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行为税收

什么是行为税收

行为税收以作为“社会人”的纳税人为立足点,以行为经济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同时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中寻找理论根据2,构建一个分析框架,从有限理性和有限自私的纳税人角度出发,力图揭示纳税人真实的行为选择过程及影响因素,而不是简单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行为。行为税收理论是在放宽基本假设的情况下对传统纳税人行为理论的拓展与深化.

行为税收的基本机理

行为税收的基本假定行为税收对人的基本假定与传统纳税行为理论有所不同。行为税收对人的假设是社会人。,社会人与理性经济人不同,他有时会偏离理性很远,同时经济因素在决策函数中的权重有时可能很小。社会人与道德人也有所不同,经济因素有时对他的决策占着支配性的地位。社会人与有限理性人也有所不同,社会人是有限理性的,但它的内涵不仅包括认知因素,还包括社会因素。因此,行为税收是建立在纳税人有限理性、追求经济和非经济价值目标这一假设之上的。如果以u表示纳税人获得的效用总水平,以H,,H:,…,H。表示纳税人实现自身需要而采取的n种行为,则纳税人的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如下:U=U(Hl,H2,…,H。)式1式1中,自变量H。可包括各种因素,如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情感因素和信仰因素等。同一个具体行为有时包含几种因素,如偷税既会给纳税人带来经济利益的正效用,也常常在道德方面给纳税人带来负效用。

行为税收的研究方法

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税收理论将继承许多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新古典经济学的个体主义方法、成本收益分析、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边际分析方法都将被运用。纳税人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中行动的。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假定比新古典经济学更接近现实的人。制度的构成与起源、变迁与创新、产权与国家等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纳税人的行为。在分析中也需要使用博弈论。特别是行为博弈论的运用可以使我们对纳税人在各种策略条件下的行动做出与实际更为一致的解释和预测。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税收理论与传统纳税人行为理论的差别主要在于,行为税收理论利用了与纳税人信念、偏好、决策等相关的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行为经济学的一些分支不同的是,这些分支大多建立在引入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而行为税收理论不仅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思想,还十分注重引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行为税收理论也不能等同于税收心理学,因为它是对经济学中传统纳税人行为理论的拓展。

认知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认知一心理学重在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纳税人行为是一个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各种外在的社会经济变量形成了纳税人的信息源,纳税人在心理上计量风险和收益的决策过程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认知就是信息的加工,包括对感觉的输入、变换、简约、加工、存储直至变成具体纳税行为的全过程;认知可以分为信息获取、加工、输出、反馈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特定操作的单元,如果在其中任一阶段对信息的理解发生偏差,都有可能导致纳税人认知偏差的产生。

社会心理学

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以及一个人怎样受到其他入的影响。

(1)相互依赖理论。相互依赖理论分析两个或多个相互作用的个体行为。
相互依赖意味着纳税人在彼此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理论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的原则建立在学习理论家和决策理论家两者工作的基础上。社会交换理论在个人各种可能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研究了人际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协调、公平交换等理论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纳税人行为。

(2)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了人们的各种社会背景如何影响
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纳税人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社会文化的观点也强调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比较。文化的差异影响着纳税人的行为。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是基于心理学理论对传统经济学不足之处的一种完善,这种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

对“经济人一假设的发展

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这一假设的内涵是:

(1)人是理性的。一个理性当事人的偏好满足完备性、反省性、传递性三个公理,也就是说他具有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做出选择,而且他的选择是一致的。

(2)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没有促进他人或社会利益的动机。

行为经济学认为,由于外部世界的复杂多变以及个体在信息获取与加工上的认知限制,人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计算的程度。认为人具有全知全能的理性,无视理性的局限性,会导致对人类经济行为的错误解释和预测。另一方面,人有时并不努力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体的行为除了受到利益的驱使,同样也受到自己的心理特征、价值观、信念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认为在具有自私特征的同时,人类也具有公正和利他的特征。人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但也有许多人愿意为公共事务作出贡献,如无偿献血、为陌生人提供信息、帮助老年人等等。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假定是~种标准化的假定,即认为决策者是同质的理性个体,他们在面临相同的环境时会做出相同的决策。行为经济学发展出一套更具一般性的基本假定,这些假定更能体现人类的真实行为特征。同质的理性人假定也就转变为异质的行为人假定。

对经济行为人稳定一致的偏好的质疑

传统经济学认为行为人具有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因而经济行为的变化可以由制约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来解释。然而经济现实已经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偏好并不总是稳定的,它的形成与改变受参照群体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行为经济学家以大量实验证实在现实情景中存在着普遍的“偏好反转”现象。

对简单化理解行为人的挑战

传统经济学只考虑客观变量之问的关系,而不涉及行为人潜在的动机和意义。反映到其理论建构的前提上,就是主张人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简单的刺激一反应(S—R)。然而个体不是对收入、价格等经济要素进行机械地反应,他的心理因素,如主观期望、个性偏好、选择意向、情绪等都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经济学受到经典物理学和传统哲学的影响,对非理性和人性重视不够,无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得经济学的解释和预测能力有很大局限。行为经济学的发展正是克服这种局限的一种努力。行为税收理论还用到了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方法。这些学科为分析纳税行为提供了各种观察角度。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