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谢克昌

个人经历/谢克昌

曾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等。

谢克昌谢克昌谢克昌谢克昌

长期从事煤化工和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战略规划研究,在煤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反应性的关系和调变、依据煤气化规律优化脱硫净化技术、等离子体煤转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能源领域“973”项目,提出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多联产工艺并指导工程示范。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一等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煤化工发展与规划》等着作5部,主编《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发表论文400余篇。1990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获“全国优秀归国留学人员”,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为首的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培养博士50余位,博士后6位。目前主持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和“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本信息

谢克昌谢克昌

谢克昌,男,1946年10月生,山西省五台县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太原工学院,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兼任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

荣誉奖项/谢克昌

1990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获山西省优秀教师称号。

1994年获山西省科技功臣称号。

1995年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眷教师称号。

1996年获全国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称号。

1997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2年评为全国5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之一,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学术经历/谢克昌

谢克昌从事煤化工工程科技和人才培养近30年,是我国煤化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对煤化工利用中的主要过程煤的气化建立了可模拟工业条件的高温高压多气氛差热测试方法,获得了多种煤种在不同压力和气氛下的气化动力学规律,建立了用少量参数预测任一煤种热解反应性的定量关系,指导了“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的新技术开发和引进鲁奇气化炉的优化运行。对煤化工利用中的关键过程气体脱硫确认了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和在煤的不同热转化工艺中的变化及分布,据此优化了脱硫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脱硫,取得显着效益。在煤的直接利用和转化方面开发成功煤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等离子热解煤制乙炔技术。作为科技部聘任的首席科学家连续两次主持能源领域有关煤气化和多联产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

1981年以来,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获准发明专利26项,公开24项;出版专着《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煤化工发展与规划》等4部。执笔和合作发表论文590篇,其中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246篇次,他引200余篇次。先后创建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煤化工科研平台,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煤化工人才,其中博士后4名,博士26名,硕士50余名。

职位变动/谢克昌

在2003年1月5日召开的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增选院士名单中,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山西省委主委、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谢克昌教授榜上有名,成为我国煤化学工程界首位院士,也是山西本土培养的首位工程院院士。谢克昌的成功当选标志着山西洁净煤利用与转化技术和开发迈上新的台阶,对山西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10年1月22日下午,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陈学东,代表省委、省政府宣读了关于太原理工大学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张文栋同志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晋平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马福昌为太原理工大学正校级调研员,胡柏彦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校级调研员。决定免去:张文栋的中北大学校长职务,谢克昌的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职务,马福昌的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职务,胡柏彦的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职务。

按照《中国工程院章程》,大会进行了院领导班子、院主席团以及各学部常委会的换届选举,经民主选举并报中央批准,产生了中国工程院第五届领导班子,周济当选院长,潘云鹤、旭日干、谢克昌、干勇、樊代明当选为副院长。

相关信息/谢克昌

谢克昌专访

“当选院士,无疑是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既是荣誉,又是责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谢克昌院士指出。

2月24日,中国工程院首次举办新当选院士培训班,对2011年12月新增的5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进行院士咨询工作、院士道德等培训。

新当选院士如何继续弘扬科学精神,树立道德楷模?针对这些问题,谢克昌接受了《中国科学报》专访。

明确责任胜于荣誉

“中国工程院对院士队伍的科学道德建设一直十分重视。”谢克昌表示。

早在1997年,中国工程院就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道德委员会本着“弘扬楷模、完善制度、院士自律、社会监督”的原则开展工作。

其中,“弘扬楷模”就是要大力弘扬院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完善制度”就是要建立健全有关院士队伍科学道德的制度规定,使院士们在科学道德方面有章可循。

1998年中国工程院颁布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准则》,2001年又颁布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准则若干自律规定》,以指导院士的科学道德行为。2002年,时任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对院士提出了五个“不希望”。

从2003年开始,每次院士增选结束后,工程院都要向新当选院士发出公开信,指出每位当选院士都是中国人民的普通一员,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只有肩负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特殊责任。希望他们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并提出了八条共勉。

“现在,道德委员会正在着手将院士科学道德的两项规定合并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守则》。”谢克昌说。

“院士自律”就是要求院士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这是院士队伍科学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社会监督”是他律,就是当选院士后,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谢克昌认为,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希望,也是院士们的共同心声。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国家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更应在科学道德上成为楷模。院士要自觉珍视和维护这一荣誉,自觉抵制违反科学道德的风气和行为。

加强自律,恪守科学道德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谢克昌用前人的箴言对新增选院士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现在,科研诚信缺失,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发生,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院士队伍也很难完全独善其身。”谢克昌说,当选了院士等于过了入口关,但要维护工程院的好形象、保证工程院的高质量还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进一步加强自律,恪守科学道德。

谢克昌告诉,他代表工程院对新院士提出了五点要求:追求真理是科学的真谛;要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带头反对学术不端;要积极服务社会,慎重对待兼职;要正确对待社会监督,抵制来自各方面的炒作;要严格要求自己,维护院士荣誉。这实质上也就是徐匡迪提出的“五个不希望”。

谢克昌介绍,的确存在个别院士或疏于自律、学风不严谨,或对自己的科研团队疏于管理、教育不力以及兼职过多造成不能尽责等。

“个别院士的问题虽不能对院士整体质量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其社会影响却不容低估。”谢克昌说,院士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院士本人,而且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整体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院士的学风道德不是小事,要引起充分重视。

据悉,针对当前社会上对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反映强烈这一突出问题,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共同组织了在研究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积极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经过协商,中国工程院也将作为协办单位参加进来。”谢克昌说,中国工程院师昌绪、袁隆平、黄伯云、杜祥琬等院士积极参与,精心准备,他们的报告受到研究生的普遍热烈欢迎。

“维护院士和中国工程院的荣誉是每位院士应有的责任。”谢克昌说,一旦发生科学道德方面的问题,对院士本人的名誉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在院士内心造成长时间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科学道德是一条科技工作者不可触碰的红线。在社会上存在各种不良风气的情况下,保持洁身自爱是弥足珍贵的。”

谢克昌煤炭高峰产量应控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节能减排,提出‘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这恰恰是过去一年中国工程院有关‘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重大战略咨询项目的部分结论。”见到记者,谢克昌代表高兴地说。谢克昌代表介绍,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35亿吨,占世界的45%。如此大规模的煤炭开发利用带来了严峻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煤炭开发严重破坏了水源补给网,因采煤区地表塌陷造成的土地破坏总量已超过40万公顷,60亿吨煤矸石堆积量占地70000公顷以上。“但是,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将长期占据主体地位。”对此,谢克昌代表认为,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既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今年提交的《高度重视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议案中,他建议要积极发展先进煤炭燃煤和发电、煤基多联产等清洁高效的煤炭利用技术,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优化煤化工产业布局,推进煤低碳清洁转化,同时要强化节能减排,通过“倒逼机制”,推进煤炭供应和利用方式的改变。他特别强调,要调控煤炭开发总量,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实现煤炭开发战略性西移。“煤炭高峰产量应控制在40亿吨以内,科学产能在煤炭生产总量中的比重应占到九成以上。”谢克昌说。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