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节日经济是指节假日期间的经济消费模式。但节日经济被商家所左右,失去了纪念节日的意义。
简介
圣诞、元旦、新年,走马灯一样的节日都会令人目不暇接。富足、喜庆、热闹,这是节日给我们的感觉,即使是在行色匆匆的现代社会也不例外。购物、郊游、聚会,随之而来的消费狂潮,打造了节日经济!
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许多节日都被商业化、被物化了,成为一些商家眼中的“卖点”,已经背离了节日的本质,成为商家赢利的最佳时机;市场经济的霸权越来越大,它一定要在人类文化中挑选营造卖点,形成“节日经济”,用礼品的价码来掂量人间情感的分量,人们美好的感情被染上了铜臭气。
商家节日
节日是商家的节日,是他们发财的好日子。中国连续20多年的经济持续增长,使得国内商品零售业已经由商品短严重短缺的卖方市场进入了绝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因此,同业之间残酷的竞争和面对消费者的引诱性销售就成为零售业经营者立足并谋求发展的不二法门。这也促使商家抓住每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大做文章,无形中更把节日气氛烘托得如火如荼。这种气氛转而更加刺激了人们的激情消费心理,使他们在莫名的亢奋中盲目地采购。[3]
对节日文化的作用
经济霸权对文化的侵蚀随处可见,其中很多要么不是被经济霸权糟蹋而变形沦落,要么就是被经济霸权冷落而失传消逝。但是,节日文化这样一种我称之为“气氛文化”的动态文化却与此稍有不同,“加强节日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摈弃节日经济铜臭”——“节日文化”与“节日经济”非但不是对立的,相反却在很大程度上密不可分。
传统节日的倍受冷落与洋节日的倍受欢迎,是这些年同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那么,洋节日何以盛行,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商家的贡献。强势洋节巨大的“战斗力”和“颠覆力”,依赖的是其身后发源地经济的发达,以及由经济的发达衍生而来的文化的繁荣。如果街头商铺没有圣诞树、圣诞老人帽卖,如果商家都不去兜售平安夜、圣诞夜的概念和活动,国人哪会去记得圣诞?即便记得,又能有什么气氛?
情人节也是一样,它不仅弥补了情侣间表达感情的节日空白,更在于商家不遗余力地“营造卖点”,成全了节日的气氛和促进了节日的推广。这个意义上,“节日经济”不但没有偷换“节日感情”,相反却增进了“节日感情”——因为正是“节日经济”营造了节日气氛,让节日更像一个节日,增强了人们的过节欲望,形象化了人们的过节感受。
要想让某个节日成为强势节日,首先就必须繁荣相关的“节日经济”,这是“加强节日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复兴中国传统节日,就应该复兴围绕传统节日的“节日经济”;商家对传统节日感兴趣是公众对传统节日感兴趣的必要推动。某种意义上,在复兴与繁荣传统节日方面,商家恐怕要比学者更有作为。
区别节日影响力
有专家认为,把节日经济等同于节日影响力是错误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节日经济”的兴旺与否对于节日的影响力而言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群体对该节日的参与兴趣。但用一个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传统节日和外来节日对公众的影响力,未免有失偏颇。传统节日的力量表现在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是很难用经济数字来衡量的。
面临问题
节日经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确可以繁荣市场、振兴经济。但是,商家的“过热”引导和消费者的“热昏”消费却往往变成饮鸩止渴:个别商家趁着人们“热昏”,把长期积压的滞销商品甚至假冒伪劣商品“夹带销售”,或者作为所谓的“奖品”变相销售给消费者;甚至还有人趁着人们热衷旅游的时候在机场兜售假保险。这又赶上“情人节”,花市繁忙,花价猛涨,就出现了残花充好花、次花涂颜料的“蒙事行”。
专家看法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提出尖锐批评,中国的传统节日纷纷被商家包办,沦为美食节、购物节、旅游节,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冯骥才认为,尽管过去中秋节吃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朴素,但负载的美好愿望和生活理想却很珍贵;现在的月饼虽然被包装得精美、豪华,却渐渐变成了纯礼品,而这些礼品又被负载了另外的内容,比如利益、交换等。这些世俗的东西融入月饼中,自然把中国传统节日那种朴素的、美好的东西冲淡了。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彭德华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同时伴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传统节日那种能够勾起人们强烈的亲情、乡情的元素已经逐渐淡化。而当越来越多年轻人在传统节日里找不到属于自己年龄段和群体的寄托时,节日味道的变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马艺认为,传统节日变味,还有媒体对中国传统节日宣传不够、角度不新颖、内容不吸引人等问题,多种因素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市场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显得脆弱不堪。
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商业炒作进入传统节日,并不是有害无益,关键在于如何操作:一是可以采取民间办会,政府支持,商家赞助的方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和热情;二是政府在中秋、春节、重阳等节日可以尝试由政府主办庆典的方式来有效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商家热衷于办招商节、旅游节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在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上也采取这样的机制,相信中秋、端午、元宵这些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会热闹非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