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财务指标分析

什么是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财务指标分析的内容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采用比率分析法,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示企业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了企业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因为该比率越高,不仅反映企业拥有较多的营运资金抵偿短期债务,而且表明企业可以变现的资产数额较大,债权人的风险越小。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并不均是好现象。

从理论上讲,流动比率维持在2:1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由于行业性质不同,流动比率的实际标准也不同。所以,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将其与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计算速动比率时,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较慢,有些存货可能滞销,无法变现。至于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根本不具有变现能力,只是减少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出量,所以理论上也应加以剔除,但实务中,由于它们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计算速动资产时也可以不扣除。

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1较为正常,它表明企业的每1元流动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来抵偿,短期偿债能力有可靠的保证。

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但以上评判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式中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指一定时期内,由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该指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该指标较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较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则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收益能力不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它的大小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及安全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其分析指标主要有四项。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示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高低对企业的债权人和所有者具有不同的意义。

债权人希望负债比率越低越好,此时,其债权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对所有者而言,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收益率。只要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借款的利息率,举债越多,即负债比率越大,所有者的投资收益越大。

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经营规模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负债比重应掌握在一定的标准内。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称资本负债率。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即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3、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

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有形净资产的比例关系,表示企业有形净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负债总额÷有形净资产)×100%

有形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企业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一般难以作为偿债的保证,从净资产中将其剔除,可以更合理地衡量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该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4、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偿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上式中,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包括流动负债的利息费用,长期负债中进入损益的利息费用以及进入固定资产原价中的资本化利息。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该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难以保证用经营所得来及时足额地支付负债利息。因此,它是企业是否举债经营,衡量其偿债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

若要合理地确定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需将该指标与其它企业,特别是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根据稳健原则,应以指标最低年份的数据作为参照物。但是,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不能低于1。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是指通过计算企业资金周转的有关指标分析其资产利用的效率,是对企业管理层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能力的分析。

(一)应收款项周转率

应收款项周转率也称应收款项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款项余额的比值,是反映应收款项周转速度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款项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其中: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让与折扣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应收款项年初数+应收款项年末数)÷2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帐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应收帐款包括“应收账款净额”和“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账款。应收账款净额是指扣除坏账准备后的余额,应收票据如果已向银行办理了贴现手续,则不应包括在应收帐款余额内。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越高表明:(1)收帐迅速,账龄较短;(2)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3)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帐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订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

但是,在评价一个企业应收款项周转率是否合理时,应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而定。

(二)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也称存货周转次数,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货能力的一项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存货营运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平均存货×360)÷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周转速度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出错、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存货占用水平低,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企业的变现能力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就越好。但是存货周转率分析中,应注意剔除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三)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平均占用额应按分析期的不同分别加以确定,并应当与分子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周转率高,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高,取得的收入多;该周转率低,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低,取得的收入少,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应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如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的资产。

(四)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不仅表明了企业充分利用了固定资产,同时也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率。反之,固定资产周转率低,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欠佳。

在实际分析该指标时,应剔除某些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固定资产的净值随着折旧计提而逐渐减少,因固定资产更新,净值会突然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折旧方法不同,固定资产净值缺乏可比性。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从一般分析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两方面研究。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可以按照会计基本要素设置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自有资金利润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借以评价企业各要素的盈利能力及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1、主营业务毛利率

主营业务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其中:

销售毛利=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了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表示取得同样销售收入的销售成本越低,销售利润越高。

2、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根据利润表的构成,企业的利润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四种形式。其中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包含着非销售利润因素,所以能够更直接反映销售获利能力的指标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通过考察主营业务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一般要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率和主营业务净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反映了每元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较高。

主营业务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分析中,应将企业连续几年的利润率加以比较,并对其盈利能力的趋势作出评价。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资产总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资产净利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亦称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它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可以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即反映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因而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率的核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1)净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是未作如何分配的数额。

(2)平均净资产是企业年初所有者权益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企业资本营运的综合效益。该指标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不受行业局限。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序中,该指标居于首位。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一般认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5、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努力下的实际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的权益增长越好,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企业发展后劲越强。一般情况下,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表明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增值能力较强。但是,在实际分析时应考虑企业利润分配情况及通货膨胀因素对其的影响。

(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在现代经济社会, 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主要评价指标有两个:

1、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率是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占用社会经济资源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小, 是社会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贡献率 =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 工资 (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 、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或己交的各项税款、附加及福利等。

2、社会积累率

社会积累率是企业上交的各项财政收入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上交的财政收入总额包括企业依法向财政交纳的各项税款,如: 增值税、所得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税款等。

四、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 扩大规模, 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在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 主要考察以下指标:

1、销售 (营业) 增长率

销售 (营业) 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销售 (营业) 收入增长额同上年销售 ( 营业) 收入总额的比率。这里, 企业销售(营业) 收入, 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 (营业) 增长率表示与上年相比, 企业销售 (营业) 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 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 (营业) 增长率= 本年销售 (营业) 增长额 X 100%
上年销售 (营业) 收入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也是企业扩张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不断增加的销售 (营业) 收入,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 世界500 强就主要以销售收入的多少进行排序。该指标若大于零, 表示企业本年的销售 (营业) 收入有所增长, 指标值越高, 表明增长速度越快, 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若该指标小于零, 则说明企业或是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 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 产品销售不出去, 市场份额萎缩。该指标在实际操作时, 应结合企业历年的销售 (营业) 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及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前瞻性预测, 或者结合企业前三年的销售 (营业) 收入增长率作出趋势性分析判断。

2、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它可以表示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 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积累率=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 X 100%
年初所有者权益

该指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增长率, 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资本积累率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 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 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 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该指标如为负值, 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 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 应予充分重视。

3、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可以衡量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 评价企业经营规模总量上的扩张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 本年总资产增长额 X 100%
年初资产总额

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 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一个经营周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但实际操作时, 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的关系, 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 避免资产盲目扩张。

4、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成新率=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X 100%
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初数同年末数的平均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

固定资产成新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指标高, 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比较新, 对扩大再生产的准备比较充足, 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运用该指标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时,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真实状况的影响。

5、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的连续三年增长情况, 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其计算公式为: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100%

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指企业三年前的利润总额数。假如评价企业 2002 年的效绩状况, 则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是指1999年利润总额年末数。

利润是企业积累和发展的基础,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积累越多, 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发展的潜力越大。利用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程度, 较好地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 避免因少数年份利润不正常增长而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

6、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表示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 体现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其计算公式为: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指企业三年前的所有者权益年末数。 假如评价2002年企业效绩状况, 三年前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是指1999年年末数。

由于一般增长率指标在分析时具有“滞后”性, 仅反映当期情况, 而利用该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资本保增值的历史发展状况, 以及企业稳步发展的趋势。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的保障程度越大,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越充足, 抗风险和保持连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需要强调的是, 上述四类指标不是相互独立的, 它们相辅相成, 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企业周转能力好, 获利能力就较强, 则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反之亦然。

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

财务指标体系是为了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直接影响着分析的结果。

(1)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解读力与判断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就很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

(2)分析者有意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企业就是为了盈利。然而,盈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通过其他的操作来谋取利益。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指标主要是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企业收益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前资产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由于流动资产一般在短期内能够转化为现金,所以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若单纯根据这两个比率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做出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这也是短期偿债能力固有缺陷之所在。

(2)收益能力重要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人们在使用这几个财务指标时也应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

1、每股收益的局限性

每股收益= 本年度净利润/ 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每股收益不能反映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收益增加的同时风险往往是随之增加的。

2、每股净资产的局限性

每股净资产= 年度末股东权益(或期末净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数,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 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3、净资产收益率的局限性

该指标是用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的,其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年末股东权益,另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以净资产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计算依据,但这样又过于复杂,从简化计算角度考虑,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 同分子的当年净利润相比较似乎更为合理。

财务指标分析案例分析

案例一:财务指标分析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内容

1、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2、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是指通过计算企业资金周转的有关指标分析其资产利用的效率,是对企业管理层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能力的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就是企、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 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从一般分析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两方面研究。

4、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

二、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财务指标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通过灵活运用这些财务指标,通过指标的变形和分解等方法,可以找到经营的薄弱环节并藉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系统的、合理的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大中型企业,因内审管理的漏洞,出现了像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等丑闻,使企业受到重人损失,给内审管理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因此,加强内审控制已是建立现代企业机制的必然选择。

1、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内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而内部审计是法人治理的有机部分,要确保公司治理有效性最终得以实现,就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新企业会计准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要求财务人员提高素质,真实反映和披露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如果不按规定处理,就可能虚报收入和利润。

因此,为了维护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该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2、目前内审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意义认识不足。一方面,部分企业负责人认为内部审计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有了财务就可以替代;另一方面,经营者认为内部审计是找麻烦,限制了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

法律规定不明确,内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至今,除审计署按照法律规定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规范外,其他部门并没有提出规范要求,内部审计实际处于无人指导地位。另外,我国部分企业把内审与财务科合并,称为内审计财科,财务科隶属主管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缺乏独立地位,有的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使内部审订’流于形式。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大部分企业审计人员都是从会计岗位转行过来的,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特别是后续培训跟不上企业发展的形势,审计方法简单,手段落后,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建议可操作性不强。

3、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完善内审法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机制的内审制度,应根据《会计法》和《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法规和文件,尽快完善部『J及单位内审规章和制度,以法律规章明确内部审计地位和责任,由政府与内审师协会负责内审丁作的指导,内审制度既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单位的实际,也应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使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财务指标的选择和运用

财务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定。而作为评价与判定标准的财务指标的选择和运用尤为重要。

1、根据企业选指标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指标。规模一一般跨国公司、大型企业、母公司等或决策者需要综合l生分析指标。可运用杜邦分析、沃尔比重评分法将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一个指标内含企业的偿债、营运、盈利等多方信息。

2、严把指标运算关。了解指标生成的运算过程。会计电算化进入日常工作后,财务指标数据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许多指标的计算过程被忽略,若指标波动大,计算生成的结果就不准确。

3、公用标准讲科学财务分析过程需要运用公认科学的标准尺度,对当期指标进行评价。

4、多种方法来分析。对同期指标注重运用绝对值比较和相对值比较、正指标与反指标的多方位比较,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恰当地选用指标问的勾稽关系。

一般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从一般分析中找出变化大的指标,应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对症下药。采取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等多种分析方法时,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具有相关性。在构成比率指标中,部分指标必须是总体指标的子项;在效率比率指标中,投入与产出必须有因果关系。如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不可用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比;在相关比率指标中,两个对比指标必须反映经济活动的关联性。

如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可用长期与流动指标互比。运用因素分析法应注重:一是因素分解的关联性,构成经济指标的凶素要能够反映形成该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二是凶素替代的顺序性,否则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三是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只有保持计算程序上的连环性,才能使各个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差异。如材料费用变动差异由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三个因素变动影响构成。替代顺序要按以上顺序用实际量替代计划量。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四是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因替代顺序影响替代结果,因此,计算结果须建立在假设的前提下。合乎逻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假定,才能体现分析的有效性。如上例因素假设是建立在由内因到外因影响的基础上,且材料费用变动差异额已确定。

案例二: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案例

餐饮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企业资金的筹集和投放、资金的分布与耗费,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及其分配都与餐饮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对企业理财活动进行观察、控制的手段,财务指标分析能够以其令人信服的数据来诊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餐饮企业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就是以餐饮企业的财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下笔者以某公司招待所餐饮部2008年10月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例,就其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一、经营状况

招待所地处公司院内,招待所餐饮部营业面积300平米,拥有4个普通包厢、2个套间包厢、1个豪华大包厢和1个大餐厅,共计160个餐位。近几年来,由于公司周围开了多家餐馆,再加上公司招待所的菜肴品种较少、口味欠佳,价格偏高,服务不太好,结果公司招待所餐饮生意越做越差。2008年1至10月份除5月盈利2793.12元、9月盈利7719.22元外,其它各月均为亏损。其中,2008年10月亏损919.93元,2008年1至10月累计亏损40455.25元,

二、主要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的依据和关键,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者都日益重视。反映餐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很多,笔者挑选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毛利率、营业利润等主要指标加以分析。

(一)营业收入分析

营业收入即餐饮企业经营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劳务或销售商品等而取得的收入,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一项基本指标。它的大小决定了餐饮企业盈利的大小,也反映出餐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水平。

餐饮部2008年10月利润表 单位:元

项目 本月数 本年数
营业收入 51144.00 454565.70
营业成本33.948.98 370348.02
营业费用 15555.51 101944.64
营业税金 2559.44 22728.29
本年利润 -919.33 -40455.25

通过调查了解,当地高档宾馆、招待所和饭店每天营业收入平均在15000元以上;中档宾馆、招待所和饭店每天营业收入平均在6000元到15000元之间;一般小饭店和排档,每天营业收入平均在6000元以下1500元以上。餐饮部规模较大,但2008年10月份营业收入只有51144元(见上表),平均每天营业收入不足1700元,实在太低。通过下表可以看出,餐饮部2008年10月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降低了31.90%。其中,烟、酒收入下降速度最快,菜肴收入的下降速度虽然最慢,但其绝对值大(占总收入的比重73.95%),这是影响营业收入的最重要因素,经营者应充分重视菜肴的经营。

餐饮部营业收入分析表 单位:元

营业收入 2007年10月 占收入的比例% 2008年1O月 占收入的比例% 变化差额 变化百分比例%
菜肴收入 52575.00 70.01 37821.00 73.95 -14754.00 -28.06
饮料收入 1442.O0 1.92 888.00 1.74 -554.00 -38.42
香烟收入 6578.O0 8.76 3638.OO 7.11 -2940.0O -44.69
酒水收入 12984.00 17.29 7752.O0 15.16 -5232.OO -40.3O
其他收入 1517.O0 2.02 1045.O0 2.04 -472.0O -31.11
营业额合计 75097.00 1O0 51144.00 1O0 -23953 -31.9O

(二)营业成本分析

营业成本即餐饮企业经营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劳务或销售商品等而发生的成本。其中,菜肴成本即所耗原材料(包括主料、配料和调料)成本。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餐饮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计入营业成本,将燃料、水电、工资、维修等费用列入“营业费用”,这就从制度上对餐饮企业的成本与费用作了明确的界定。营业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既取决于该企业收入的多少,也取决于营业成本的高低。餐饮部2008年10月营业成本分析如下表。

餐饮部营业成本分析表

项目 2007年1O月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2008年10月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变化差额%
营业收入 75097.OO 1OO 51144.OO 100
营业成本
菜肴成本 35708.62 47.55 26356.69 51.53 3.98
饮料成本 1464.39 1.95 539.9O 1.06 -0.89
香烟成本 3086.49 4.11 2572.34 5.O3 O.92
酒水成本 5527.13 7.36 3739.57 7.31 -O.O5
其他成本 1577.04 2.1O 740.48 1.45 -O.65
营业成本合计 47363.68 63.07 33948.98 66.38 3.31

据统计,在我国,餐饮行业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45%左右。实际上餐饮部2008年10月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6.38%,远远超过45%,与上年相比提高了3.31%。餐饮部2008年10月份的营业收入为51144元,若按45%比例计算,10月份的营业成本=51144×45%=23014.80(元),然而2008年10月份的实际营业成本为33948.98元,超支10934.18元(+47.51%)。通过表4可以看出每一类的变化情况,其中,菜肴成本占营业收入的51.53%,与上年相比提高了3.98%,菜肴成本增长太快是营业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

(三)营业费用分析

营业费用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开支,包括水电费、燃料费、工资、福利费、工作餐费、服装费、洗涤费、广告宣传费、折旧费、租赁费、办公费和维修费及其他营业费用。餐饮企业营业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大,及时、有效地监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餐饮部2008年10月营业费用分析如表4所示。

餐饮部营业费用分析表

项目 2007年10月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2008年1O月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变化差额%
营业收入 75097.0O 1O0 51144.OO 10O
营业费用
工资 6070.0O 8.O8 890O.OO 17.40 9.32
采购费 10O.OO O.13 150.O0 029 0.16
水电费 1424.68 1.90 2.040.00 3.99 2.09
维修费 200.OO O.27 18O.0O O.35 0.O8
折旧费 1000.OO 1.33 1O9.91 2.15 O.82
燃料费 16O0.O0 2.13 15OO.00 2.93 0.8O
其他 1192.6O 1.59 1693.6O 3.31 1.72
营业费用合计 11587l.28 15.43 15555.51 30.42 14.99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营业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2008年10月营业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30.42%提高了14.99%,各项费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其中,工资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7.40%,提高了9.32%。据调查了解,餐饮企业的工资支出一般占营业收入的10%(工资率)。2008年10月份营业收入51144元,若按10%计算,工资支出应为51144.00×10%=5114.40元,实际工资支出8900元,超支3785.60元(+74.02%)。由于工资支出太多,导致营业费用增长太快。

(四)毛利率分析

毛利等于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毛利率是毛利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在餐饮业,毛利率的高低影响很大,是餐饮企业很重要的经济指标。餐饮部2008年10月毛利及毛利率分析如下表所示。

餐饮部2008年1O月毛利及毛利率分析表

项目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毛利 毛利率
菜肴毛利率 37821 26356.69 11464.31 30.31%
饮料毛利率 888 539.9O 348.10 39.20%
香烟毛利率 3638 2572.34 1065.66 29.29%
酒水毛利率 7752 3739.57 4O12.43 51.76%
其他毛利率 1045 740.48 304.52 29.14%
平均毛利率 51144 33948.98 17195.O2 33.62%

据了解,当地高档宾馆、饭店和招待所经营费用大,其毛利率在55%~60%之间;中档宾馆、饭店和招待所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及高档宾馆、招待所和饭店,经营费用相对小些,毛利率在45%~55%之间;一般饭店或大排档经营费用较小,毛利率在40%~45%之间;餐饮业平均毛利率一般为50%。通过表5可以看出,餐饮部2008年10月因为营业收入偏低,营业成本偏高,导致各类产品毛利率偏低,平均毛利率只有33.62%,与餐饮业平均毛利率50%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五)营业利润分析

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好坏的综合指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餐位数×计算期天数×餐位周转率×人均消费水平)×(毛利率-营业税率)-营业费用。餐饮部2008年10月利润分析如下表所示。

餐饮部利润分析表

项目 2007年10月 2008年10月 差异
餐位数 160 160
计算期天数 31 31
餐位周转率(利用率) 33.65% 20.62% -13.03%
人均消费水平(元) 45 50 +5
毛利率 36.93% 33.62% -3.31%
营业费用f元) 11587.28 15.55551 +3968.23
营业税率 5% 5%
营业利润(元) 12394.32 -919.93 -13314.25

1.餐位周转率因素的影响:160×31×(20.62%-33.65%)×45×(36.93%-5%)=-9286.19(元),说明由于餐位利用率降低,使利润减少9286.19元。

2.人均消费水平因素的影响:160×31×20.62%×(50-45)×(36.93%-5%)=+1632.82(元),说明由于人均消费水平因素的提高,使利润增加1632.82元。

3.毛利率因素的影响:160×31×20.62%×50×(33.62%-36.93%)=-1692.65(元),说明由于毛利率因素的降低,使利润减少1692.65元。

4.营业费用因素的影响:15555.51-11587.28=+3968.23(元),说明由于营业费用因素的增加,使利润减少3968.23元。

综合以上各影响因素,使餐饮部利润减少13314.25元(9286.19+1692.65+3968.23-1632.82)。造成利润减少的主要因素是餐位周转率的降低,这说明餐厅吸引顾客的能力减弱了,就餐人数大量减少,营业额降低是餐饮部发生亏损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司招待所餐饮部亏损的原因:一是营业收入太低,二是成本费用太高。餐饮部要扭亏为盈,就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增加花色品种,推出特色菜肴,提供优质服务,有效促进销售,以提高营业额。此外,餐饮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采购、库存、粗加工和烹饪等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堵塞漏洞,降低产品成本。餐饮部还要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节约用水、用电及燃料,严格控制各种物料的消耗,加强各种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利用率,减少修理费用,增加企业利润。

财务指标分析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建立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而财务报表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报表上的数据也是在基本假设的情况下列示的。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规定意义上使用报表,并进行指标分析,不能片面地认为对报表的指标分析可以揭示企业全部的实际情况。但只要掌握好它的局限性,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主要有:

1.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

2.假设货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水平调整。

3.稳健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

4.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从餐饮企业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除定量指标和定性说明餐饮企业背景以及各种分析指标资料以外,还应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产品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指标、新产品开发能力等),从而使餐饮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更趋完善,在参与企业发展决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