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账外固定资产

什么是账外固定资产

企业账外固定资产,是指虽为本企业所有,但不构成其帐面固定资产原值,不计提折旧基金,帐表以外的固定资产。

账外固定资产的形式

1、在费用中核销。有的单位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将购建的固定资产列入费用处理。如建房屋、车间、仓库、路面等。从开始采购到工程竣工.都陆续进入费用,以零修费的名义入帐2、列作材料用品,挤入产品成本。有的单位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先以生产经营用材料的名义,列入材料用品户,待领用时,附领料单直接记入在产品成本。

3、在结算资金中挂帐。有的单位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而本身并没有专项资金.无法入帐,便挂在结算往来户中,把问题留待承包期满后处理。

4、列待摊费用挂帐。

个别企业无视经营状况好坏.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专用基金抵补后,还以企业 包袱”的形式挂帐。

5、私设“小金库 购置。有的单位为逃避检查.达到为所欲为的目的,私设“小金库 并用其购置固定资产,主要是购置社控商品。这种情况,往往在审计中漏网。

6、明报费用.暗购固定资产。有的单位费用预算被批准后,将费用预提出来购置固定资产,金额虽同,性质不同。

7、列作低值易耗品。审计中发现,企业违反规定,私自提高低值易耗品标准,或将一化二,把附属设备及安装费等分户处理,降低单位价值,购入时以50 摊销,50 挂帐,形成低值易耗品,实为帐外固定资产 这类问题较为普遍。

8、超前报废固定资产。不经批准.不按规定年限,擅自将一部分固定资产作报废处理。有的固定资产受限额控制,企业便提前报废,实际上报废的固定资产仍然完好地受益于企业,造成帐实不符

9、无偿调入或外单位赠送。有的单位为换取某种方便和好处,不惜代价向关系户铺路,如冰箱、彩电、汽车等.企业接收后无法转入固定资产

10、以物易物.不通过会计部门结算。有些企业的产品、下脚料等,由于种种原因.平时很难清出实际库存,待售完后按销售存根才能掌握盈亏,所以有的便用其对换固定资产,既不入帐,也不作销售,造成虚顶库存。

11、技术革新后的固定资产增加的设备价值,不作增加的固定资产处理.而直接按大修理处理,界限不清,形成固定资产的帐外价值。

账外固定资产的形成原因

企业帐外固定资产形成的原因较多,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之间相互攀比.使固定资产投资恶性膨胀。

二是管理部门控制措施不得力,监督部门查出问题却处理偏宽.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三是有些问题责任不清。有的固定资产已形成多年,单位负责人更换频繁,待问题查出后,很难找出直接责任人,时过境迁,结果是生米已成熟饭.不了了之。

账外固定资产的查处渠道

帐外固定资产形成渠道很多,给审计查证带来一些困难 因此,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注重审计方法的实效性。从会计原理的角度看,帐外固定资产虽属帐外,但它却是在帐内形成的,在帐帐之间必定有着内在联系。在审计中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以下方法进行:

1、审查明细帐。

查外购的固定资产时,可先查银行日记帐和现金日记帐,按摘要中所记载收款单位及用途,再查找记帐凭证(并核实原始发货票),追出对方科目。这样顺藤摸瓜.会提高审计效率。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贿置固定资产,要进行货款结算,转帐支付多,个别用现金支付。并注意是一次结清,还是分期付款。内建的固定资产大多分布在费用及往来帐中,并注意各种事项阿的联系。审计人员要善于透过表面看实质。

2、内查外调。

在审查会计帐证的同时,注意调查研究,取得审计证据。如询问有关单位和本企业有关人员,会有直接收获。特别是未经财会部门货款结算的,如以物换物,外单位赠送或“小金库”购置等渠道形成的固定资产,单凭查帐.达不到审计目的。

3、全面盘点,重点查看。

审计中,必要时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根据实物逐项核对固定资产明细帐。对盘盈部分,先按估价登记八册,再用其它方法分别落实,弄清来龙去脉。有些固定资产虽帐上没有,但稍留心便可发现,如汽车、办公室、土地等。

4、对企业帐外固定资产可能形成的渠道进行审查。

在确定审计期间后,以调查表的形式并结合以上方法审查。

商业银行账外固定资产

商业银行账外固定资产是指由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以各种形式形成的未在账内核算的各种固定资产。

通过对商业银行该业务的现场审计,从中发现诸多问题。

1.清理上报环节

一是部分行房屋建筑物无立项决策材料,少数行无资产项目建议书,计委同意的项目批文、开工报告书,无工程施工协议或合同、竣工验收报告、决算报告等资料或上级行同意建设的批文,无支行班子集体研究决策的会议记录等档案资料。

二是资金来源复杂多样,如以前年度储蓄代办费节余、截留贷款利息收入及国库券利息收入、挪用职工房改资金、账外抵债物变现收入、虚列存款利息、拖欠工程款、违规贷款等;有意多报、少报和错报资金来源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如将截留收入或虚列支出形成的“小金库”资金错报为个人集资款,总行批复后列入“其他应付款”等;少数行将办公楼与家属楼和基层网点建设混在一起,各项账外固定资产均无法区分其真正的资金来源及其准确数额。

三是购建时间与实际不符,在上级行明文禁止的情况下,极少数基层行顶风违纪,私自购建账外固定资产,并与当地有关部门私下串通,将施工时间向前提, 以逃避上级行的检查和处罚,如某行办公楼的实际建造时间与材料记载时间相差三年以上。

四是上报的实物形态与实际不符,如某商业银行一支行上报数为全部在用,现场审计却发现,该行账外资产70% 以上被淘汰并进行账外处置,已名存实亡;部分行账外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与实际也大相径庭,如另一商业银行所属支行上报数全部为在用,实际闲置率则达90%以上。

五是用途不真实,如将领导超标用车上报为运钞车,少数行将以前年度形成的账外非营业用资产清理上报为经营性固定资产。

六是存在漏报、瞒报和虚报情况,一些行为逃避责任追究,有意瞒报账外资产,少数行存在责任心不强而漏报的现象,更有甚者,个别行为弥补以前年度购建账外资产形成的资金缺口,采取了虚报的手法。

2.进账核算环节

一是少数行的项目和入账金额与总行批复数相差较大,审计发现对总行的说明材料不够真实。

二是会计科目使用不够正确,有的行将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的账外固定资产列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未冲销递延资产科目,对通过贷款形成的,冲抵了原通过职工集资、投资、应收款挂账、拆借资金、拖欠工程款、拖欠其他款和抵债资产等科目,贷款本息继续挂账等等。

三是入账不够及时,少数行在账外固定资产入账方面持观望态度,以“吃准”上级行精神,未按上级行的要求及时入账。

四是入账核算的部分固定资产账实、账证不一致,无原始凭证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对某商业银行一支进行现场审计时,发现该行10余项账外固定资产入账核算时居然无一张原始凭证,金额高达上百万元。极少数行原始凭证无主管领导签字。

五是极少数行将总行专项配套下达的账外固定资产进账指标随意调剂、截留、挪作他用,存在多列、少列和虚列账外固定资产问题,其目的或为了消化以前年度包袱;或为了逃避责任追究;或为了占用固定资产指标等。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

1.在清理上报环节上一是违规情况比较严重。

少数行以前年度形成的账外固定资产资金来源比较复杂,立项决策情况不符合有关制度,为逃避责任追究,出现了违规现象:二是个别商业银行对账外固定资产缺乏管理经验,致使账外固定资产管理不善:三是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账外固定资产疏于管理,导致资产毁损、流失等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上报的实物形态、用途等不真实、不准确,甚至漏报和瞒报。四是由于以前年度购建账外固定资产形成资金缺口或费用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少数行采取了虚报账外固定资产的方式,等上级批复后予以消化。

2.在进账核算环节上,一是部分行担心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指标被收回,以后难以争取,便错用会计科目,将其纳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二是个别商业银行想借贷款核销之机将原来形成账外固定资产的贷款本息予以消化,便先将职工集资、投资、应收款挂账、拆借资金、拖欠工程款、拖欠其他款予以消化,而原贷款本息至今挂账,导致了账实不符等问题的发生。

三是由于违规问题比较严重,个别基层行不愿暴露真实情况,为逃避责任追究,致使无凭证人账、账证不符、账实不符和假凭证等问题的出现。四是由于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购建管理制度日益严格,个别行为达到购置目的,便利用上级行的精神,虚报账外固定资产,并将总行专项配套下达的账外固定资产进账指标随意调剂、截留、挪作他用。

针对账外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各商业银行领导要高度重视账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漏报、瞒报账外固定资产的单位要督促其尽快进账并正确核算。

2.加强资本性支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分支行的经营行为,规范核算,严肃纪律,从根本上消除违规购建账外固定资产问题的再次发生。

3.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对有关部门审计出的有关违规责任人应严肃处理,对以后再次发生的要从重处理。

4.账外固定资产人账后,各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管理,严禁再次流人账外。

5.对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要根据其特点和处置的难易程度,列出详细的处置计划,尽快予以处置,对短时间无法处置的,要采取出租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增加效益。

6.加大后续审计力度,各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密切关注被审行整改效果,确保账外固定资产人账后能够得到规范管理。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