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边缘学科。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通过成本分析对比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或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的优劣,设计合理的临床药学监护方案,保证有限的社会卫生保健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病人。
药物经济学简史
药物经济学最早起源于美国,从1950年代以后,美国的公共医疗保健费用迅速增长,高昂的医疗保健费用令政府和社会保障机构不堪重负,为了使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1979年美国国会责成其下属的技术评定局对公共医疗费用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此后到了1980年代,产生了Pharmaco economics(药物经济学)这一英文词汇,1989年在美国出版了第一本药物经济学专业期刊《Pharmaco economics》,1991年专著《药物经济学原理》出版,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初步形成。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仅关注投入成本,可以为总体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本信息。
成本-效益分析:将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归化为以货币为单位的数字,用以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
成本-效果分析:与成本-效益分析的差异在于,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亦货币为单位表示,而是用其他量化的方法表达治疗目的,如延长患者生命时间等。
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更细化的成本效果分析,它不仅关注药物治疗的直接效果,同时关注药物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间接影响,着重与分析医疗成本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关系。
最小成本分析:用于两种或多种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虽然只对成本进行量化分析但也需要考虑效果,这是最小成本分析与成本分析的区别。
药物经济学的实施步骤
药物经济学分析的实施需要10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问题;(2)确立研究的观点;(3)治疗方案和结果的确立;(4)选择恰当的药物经济学方法;(5)结果的货币价值;(6)资源的区分;(7)确立结果事件的概率;(8) 决策分析;(9)进行成本兑现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结果表示。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注意点
必须明确药物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观点。药物经济学的观点可来自于社会、付费方、机构、部门、病人、任何或所有这些方的一个结合。其次,必须区分治疗方案和与它们相关的积极或消积的后果。选择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治疗结果用货币价值来表示。药物获得成本与医疗成本包含在与临床效果直接相关的成本之中,也可来源于文献或者历史记载,也可以将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