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核算产生的背景
近30年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已成为服务业、制造业及加工业等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表明美国公司的质量成本大多都介于销售额的 20%~30%之间,而质量专家认为最优的质量成本水平应在销售额的2%~4%之间(Cost Accounting: Creating Value for Management, Michael Maher,1997),这二者之间的差距意味着改善质量可使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因此,对质量成本进行计量和控制有着重大意义。
质量成本的内容
质量成本体系示例:
质量成本的计量
质量成本根据其具体表现形式又可分为:
1.显性质量成本指可从企业会计记录中获取数据的成本,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部缺陷成本构成。 。
2.隐性质量成本是由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低劣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几乎都是外部故障成本,通常不在会计记录中反映。例如:失去销售机会,顾客欠满意,市场占有率下降等。
显性质量成本的计量 由于质量成本的计量与确认是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因此与每个企业日常财务核算的口径并不一致,质量成本往往被掩盖于传统会计账簿中各个科目里,例原材料、工资、折旧、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因此,要根据日常财务会计的记录追溯显性质量成本时,往往需要对与显性质量成本相关的财务会计科目当期发生额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可归属于显性质量成本的金额,再预以汇总,最后得出一定期间内显性质量成本的发生额及其明细。
例:东方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冰箱的企业,其生产流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组装,200*年6月份组装车间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如下:
表1东方公司组装车部成本
200 年6月 单位:元
财务会计项目原材料44 000 组装车间工人工资4 500 管理人员工资4 000 设备折旧3 500 耗用的水、电等辅助生产费用3 000 合 计59 000 为确定这些料工费当中哪些是显性质量成本,还需对上述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其属性。
隐性质量成本的计量 由于隐性质量成本不能由从财务数据中分析取得,且其数额较大,因而只能通过估计的方法进行计量:
1.乘数法;
乘数法:假设全部故障成本是所能计量到的故障成本的某一倍数。
乘数法的计算公式为:
外部缺陷成本总和=K(已计量外部缺陷成本)
其中K是根据经验确定的乘数效应。
例题:某公司的K值为4~6,假定计量的外部缺陷成本为300 000元,则实际的外部缺陷成本为1 200 000~1 800 000元。
可见,将隐性成本计算到外部缺陷成本的估计数中,有助于管理当局更准确地确定用于防止及鉴定所耗用的支出。
2.市场研究法。
质量成本的报告
根据东方公司的范例,可编制质量成本报告如下:
Image:质量成本报告.jpg
质量成本函数
1、传统观(与之相应的有:可接受质量水平观、零缺陷模式)
在20世纪70年代较多用于质量控制中,该观点认为控制成本与故障成本间存在一个最优选择的问题。
该观点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主张要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降低到零,认为企业生产的有缺陷的产品越少,所获取的竞争优势也就越大。
2、现代观
质量成本函数现代观:
随着企业预防的鉴定成本的增加及缺陷成本的减少,其实预防成本及鉴定成本可以缩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Image:现代观下质量成本函数图.jpg
3、两者的区别:
现代观质量成本函数与传统观的质量成本函数区别在于:
在接近于稳固的零缺陷状态时,控制成本并非无限增加。 随着缺陷比例向零点的靠近,控制成本是先增后减。 故障成本可以降至为零。 4、与现代观相适应的降低质量成本的战略是:
(1) 努力有针对性地降低缺陷成本;
(2) 加强预防措施的实施;
(3) 在不断进步中降低鉴定成本;
(4) 持续不断地改进与实施新的预防措施及手段。
其指导思想在于:每种缺陷都是有根源,可预防的,并且实施预防措施的花费比较低,也即“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所谓的指导思想是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与质量控制方法:全面质量控制。
它假设“一个公司达到高质量水平时其质量成本最小”,并将质量管理的原则应用到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所有行为当中去,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并以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为质量管理的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