——外部损失成本(万元;现行价);
PN——工业总产值(万元;现行价);
质量损失率的统计
(1)统计范围
内部损失成本的统计范围:
1)报废损失率。因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以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失的费用。
2)返修费。为修复不合格品并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
3)降级损失费。因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的质量等级而降级所损失的费用。
4)停工损失费。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所损失的费用。
5)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因处理内部产品质量事故所支付的费用。如重复检验或重新筛选支付的费用。
外部损失成本的统计范围,即包括的三级科目:
1)索赔费。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对用户提出的申诉,进行赔偿、处理所支付的费用。
2)退货损失费。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用户退货、换货所损失的费用。
3)折价损失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质量标准,折价销售所损失的费用。
4)保修费。根据保修规定,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保修服务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2)费用的收集渠道
1)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账户中直接获得;
2)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账户中分析获得;
3)从统计原始资料或凭证中分析获得;
4)从各种质量原始资料凭证中分析获得;
(3)费用的归集内容和开支范围
根据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三级科目的原始凭证和费用的开支范围按归集内容进行归集。
质量损失率的分析
企业生产过程的废品率与合格品率是互为消长的,实际上反映了产品生产过程废品数量与合格数量的关系。废品增加,合格数量减少,产值随之减少。产生的废品数量就是合格品的减少数量。事实上在产品生产中,不可能保持百分之百的合格,因此企业在生产的安排上,在下达的经济指标中,规定了一定的废品率或质量损失指标,这个指标是衡量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好坏,反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水平和有效性,是实施质量控制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进行质量成本分析中,要将不同时期的质量损失率进行统计、计算、比较,以观察研究分析质量损失的变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和质量损失的发展趋势,不断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的质量损失率。
在进行质量损失率的分析中,要注意掌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1)按产品、按部门、按车间进行质量损失率的分析
企业的生产任务、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包括质量成本的各项指标,是靠人去完成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各生产单位以外,质量损失与企业的管理部门也有关系,比如,生产供应部门在原材料的采购中,在原材料的包装运输、贮存、保管、发放过程中,因管理不善也会造成一定量的损失。在材料采购时,因采购了质次价高的原材料,也会使生产过程发生废品损失。生产管理部门在生产的组织过程中,因产品零部件的运输、包装、保管、发放管理不善也会产生质量损失。计量检验部门在产品或零部件的检验过程中,因工作不认真也会产生质量损失。计量工作不到位,生产工人、检验人员使用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检验人员工作失误,错判,误判,错检,漏检,也会使生产过程的零部件产生内部损失。产品设计与工艺编制人员因设计质量问题,产品图纸和工艺规程的更改,也会导致质量损失,甚至质量管理部门在管理程序的制定中,制定了不合理的程序,或过程缺少程序指导也会使生产过程产生质量损失。因此在对质量损失的分析中,不仅要按照质量损失的发生源分析到产品,产品的零部件,还要按照质量损失的产生过程分析到各个部门,生产单位,甚至工段班、组、工序和个人。只有对产品损失发生单位和发生源的层层分析,才能发现损失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根据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2)按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的质量成本构成项目或缺陷类型进行分析
一般企业的质量损失可细分为以下9个明细项目:①内部损失;②返工、返修损失;③降级损失;④停工损失;⑤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损失;⑥索赔费;⑦退货损失;⑧折价损失;⑨保修费损失。对于质量损失按上述内容作统计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的哪些环节产生的质量损失。
(3)分析质量损失率的变化对产品产值、产量、成本的影响
废品不计入产品的产量中,但这些损失的费用最终要计入合格品的产品成本中,所以废品率高,合格品所负担的废品损失也随之升高,相应也提高了合格品的产品成本,在相同售价的情况下,利润就会降低。可见废品变动对合格品成本的升降有关系。废品率与产品成本的关系可以从下式求得:
废品率对单位产品成本的影响= |
废品率×(1-废品残值占原材料成本的百分比) | |
1-废品率 |
单位合格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废品损失率= |
全部产品成本×废品率×(1-废品残值占原材料成本的百分比) | |
全部产品产量×(1-废品率) |
例如,某厂下达的废品率指标为10%,期末核算时实际废品率达到3%,该单位废品残值占原材料成本的20%,分析废品率的变化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计划废品率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O%×(1-20%)÷(1-10%)=0.10×0.80÷0.90=9%
实际废品率对单位成本的影响=3%×(1-20%)÷(1-13%)=0.03×0.80÷0.87=2.8%
由上例可知,由于废品率降低10%-3%=7%,使产品单位成本降低9%-2.8%=6.2%
废品率变动对产量的影响,可用下式计算:
|
(计划或上期废品率-本期实际废品率) |
例如,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上期的废品率为6%,本期实际生产合格品产量5 000 t,废品率5%,与上期相比废品率下降,由此可以计算增加的产量为:
废品率下降使产量增加=×(6%-5%)=52.63 t
通过计算可知,某企业报告期废品率指标下降1%,使产量增加52.63 t。
由于不同等级的产品价格不同,所以产品质量等级的变化,必然对企业产值发生影响。产品质量等级提高、产值增加。反之,等级降低,产值减少。根据不同质量等级的指标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品级率变化对产值的影响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品级率提高(或降低)使产值增加(或减少数)=实际总产量×(实际一级品率-基期或上期一级品率)×(一级品单价-二级品单价)
以上公式的分析方法只适用于只分两个质量等级的产品(一等品、二等品;正品、副品或次品等)当一级品产量增加,二级品产量就减少,二级品升为一级品,每单位产品产值提高数,等于一级品同二级品之间的差价。
例如,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按质量等级分为正品、副品,其产量和价格见表1。
表1某企业产品产量及价格表单位:千件
产品等级 | 单价(元) | 计划产量 | 实际产量 | 计划等级比重(%) | 本年等级比重(%) |
---|---|---|---|---|---|
正品 | 10 | 120 | 154 | 60 | 70 |
副品 | 8 | 80 | 66 | 40 | 30 |
合计 | 200 | 220 | 100 | 100 |
从表1中的资料可以看出,该企业实际生产产品的正品率为70%,比计划60%提高10%,即副品率实际比计划下降,由此可以使产值增加。
正品率比计划提高使产值增加数=220 000.00×(70%-60%)×(10-8)=44 000.00元
即由于正品的实际产量和等级比重的提高使企业增加产值44 000.00元。
当产品的质量等级划分较多时,可以根据品级百分比,即各等级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的变动,计算其对产值的影响。
如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各等级产品的产量及其百分比,以及本年产量按上年百分比换算后的各等级品的产量、产品的产值等资料见表2。
表2某企业各等级产品产值及品级百分比、产值资料表
产量单位:千件金额单位:万元
产品等级 | 单价(元) | 上年数 | 本年数 | 本年产量按上年百分比换算 | |||||
---|---|---|---|---|---|---|---|---|---|
产量 | 百分比(%) | 产值 | 产量 | 百分比(%) | 产值 | 产量 | 产值 | ||
一等级品 | 5 | 120 | 60 | 60 | 156.O | 65 | 78.OO | 144 | 72.O |
二等品 | 4 | 60 | 30 | 24 | 40.8 | 17 | 16.32 | 72 | 28.8 |
三等品 | 3 | 20 | 10 | 6 | 43.2 | 18 | 12.96 | 24 | 7.2 |
合计 | 200 | 100 | 90 | 240 | 100 | 107.28 | 240 | 108 |
从表2数据看,本年各等级品的产量及百分比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的变化。一等品的产量及百分比较上年增加,二等品的产量及百分比较上年减少,三等品的产量及百分比较上年增加。为了知道产品等级百分比变化对产值的影响,可按下列步骤计算:
①计算本年总产量。假定产品等级百分比保持上年不变时,各等级产量的分布情况,即表中本年总产量按上年比重换算的产量一栏,即:
换算后的一等品产量240×60%=144
换算后的二等品产量240×30%=72
换算后的三等品产量240×10%=24
②计算换算后产量的产值。即将换算后的各等级品产量分别乘以各等级产品单价,即:
等级产品换算后的一等品产值144×5=72万元
等级产品换算后的二等品产值72×4=28.8万元
等级产品换算后的三等品产值24×3=7.2万元
③计算等级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将换算后产量的产值总额与本年产值总额相比较,其差额就是等级品百分比变动对产值的影响数。
各等级产品产量百分比变化对产值的影响数:107.28-108.0=-0.72万元。
以上计算表明:若本年产量能保持上年等级品的百分比,产值应为108万元,而实际产值只有107.28万元。即由于等级产品百分比变动,使本年产值比上年减少7200元,这就意味着产品总的质量有所下降。
以上的计算过程,集中起来可用以下列公式表示:
等级品比重变动对产值的影响=本年实际产值总额-∑(本年实际总产量×计划或上年各等级百分比×各等级品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