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自我建构

什么是自我建构

自我建构是指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倾向于将自我看作是与他人相分离的独立实体;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倾向于将自我看作是周围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的个体从自我和他人关系的角度来理解自我的认知结构的理论。

自我建构的类型

不同文化中,人们在看待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上,有着根本不同的视角:西方人强调自我与他人的差异,东方人强调自我与他人的联系。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中具有典型性的独立型自我建构(independentself-construal)和在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中具有典型性的依存型自我建构(interdependentself-construal)。

1、独立型自我建构

西方文化强调每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意义。当一个人的目标是成为不依赖于他人,且是不同于他人时,他会如何认知自己,认知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个体会将自我看作是一个有边界的、独特的、基本趋于稳定的动机和认知系统,一个能够将个人的意识、情绪、判断和行为统合为一个独特有机体系的动力中心。这一有机体系不仅对立于其他个体的相应体系,也对立于个体所在的社会和自然背景。

个体对自我以及自我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这种认识会引发一系列心理过程或外部行为,如自我实现,自我认识,表达个人需要,行使个人权利,展现个人能力,发展个人独特潜能等等。由于这种自我认知的一个核心要点是,每一个人都是自主、独立的个体命名为独立型自我建构

独立型自我建构的基本内涵可用图1表示。图中的大圆代表自我,小圆代表特定的他人,X代表个体对自我或他人各个方面的表征。由于社会交往的存在,代表自我的大圆和代表他人的小圆有时会发生交汇,交汇之处的X代表着某种自我-他人联结(如:在我的导师面前,我总是很有礼貌);而那些在代表自我的大圆之内,但在大圆和小圆重合部分之外的X(在图中用粗体表示)则代表个人的愿望、喜好、态度、能力等等(如:我是个很有创造性的人)。对于具有独立型自我建构的个体,正是这些个人内部特征在行为调控中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同时,它们也是在个体的记忆系统中得到了最深度加工的一部分。

2、依存型自我建构

东方文化相信人际关系的价值,它要求人与人之间保持相互的联系与依赖。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个体对自我的定义主要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与身份为基础。Markus将这种自我建构类型标定为依存型自我建构,其基本内涵可用图2表示。对于具有依存型自我建构的个体,最为重要的是代表自我的大圆和代表他人的小圆交汇之处的X,即发生于社会交往之中的自我-他人联结(在图中用粗体表示)。

依存型自我最基本的目标是维持人际联系。显然,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境,尤其是该情境中的互动对象。所以,他人或周围环境对于依存型自我来说,并不只是比较参照的标准,而是积极参与自我定义过程的一个重要元素。依存型自我当然也包含有许多关于个体内部特征的表征。但是,这些特征被看作是具有情境特定性的。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为了维持人际联系,个体表征的表达需要被压抑或控制。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