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调结构

什么是调结构

调结构主要是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时期为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平稳过渡,特提出“保增长、渡难关、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方针。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沿海地区大部分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在人民币没有升值的一段时期,为我国的外汇储备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类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不足,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海外订单,抵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出现大量倒闭现象。为此,国家特针对此现象做出调结构的方针政策。同时,调结构还涉及到对于一些高能耗的企业调整。调结构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工业支柱结构,优化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财政结构。“调结构”意味着市场的重新组织和利润模式的转换。

调结构的具体内容

其一,就整个经济结构来说,应当由过分倚重外需向侧重内需转变。  

外贸依存度走高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反映,它直接拉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带动技术进步、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分倚重,也导致我们更多地受到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安全风险不断积聚。必须意识到,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经济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国内市场的拉动,要由偏重外需转变到内外需兼顾、更重内需的轨道上来。  

同时,出口结构本身也需要调整。目前这种工资成本低、资源消耗高和污染高的出口产品结构,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更加明显地暴露出其脆弱性,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

其二,就内需的结构来说,应当校正投资与消费之间失调的关系。

“重投资,轻消费”是中国需求结构的长期痼疾。最近几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2006年首次降至50%以下。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自2000年以来一直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投资需求是一种中间需求,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如果不能进入最终消费就没有意义,只会造成产能过剩。正因为如此,中央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着意突出民生,有六条措施与民生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包括建设安居工程、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它所透露的政策信号是,要把扩大消费放在与扩大投资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想方设法促进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品质的提高。当前最重要的是确保这些措施落到实处,防止那种一提扩大内需,就首先想到大上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化工项目的倾向。

其三,就投资的结构来说,应当杜绝“两高一资”项目抬头,重点培育技术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节能环保的产业。  

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业的难以为继,本已日渐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这种粗放、低端的产业结构,与前文所说的出口依赖型经济模式相结合,把诸多的环境、社会问题留在了国内,留给了后代,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这些项目具有投资大、见效快、回报高等特点,在本轮“保增长”的过程中假若把握不当,监控不力,很可能成为一些地方热衷的选择。针对于此,中央有关部门已在财税、信贷政策等方面出台了多种防范措施。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从外部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生了压力,在此压力下,市场和企业有自主调整的内生动力。政府要做的是顺应这种趋势,引导和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