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产生:1948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使大批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为援助难民,联合国大会于1949年12月8日通过第302(1V)号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简称近东救济工程处)。该处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此后历届联大都审议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并通过相关决议,延长该处任期。2001年12月,第56届联大决定将该处任期延至2005年6月30日,其最新任期为2008年6月30日。
总部:该机构总部先后设在贝鲁特、维也纳, 1996年7月始迁至巴勒斯坦加沙和约旦安曼。
难民营中的巴勒斯坦妇女
出版物:《主任专员年度报告》(Annu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er General);《联合国巴勒斯坦难民救济情况》 (UNRWA―A Survey Of the United Nations’Assistance to Palestine Refugees),每两年一期;《今日巴勒斯坦难民》(Palestine Refugees Today―the UNRWA Newsletter),季刊。
组织机构:该处业务由总部和分设在安曼、贝鲁特、大马士革、东耶路撒冷、加沙的5个办事处进行管理。设在纽约和开罗的小型联络处同联合国总部和政府保持联系。该处还设有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比利时、埃及、法国、日本、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英国、美国。巴勒斯坦是委员会的观察员。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该处的活动。该处是联合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办事机构,目前共有工作人员2.55万人,管理或资助着125所诊所、652个学校等设施。
主要活动:在该处登记的巴勒斯坦难民达410万人,分布于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五个区域,其中约三分之一、共130万人生活于该处承认的59个难民营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处活动已由过去重点向难民提供救济发展到现在主要兴办教育、提供卫生保健以及提供社会服务。其中教育是该处最大的项目,其一半预算以及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从事于教育工作。2002/2003年度,该处向49万巴勒斯坦青少年难民提供中小学教育。该处的经费主要依靠各国政府、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及个人的自愿捐款,财政状况一直较困难。美国、欧盟、英国、瑞典、挪威、荷兰是最大的捐助国。2003年该处财政预算为3.211亿美元,实际收入为3.1亿美元;2004年该处财政预算为3.509亿美元;2005年该处财政预算为3.609亿美元。
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历届联大关于近东救济工程处议题的审议,并对有关决议投了赞成票。自1981年起,中国正式开始向该处认捐,每年 5万美元(1982年为7万美元),从1991年起捐款增至6万美元。2004年1月11―14日,现任主任专员汉森对中国进行访问。中国代表在历届联大审议该处工作的会议上,对该处的工作和作用一贯予以充分肯定,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会见汉森。
服务宗旨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
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宗旨是为在加沙地带、西岸、约旦、黎巴嫩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巴勒斯坦难民的人的发展做出贡献,直到找到解决难民问题的公正解决办法。工程处努力在国际标准的框架内提供基本服务,籍此实现上述宗旨,其中包括基础教育(和仅限于黎巴嫩的中学教育),全面优质的基本保健、紧急救济、社会安全网以及其他社会干预措施、小额供资和住房以及基础设施支助。在联合国各机构中,近东救济工程处堪称独一无二,因为它直接为难民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近东救济工程处所处的工作环境错综复杂,动荡不安,因而具备了迅速应对不断变化需要的能力,近东救济工程处既制定有战略目标,又灵活机动地开展业务和提供服务。近东救济工程处以难民资产为基础,与其他组织开展合作,以具有凝聚力和高度关切难民需要的方式提供服务。
近东救济工程处在全球倡导保护和维护巴勒斯坦难民。在发生人道主义危机和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工程处采取紧急干预措施以及在实地出现是国际社会关注的具体象征,最终有助于推动建立稳定环境。
教育方案
援助行动近东救济工程处利用其教育方案,促进为巴勒斯坦难民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掌握知识、生活技能、积极的经验和价值观。工程处提供小学、预备班和中学(仅限于黎巴嫩)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以及培训、教师培训、就业和职业指导。
近东救济工程处利用其教育方案,保护和改善巴勒斯坦难民的健康状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组织)的政策和战略,为他们提供全面良好的基础保健服务。工程处的卫生保健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实验室、门诊、妇幼保健、疾病防治、复健、口腔保健、学校保健和医院服务)、环境卫生(污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理和供水)以及补充营养餐。
近东救济工程处通过救济和社会服务方案,为巴勒斯坦难民中最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弱妇孺和残疾人提供社会安全网,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救济和社会服务包括为特困家庭提供粮食支助、住房重建和提供现金援助;为妇女、残疾人、儿童和青年人提供社区社会服务;以及利用补贴性信贷提供社区支助。
近东救济工程处通过小额供资和微型企业方案,为微型企业、家庭消费和住房需要提供信贷,推动经济发展和减缓贫穷。这种信贷可提高住户、小企业经营者和微型企业家的生活质量;持续提供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减轻贫困;赋予妇女权力;为巴勒斯坦难民及其他贫穷及边缘群体提供赚取收入的机会。具体服务包括微型企业信贷、针对妇女的贷款计划、小型企业贷款、消费者借贷、住房贷款及微型企业培训方案。
发展历程
视察工程处的扩大咨询委员会于2006年2月举行第一次会议。该委员会和近东救济工程处都是按照大会同一决议设立的。委员会就工程处方案的执行工作向主任专员提供咨询意见。2005年11月9日,大会批准咨询委员会扩大会员数目,增加了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沙特阿拉伯、西班牙、瑞典和瑞士。这些国家每年给工程处的捐款平均都超过了500万美元。大会还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作为观察员出席并充分参与会议,并且请欧洲共同体和阿拉伯国家联盟作为观察员出席。工程处和委员会加强了实质性互动,开展了重要的政策讨论,为工程处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支持。这种支持已成为近东救济工程处2005年启动的“组织发展”工作的一个关键部分。
题为“提高为巴勒斯坦难民服务的效力——加强近东救济工程处管理能力”的文件概述了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改革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从2006年到2009年投资3000万美元。在报告所述期结束时已经筹集了210万美元。这项工作的基础是四个改革“杠杆”: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管理,包括设立方案管理周期,领导和管理以及组织进程。通过在这些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工程处将在整体上提高为巴勒斯坦难民服务的效力。
2006年,在四个“杠杆”方面都初步开展了措施,从而为完成组织发展工作的目标打下了基础。在人力资源方面,通过广泛的内部协商,最终确定了一项综合管理战略。已确定的战略重点是工作人员的保留、招聘、继任、培训和进修;绩效管理;报酬管理;实地服务交付;两性平等和业务领导。在每个重点方面,都开展各种举措。2006年,近东救济工程处人力资源部不再承担行政服务职责,这样该部门就能够专注于在整个工程处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
在方案管理“杠杆”方面,在安曼总部设立了业务支助主任办公室,牵头拟订战略方案的工作;支持所有部门遵守国际标准;作为方案、政策和局势分析中心,确保共同专题(如保护、两性平等以及按需处理办法)纳入各个方案。业务活动主任办公室合并了前政策分析股,并着手确定方案管理周期,作为工程处交付服务的有益框架。
在领导和管理方面,征聘了一位驻安曼总部的高级区域代表,以此加强工程处与海湾国家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政府的联系,并扩大近东救济工程处在该区域的捐助群体。工程处按照2005年审查工作提出了一项建议,招聘了一名驻总部的应急方案干事,以强化应急管理能力。行政办公室通过增加一个专业职位加强了能力,并且初步采取了措施,填补工程处发言人的空缺职位,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行政和交流职能,并推动利益相关者增加支助。在组织流程“杠杆”方面,已经为开展一次全面信息通信技术审查完成了筹备工作。这项审查将在联合国秘书处专家的协助下开展。这项审查除了要改善信息通信技术的管理和服务交付工作,还将为确定近东救济工程处企业资源规划框架打好基础。
在2006年下半年,为解决服务交付,特别是教育领域提供服务方面的缺陷,还开展了若干方案和实地主动行动。教育部开展了一个全工程处的质量保证活动,以提高教育各个方面,包括学校管理和学业成绩方面的标准。在加沙,开展了一个“优秀学校”的活动,以明确并解决近东救济工程处各学校学业标准下降的问题。通过对大约两千名教师、父母和学生的非正式意见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阿拉伯语和基本数学的技能远未达标。需要对这些结论进行证实。毫无疑问,学校在加沙开办,教育成绩必然受到加沙恶劣环境的影响,但是调查认为教职员工的意见是,须遏制并扭转下滑的趋势。这是工程处承诺解决的难题,具体办法包括组织发展进程。
工作内容
巴勒斯坦难民应急行动
近东救济工程处为受巴勒斯坦被占领区的武装冲突、关闭和经济局势恶化影响的难民开展了一项广泛的应急援助方案。2006年,由于第12段所述的原因,巴勒斯坦被占领区的生活条件急剧恶化。因此,对近东救济工程处应急方案的需求增加,促使工程处将应急呼吁的数额从9500万美元修订为1.71亿美元,使工程处能大幅度扩大对巴勒斯坦被占领区的紧急援助。这项经修订的紧急呼吁于2006年5月发起,是经修订的关于巴勒斯坦被占领区的联合呼吁程序的一部分。
到2006年年底,工程处共收到1.45亿美元,大约占所需应急资金的84%。这笔资金用于对240000个难民家庭的应急粮食援助(这些难民家庭大约占登记难民人口的70%),并且还用于为50000名无业难民创造三百多万个工作日。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无法支付公共部门工资,迫使近东救济工程处将应急救济方案扩大到那些难民家庭,这些家庭中负担家庭生计的人受雇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粮食配送系统名单上增加100000人。应急行动还包括对贫穷家庭的现金援助,重点被毁住所,通过移动诊所向西岸难以得到卫生保健服务的家庭提供这些服务,开展向加沙城镇提供实物支助的方案,以确保维护重要的公共设施,包括水净化,废水和污水处理。
近东救济工程处在加沙地带的应急方案还向因2006年期间以色列大规模入侵加沙地带而受影响的难民提供住所、粮食和水。有一次,5000多名难民因为所在村庄和营地发生战斗,所以到近东救济工程处学校内避难。
难民出入
2006年,以色列以安全忧虑为由,继续严格限制巴勒斯坦人的行动自由。3月12日,加沙地带和以色列之间的埃雷兹过境点对所有巴勒斯坦劳工和商人完全关闭,并且当年没有再开放过。加沙和埃及之间的拉法口岸在2006年上半年开放,6月25日关闭,当年后来(的189天中)只开放了31天。
2006年,特别是在以色列入侵加沙地带北部期间,进入加沙地带均受到以色列军事行动的限制。根据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在西岸由巴勒斯坦人使用的道路上设置有形隔离墙的数目从475个增加到527个,增加了11%。这些隔离墙实际上将西岸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成更小的飞地。这三个主要区和各飞地的人员行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性许可证制度的管制。
西岸隔离墙限制居住在两边的巴勒斯坦人的人身行动自由。预计如果隔离墙按计划完成,生活在42个村庄和城镇的60500名巴勒斯坦人将居住在“封闭区”,如果政策继续不变,他们出入住地将需要许可证。生活在隔离墙以东一公里地带的500000名巴勒斯坦人需要穿越隔离墙去农场、上班或与家人联络。在受隔离墙影响的人中,难民约点30%。
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2006年1月1日,位于加沙市的联合国报告和疏散中心受到巴勒斯坦人的炸弹袭击,结果几乎全部国际工作人员因安全顾虑而从加沙外地办事处临时撤离。由于加沙的安全和出入状况不利,工程处加沙总部的国际工作人员大多数继续留在耶路撒冷和安曼。2006年下半年,各派之间的战斗逐渐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黎巴嫩冲突期间,随着该国不同地点的安全状况达到联合国制定的第三和第四级安全警戒线,非主要工作人员和国际工作人员家属开始搬离。工程处其他国际工作人员以及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战争期间均躲避在旅馆里。
在冲突期间,多数当地工作人员仍留在岗位上,以便向难民社区提供服务。在空投轰炸的数周内,他们经常要冒着巨大风险去上班。在冲突最后一天,一名工作人员——48岁的Abdel-RahmanSaghir先生(Einel-Hilweh营地的保洁工)在刚接班后就在以色列空袭中遇害。
工程处对其工作人员深表感谢,感谢他们在如此艰难危险的环境中表现出的敬业和忠诚的精神。工程处遗憾地指出,近东救济工程处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区的14500名当地工作人员是在该地区工作的联合国工作人员中唯一没有危险地区津贴的人员。工程处仍在与联合国总部就这种不正常情况进行讨论,但在报告所述期间尚未解决这个问题。
财政运作
财政运作经费来源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大会利用分摊会费为国际工作人员经常员额提供经费。以外,近东救济工程处的业务、项目和紧急呼吁的经费都来自捐助者的自愿捐款。工程处的项目支出主要是非经常性费用,由专用捐款指定用于具体活动。项目资金支持、补充和加强了工程处的经常性活动和方案。
支出
2006年期间,工程处预算为6.39亿美元,实际支出5.987亿美元,用于经常预算、项目活动和紧急呼吁活动。最大部分是经常预算下支出4.171亿美元,大约占总支出的70%。紧急呼吁活动和项目分别占23%和7%。小额供资和微型企业方案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不足1%。同过去一样,教育是2006年的最大方案,预算大约占年度总预算的60%。其后依次是保健、救济和社会服务、业务与技术服务和共同事务,分别占18%、11%、5%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