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大会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开会一次,决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和预算。执行局为大会闭幕期间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秘书处负责执行日常工作,由执行局建议,经大会任命总干事领导秘书处的工作。

基本信息

成立时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孔子教育奖”

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通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法》 。1946年11月4日在巴黎宣告正式成立。简称“教 科文组织”。

宗旨

“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成员

会员国188个,准会员5个(1999年11月)。

总部

法国巴黎

地址: 7, place de Fontenoy 75352 Paris 07SP, France

电话: (33-1) 45.68.10.00

网址:http://www.unesco.org/

历史发展

1942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肆虐之际,抗击德国纳粹及其盟国的欧洲国家政府在英格兰召开盟国教育部长会议。当时,战争远未结束,但这些国家开始思考一旦恢复和平,应该如何重建教育体系。这一设想很快有了进展,引起普遍反响。更多国家的政府,其中包括美利坚合众国,决定参与。教科文组织第一届大会于1946年11月20日到12月10日在巴黎索邦大学召开。

1945年11月1日-16日,战争刚刚结束,根据盟国教育部长会议的提议,在伦敦举行了旨在成立一个教育及文化组织的联合国会议(ECO/CONF)。约四十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在饱经战争苦难的两个国家 — 法国和联合王国 — 的推动下,会议代表决定成立一个以建立真正和平文化为宗旨的组织。

按照他们的设想,这个新的组织应建立“人类智力上和道义上的团结”,从而防止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会议结束时,三十七个国家签署了《组织法》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从此诞生。

1946年,《组织法》获得以下20个国家的批准,开始生效:南非、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丹麦、埃及、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希腊、印度、黎巴嫩、墨西哥、挪威、新西兰、多米尼加共和国、联合王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土耳其。

具体介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大会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开会一次,决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和预算。执行局为大会闭幕期间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秘书处负责执行日常工作,由执行局建议,经大会任命总干事领导秘书处的工作。 截至200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成员国188个。主要出版物有《教科文组织信使》 (月刊),中、英、法、西、阿、俄等27种文本;《教育展望》(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科学与社会的影响》(季刊),英、法、西、俄、阿文;《自然与资源》(季刊),英、法、西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版权公报》(季刊),中、英、法、西、俄文;《博物馆》(季刊),中、英、法、西文。

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国之一。1971年恢复合法地位。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1979年2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成立。1997年11月4日,中国继续当选为执行局委员。中国自1972年10月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首次出席大会即当选为执行局委员,此后中国一直连任这一职务。

主要职能

该组织之宗旨在于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间之合作, 人文遗产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为实现此宗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了五大职能:

1)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学 、文化和传播。

2)知识的发展 、传播与交流:主要依靠研究 、培训和教学 。

3)制订准则:起草和通过国际文件和法律建议。

4)知识和技术:以“ 技术合作”的形式提供给会员国制订发展政策和发展计划。

5)专门化信息的交流。

秘书处

秘书处由巴黎总部及各地区办事处的国际公务员组成。

2007年1月,秘书处的工作人员约为2100人,来自170多个国家,他们包括干部(专业人员)和非干部类(一般事务人员)。由于采取了非集中化措施,约三分之二的人员在总部工作,700多人在总部外工作,总部外由50个办事处、2个联络处和1个中心组成。

战略

《2002–2007年中期战略》以及《2002–2003年计划与预算》是2001年10–11月召开的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的决议III/1所批准的教科文组织改革的计划支柱。这一战略旨在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提出本组织的主要功能。

教科文组织总部 日本园

简而言之,《中期战略》是围绕着“教科文组织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及传播为全球化时代的和平与人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个唯一的统一专题制定的。因此,它应力求将教科文组织的职权和作用与以人为本的全球化联系起来。

该《战略》用一个共同的目标将四个重大计划领域统一起来,并确定了为数有限的战略目标,即整个组织共12个,每项计划各3个。围绕这些战略目标制定了涉及并应当贯穿到所有计划之中的两项横向专题:“消除贫困,尤其是赤贫”,和“信息和传播技术为发展教育、科学及文化事业和建设知识社会作出贡献”。

总部外网络

非集中化是教科文组织构思并实施符合各国具体情况和需要、具有世界影响的计划之手段。

总部外网络由分布在全世界按地区和按专题划分的各种办事处(国别办事处、地区办事处、多国办事处和联络处)组成。

教科文组织的机构和中心秘书处在总部和总部外开展的计划得到一系列在教科文组织主要行动领域从事更高水平工作的机构和中心的协助。

教科文组织各机构和中心所在地(英文):

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中心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

阿卜杜勒·萨拉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的里雅斯特,意大利)

教科文组织非洲国际能力培养研究所 (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

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 (汉堡,德国)

教科文组织水教育学院 (代尔夫特,荷兰)

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 (巴黎,法国;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教科文组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所 (加拉加斯,委内瑞拉) (西班牙语)

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 (日内瓦,瑞士)

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 (莫斯科,俄罗斯联邦)

教科文组织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 (波恩,德国)

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 (蒙特利尔,加拿大)

加勒比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网 (布里奇顿,巴巴多斯)

活动领域

教科文组织在其主管的教育、科学、文化、传播与信息等业务范围内设立了十多个政府间机构及大型合作计划,以推动国际智力合作,其中主要有:国际教育局、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国际水文计划、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社会变革管理计划、世界遗产委员会、促使文化财产归还原主国或归还非法占有文化财产政府间委员会、世界版权公约政府间委员会、国际传播发展计划、综合信息计划、政府间信息学计划、政府间体育运动委员会等。教科文组织大会选举产生的各执行理事机构负责规划和管理各计划的活动,并建立各自的国际或地区合作网络,如“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世界遗产名录”等。此外,教科文组织还同世界上三百多个在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建立了正式(协作类、咨询类)关系或业务关系。

发展教育是教科文组织的工作重心。1990年,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其他有关机构合作,在泰国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 会,会议提出的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对国际社会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1998年10月,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首次召开了规模空前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议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目标、资金筹措和管理、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通过了《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及《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纲领》。1999年4月,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了“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会议提出职业技术教育不是终极教育和简单的技术培训,而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提高人的能力与技能、面向就业和发展人的创造性的一种教育。2000年4月,教科文组织在塞内加尔举办了“全民教育论坛”,总结了过去10年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今后工作的新战略。

世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是教科文组织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优先计划。1996年9月,教科文组织发起并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召开了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体现了该组织“非洲优先”和为非洲的持续发展做贡献的方针。根据九十年代国际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成立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研究制定国际准则性文件。1997年11月,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对世界各国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作出道德规范。1999年6月,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科学理事会合作,在布达佩斯举办了“世界科学大会”。会议通过了《科学宣言》和《行动纲领框架》两个重要文件。

教科文组织一向重视文化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991年,教科文组织发起成立了以联合国前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为首的世界文化和发展委员会,着手研究文化与发展的关系。1995年秋,教科文组织发表了该委员会编写的题为“我们创造性的多样性”的报告。为落实该报告提出的有关建议,1998年3-4月,教科文组织与瑞典政府合作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这是教科文组织继1982年墨西哥城文化政策会议以来,讨论文化问题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府间会议。会议对文化多样性、文化与发展的关系、文化权利、国际文化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通过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 。

自然科学

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约翰内斯堡,2002年)强调指出,在为做出恰当的决定和制定明智的政策以促进可持 文化遗产续发展建立一个可靠框架方面,赋予了科学极其重要的作用。教科文组织利用该会议的结论和建议来拟定自己的科学计划,还利用了1999年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科学会议的结论和建议。通过将信息和传播技术纳入改善科学和文化教育以及建设知识社会,教科文组织在科学领域继续开展行动,以消除贫困,尤其是赤贫。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管理环境、将环境观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增强各国家协会和组织、尤其是与妇女权利有关的组织的作用,改善人类安全状况,以便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科文组织还参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尤其是在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学和技术领域。另外,教科文组织(通过对各供资机构做工作)向各国政府提供建议和技术援助,以便使其能够拟定和执行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有效政策和战略。教科文组织与许多联合国机构、科学和技术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其主要合作伙伴包括监督各个科学中心和研究团体的国际科学理事会以及国际工程学和工艺学理事会。

水是教科文组织优先关心的重点问题。因此,“国际水文计划”旨在提供在尊重环境的情况下以有效和公平的方式管理这一珍贵资源的必要的科学知识、技术信息和战略建议。同样,“国际水文计划”致力于开发工具和制定预防战略,以避免在国家间或者甚至是一国内部就水的问题发生冲突。

此外,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除了协调联合国各机构外,还负责长期监测海洋的情况,以改进气象预报,预告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并且在发生海啸或飓风的情况下能够提前足够长的时间发出预警。同样。该委员会参与建立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该系统将确保浮标、船只和专用卫星提供的数据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洋流与气候之间的联系。

主要活动教育

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的计划旨在实现所有级别持续一生的全民教育目标。事实上,教育对个人发展、经济增长和社 实地考察会团结至关重要。这也是在与贫困做斗争和维持可持续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项工作。2000年在达喀尔(塞内加尔)举办的国际教育论坛为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取得进步制定了一个行动框架:

加强对幼儿阶段的关注和教育;普及全民初级教育;增加年轻人和成年人的受教育机会;将成年文盲的比率减少一半;努力实现两性平等;在各个方面改善教育质量。

在这些目标中,两个主要的、并且也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所包括的目标是:普及初级教育和消除两性间在受教育方面的不平等现象。

正是在这个框架内拟订了教科文组织的中期战略(2002-2007年),战略所依据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增进教育这一基本人权;通过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改善教育质量;在这一领域促进试验、创新、公布、交流和分享数据及更好的方法,并且鼓励围绕教育政策进行对话。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教科文组织的作用是确保知识、标准、智力合作的进步,以促进保障正义、自由和人类宽容等世界性价值标准得到巩固的社会转变。因此,主要使命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研究现实(通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基于经验的研究);预见在这一现实中可能会发生什么(通过哲学和观察研究);以及查清被推测为现实的东西(通过伦理和人权),目的是缩小现实与更美好的现实之间的差距。

从非洲只有一个班级的学校教学到亚洲的教育部长们,教科文组织在各个层面开展工作,以促进有利于人权的信息传播和教育。通过为培训教员提供材料、组织会议、帮助制定战略和发展国家、区域和国际网络,教科文组织努力把人权和反对歧视与不宽容的斗争作为研究和决策的重要主题。在促进与《世界人权宣言》有关的公约和国际文书的同时,本组织还鼓励在被忽视的人权领域开展研究。这些领域与文化和社会问题有关,如两性平等和受教育的权利。

教科文组织有关科学进步的伦理态度也适用于与全球化有关的社会巨变。

借助“社会变革管理计划”,教科文组织通过一系列实地项目、磋商和大学网,就城市化和管理等问题开展研究。社会变革管理计划越来越侧重于能够帮助各国政府或当地政府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制定政策和发展适当结构的研究,重点是社会包容和消除贫困。

文化

对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关注可以被看作是教科文组织在文化领域开展行动中的一个优先事项。为了丰富多样性,多样性应该 建立在认可他人及其文化以及开展对话的基础上,以便相互了解和欣赏。因此,如果没有人,没有讨论,文化多样性就不可能继续存在。通过在2001年执行局第三十一届会议所做的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各会员国重申:坚信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源泉之一,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大自然的重要性一样。另外,各国坚决摈弃文化和文明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的观点。

教科文组织创建了全球文化多样性联盟。该联盟催生了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行动者之间为支持当地文化产业——例如音乐和出版——而缔结的新型伙伴关系。该联盟将制定新的方法、行动和战略,以减缓文化财产方面的贸易不平衡,尤其是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同时防止盗版,确保在国际上尊重著作权。

此外,本组织是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倡议的牵头人。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依据的观点是,某些遗址具有普遍的突出价值,因此,应被列为人类共同遗产。在不影响国内立法所规定的国家主权和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公约缔约国承认,保护世界遗产是整个国际社会的义务。《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收录了超过700个自然和文化遗产,从印度的泰姬陵到马里的通布图城,还包括像澳大利亚的大堡礁这样的自然奇观。世界遗产中心是公约的常设秘书处。

教科文组织为保护特殊遗产提供技术援助,如(柬埔寨)吴哥的高棉古都和摩洛哥的非斯城。正在阿富汗开展一个新项目,阿富汗的文化遗产之丰富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不能把我们共同遗产的这个方面,即文化和自然遗址,与人的个性割裂开来,是不同个性的人创造了文化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文化遗产大都表现为非物质遗产的形式:节日、歌曲、语言和激发创造性和团结精神的集会地点。教科文组织制定了第一部旨在保护这一遗产的国际法律文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一个国际评审委员会在2001年选中了首批19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该委员会定期将其他杰作列入该名录,目的是提供法律保护和财政帮助。

形式为:

(1)制定国际准则性文件,如公约、议定书、建议书、宣言等;

(2)召开各类政府间国际会议;

(3)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学术研究活动;

(4)出版各类图书、期刊、报告、文献、音像制品及电子制品;

(5)以专家咨询、设备支助等形式向会员国提供技术援助;

(6)举办培训、研修、实习等活动;

(7)向非政府国际组织提供支助;

(8)与会员国和地区性机构合作开展业务活动。

理事机构

大 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大会由本组织各会员国之代表组成。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会员国及准会员与会。大会还邀请非会员国、政府间组 织、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作为观察员参加会议。每个国家无论大小和对预算所缴纳会费多少,均享有一票表决权。

大会决定教科文组织的政策及工作方针,通过本组织下个双年度的《计划与预算》 ,选举执行局委员,每四年任命一次总干事。大会的工作语言为英文、阿拉伯文、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和俄文。

执行局

在某种意义上,执行局可以说是负责教科文组织的全面管理。它为大会做筹备工作,确保大会的决定得到落实。执行局的职能与责任主要源于《组织法》和大会制定的有关《规定》或《指示》 。除了这些规定之外,大会的决议还对其进行补充。每两年,大会都向执行局委托具体的任务。执行局的其它任务源自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以及其它政府间组织签订的协议。执行局的五十八个委员由大会选举产生。挑选这些代表时主要考虑其所代表的文化多样性和所在区域;要使世界各地区分配均衡,反映本组织的普遍性,需要经过综合权衡。执行局每年召开两次会议。

计划与预算

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批准了《2002–2007年中期战略》 (31 C/4批准本)以及《2004–2005年批准的计划与预算》(32C/5),这两份文件是本组织计划与预算改革和革新的框架和基础。

这两份文件是教科文组织总体和长期改革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此前在行政管理、结构、非集中化和人事方面已经采取的措施。它们是教科文组织履行其职责和任务的主要手段.战略

活动领域

预 算

教科文组织拥有两类资金。

首先是正常预算资金,来自会员国缴纳的义务会费,该会费是依据各会员国的经济实力计算的。2000年,最贫困国家(约四十个国家)各缴纳会费总额的0.001%。而有不到十二个国家各自所交会费均超过总额的2%。日本缴纳四分之一的正常预算,成为本组织最大的供资者。2002–2003年,正常预算额达5.44亿美元,与其他国际组织相比(如儿童基金会和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各自的预算均是教科文组织的四倍多),这一数额相对比较低。

此外,教科文组织还有预算外资金。2002–2003年财务年度的预算外资金约4亿美元,其中1.13亿美元是会员国委托教科文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的资金。

可参考下列内容:

1950–2000年会员国的会费情况 (英文)

教科文组织的资金来源与开支 (英文)

关于2000-2001年计划与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Web:战略规划

《2004-2005年 批准的计划与预算》 (32C/5)

《2006-2007年 计划与预算草案 修订意见》

各种团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借助国际社会中的各种团体之间的协同作用履行职能。

已经建立的教科文组织网络和伙伴关系是这些团体的核心。它们共同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和国际范围内宏扬教科文组织的理想和价值观。 192全国委员会,把该国的教育、科学及文化界的代表邀集在一起。 针对特定的任务或思考特定的问题,成立了约100个咨询委员会、国际委员会和政府间理事会。在公众的协助下,3600个教科文组织中心、协会和俱乐部在基层为教科文组织开展活动。 7900个联系学校培养青年人的宽容和国际谅解精神。 229个非政府组织(NGOs)与教科文组织保持正式合作关系;其中很多非政府组织还不时与各个部门进行合作。 42位知名人士-教科文组织的亲善大使-慷慨地同意利用自己的才能与国际知名度帮助在全世界宣传本组织的工作和使命。 300个奉行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原则的公司和组织在全世界与教科文组织展开合作。 174个会员国在巴黎总部设有常驻代表团。各国议员在教科文组织与地区协会和国际协会为通过教育和民主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合作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各种各样的专业网络帮助教科文组织履行其职责。

总干事

现在大会每四年选举一次新的总干事;过去的任期为六年。在总干事领导下,秘书处负责实施大会批准的各项计划。从1946年至今共有八位总干事。1999年选出的教科文组织现任总干事是松浦晃一郎 [英文], 他于2005年再次当选。1999年 –

松浦晃一郎(Ko?chiro Matsuura),日本

1987–1999年

费德里科·马约尔(Federico Mayor),西班牙

1974–1987年

阿马杜–马赫塔尔·姆博(Amadou-Mahtar M‘Bow),塞内加尔

1961–1974年(1962年前为代理总干事)

勒内·马厄(René Maheu),法国

1958–1961年

维托里诺·韦罗内塞(Vittotino Veronese),意大利

1953–1958年

卢瑟·埃文斯(Luther Evans),美利坚合众国

1952–1953年(代理)

约翰·W. 泰勒(John W. Taylor),美利坚合众国

1948–1952年

海梅·托雷斯·博德(Jaime Torres Bodet),墨西哥

1946–1948年

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事记

2005年 文莱达鲁萨兰国成为本组织第191个会员国。 Erik Reitzel于1995年设计的地球仪

2003年 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

2001年 大会通过《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

1999年 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开始重大改革,对教科文组织的人员和活动进行调整并采取非集中化措施。

1998年 联合国大会赞同教科文组织1997年拟定并通过的《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 。

1997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重返教科文组织。

1992年 为保护无可替代的图书与档案收藏宝库,创立了“世界记忆”计划。现在该计划已扩大到有声档案、电影和电视资料。

1990年 在泰国宗滴恩召开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发动为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提供基础教育的世界性运动。十年之后,在达喀尔(塞内加尔)召开世界教育论坛,使各国承诺到2015年实现全民基础教育。

1984年 主要由于在管理问题上存在分歧,美国退出本组织。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新加坡也于1985年退出。本组织预算大为减少。

1980年 出版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头两卷和一些涉及主要为中亚和加勒比地区的系列作品。

1978年 教科文组织通过《关于种族和种族偏见的宣言》。随后,总干事就此发表的相关报告批判和驳斥了种族主义的伪科学基础。

1975年 在联合国和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在东京创建了联合国大学。

1974年 教皇保罗六世陛下向教科文组织颁发Jean XXIII和平奖。

1972年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获得通过。1976年,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1978年,首批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68年 教科文组织举办了首次环境与发展协调(即现在人们称之为“可持续发展”)政府间会议。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也应运而生。

1960年 在修筑阿斯旺大坝时,为搬迁阿布·辛比勒神庙以免为尼罗河水淹没而在埃及发起努比亚运动。在这场长达20年的运动中,共迁移了22座古迹和建筑构件。这是首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活动,其它类似的活动还有摩亨朱达罗(巴基斯坦)、非斯(摩洛哥)、加德满都(尼泊尔)、婆罗浮屠(印度尼西亚)和雅典古卫城(希腊)。

1958年 教科文组织在巴黎的常设总部大楼落成典礼,大楼设计师为马塞尔·布罗伊尔(美国)、皮埃尔-卢伊季·内尔维(意大利)和贝尔纳·泽尔富(法国)。

1956年 南非共和国指责本组织的某些出版物“干涉”了该国的“种族问题”,遂退出教科文组织。1994年, 在曼德拉执政期间,南非重返本组织。

1952年 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一次政府间会议通过了《世界版权公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里,该公约使版权保护扩展到众多的未加入《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 (1886年)的国家。

1948年 教科文组织建议各会员国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945年11月16日 37个国家的代表聚会伦敦,签署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在二十个签约国批准之后,《组织法》于1946年11月4日生效。

基本情况

(1)秘书处由1514名国际公务员、专业人员和一般事物人员组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近 645人在本组织位于世界各地的73个总部外办事 处任职。

(2)189个会员国已成立全国委员会,由教育、科学和文化等各界代表组成。

(3)588个非政府组织与教科文组织保持“正式”关系,约 1200个非政府组织与本组织开展不定期的合作。

(4)5700所联系学校帮助年轻人树立宽容和加强国际了解的思想。这是一个国际间项目(ASP net),195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办,其宗旨是动员全世界各学校加强教育在促进和平文化、忍让和国家间理解中的作用。

(5)6670个教科文组织俱乐部、协会和中心在基层宣传教科文组织的理想和行动。

(6)173个会员国在巴黎设有驻本组织的常驻代表团。

成员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截至200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成员国188个。

1945年,37个国家签署了教科文组织《组织法》,1946年,20个国家批准了《组织法》。它们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最初的创始国。1950年,教科文组织的会员国为59个。1954年,苏联成为本组织第70个会员国。1960-1962年间,由于非殖民化进程,24个新成立的非洲国家加入本组织。但1984年,美国对本组织的管理和方针提出批评,决定退出,教科文组织失去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会员国。不久,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新加坡也退出了本组织。

教科文组织总部 新人类的诞生. Zurab Tsereteli? 教科文组织/Bia Barbosa

从1990年开始,柏林墙被砸开,东欧集团解体引发了其它一些变化。东德和西德合二为一。此后,苏联解体,为俄罗斯所取代:解体诞生的12个新国家(其中包括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教科文组织。最后是从前南斯拉夫产生的国家(包括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自教科文组织诞生以来,共有十个国家曾先后暂时离开过本组织。例如,南非于1956年退出教科文组织,种族隔离制度废除之后,又于1994年重返本组织。

继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97年重返本组织之后,美国于2003年重返教科文组织,使本组织的普遍性得以恢复。2003年,东帝汶加入教科文组织。文莱达鲁萨兰国在2005年成为教科文组织成员国。2007年3月,黑山共和国加入本组织。目前,本组织共有192个会员国和6个准会员(对其国际关系不自行承担责任的领土或领土群)。

驻北京办事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简称教科文驻京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地区办事机构,负责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及韩国等五个东亚国家的工作,是涵盖教科文组织全部重大业务领域活动的地区办事机构。

教科文组织驻京办自1984年设立以来,坚持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服务的宗旨,给予中国多方面技术支持和智力帮助。

与中国合作概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会员国的援助主要是通过智力合作的方式来体现,如派遣专家、组织召开大型或专业国际会议/研讨会、人员培训、参与会员国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建设、制订国际准则性文件、提出或倡导新思想新理念等等。

开展多边外交和教育、科学、文化、传播等领域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和阵地。与该组织在全民教育、扫盲、高等教育、遗产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地质等领域的合作成绩显著,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教育领域

教科文全委会与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内容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科研等方面。这些活动的受益范围遍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一个国际智力合作机构,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方面开展的活动形式主要是:(1)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促进政策性对话;(2)开展教育研究,对当今世界教育方面的某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3)促进教育人员与教育成果交流,通过发行出版物和建立信息网促进信息传递与交换;(4)举办培训活动;(5)开展实验项目。

出席国际教育大会。中国对教育大会历来十分重视,通过会议宣了中国教育方针、政策,掌握了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接触了各国主管教育的负责人,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中国教育领域的高层对话。

召开高层次专题研讨会。为适应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教科文全委会在教科文组织支持下与教育部合作举办了一系列颇具规模和影响的国际研讨会,例如近两年来召开的:第四届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2001年);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2003年);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会议、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以及环境、人口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会议(2003年)。这些研讨活动为中国教育界宣传取得的成绩和学习其他国家有益的经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实施全民教育计划。自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以来,教科文组织将教育领域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发展基础教育、扫盲和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为配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在二十世纪末实现“两基”的目标,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了一些既对国内教育发展有促进作用又能产生较好国际影响的活动。

从1993年起,教科文组织对中国的一些西部地区的扫盲、成人技术培训、女童教育研究、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和基础教育革新等都给予各种支持,包括举办研讨会、培训班、资助开发乡土培训教材和资助试点项目等。

2003年12月,中国成立了由十个部委和社会团体组成的中国全民教育论坛,提出了新的“中国全民教育行动计划”。在该论坛项下,中国将与教科文组织合作,每年组织一个主题的论坛活动并专题研讨会。

科学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科学领域涉猎广泛,除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外,主要精力放在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上,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生命伦理问题,人类安全问题,水资源管理问题等。为此,教科文组织专门设立了如下重点计划项目:

人和生物圈计划。该计划是教科文组织针对全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一项政府间科学计划。

中国于1978年加入该计划并成立了“中国人和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设在中科院。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确定人和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的优先领域,并组织实施和提供指导,以及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25年来中国共有22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和生物圈保留地,另有3处已经批准,明年即将列为保留地。

国际水文计划。国际水文计划以开展全球性水科学研究,进行水科学的国际培训和信息交流,提高各国决策人员和公众对水科学的认识,加强会员国制定水资源总体规划,帮助解决重大的水资源问题和与水有关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目标。

1975年我国成立了“国际水文中国国家委员会”,设在水利部。1983年,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建立了“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该“中心”的任务是:促进泥沙科学研究,承担技术咨询,协调各国专家的研究活动,组织国际培训、学术研讨会,参与国内重点江河泥沙的研究并承担有关项目的咨询等。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1、增强对全球环境控制因素的了解,改善人类生存条件;2、为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更有效的途径;3、通过对全球若干地区的对比研究,提高对地质作用与地质概念的认识;4、提高研究方法和技术水平。该计划还涉及到管理和勘探矿物资源及解决各类环境问题,近年来将减灾、抗灾以及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作为重点。中国由国土资源部牵头,从1977年以来共参加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的96个项目,其中主持14个,共同主持14个。中国先后有逾千名科学家参加了IGCP项目。

从1996年起,教科文组织支持各国建立由“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地质公园”。建立地质公园的目标有三:1、保持一个健康的环境;2、进行广泛的地质科学教育;3、实现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于1998年正式启动这一工作。至今已在全国建立了44个国家地质公园。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成立于1961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全球海洋科技事务的一个职能自治机构,也是教科文组织的两个旗舰项目之一。海委会的宗旨是促进海洋科学调查并提供相关服务,以便通过会员国的一致行动,了解海洋的性质和海洋资源状况,帮助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高海洋科研能力。

海委会正从一个单纯的侧重海洋科研调查的国际机构转变为包括海洋调查、海洋服务、海洋与海岸带管理、海洋法律与政策制定在内的全方位的海洋国际机构,在国际海洋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家海洋局积极参与海委会的活动,对提高中国海洋科研能力,获取海洋科技信息,培养海洋科技人才,促进地区性的海洋研究合作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文化领域

教科文组织在文化领域的活动涉及文化政策、文化多样性、艺术、版权、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文化间对话、历史、文化与青年、文化与妇女及性别平等诸多方面。我国近年来参与该组织文化领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世界遗产的申报和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文化政策的讨论以及参与一些文物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或修订。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项深受各国欢迎的国际合作活动,也是教科文组织最具影响力的另一个旗舰项目。该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确认符合标准的世界遗产并对公约缔约国境内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资源加以保护。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176个国家批准或加入了该公约。全球共有546处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止2003年,中国共有2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的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位列世界第三。2004年6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在苏州召开,这是我国目前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教科文组织的会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教科文组织在近年来逐渐完善的一个优先计划。中国文化部等一直关注该项目的发展,并积极参与了相关的活动、研讨和政策讨论。

非物质文化包括所有传统和民间文化的表达形式,如口传文化传统、习俗、语言、音乐、舞蹈、宗教仪式、节日、传统医学和药典、烹调艺术及所有与物质文化(如工具和聚居地等)相关的特殊技能。,2001年,经过各国提名和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传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的昆曲名列其中。第二批“代表作”已于2003年公布,我国古琴顺利入选。按照规定,“代表作”每两年公布一次。

文化政策及其它国际公约。教科文组织每十年召开一次关于文化政策的高层国际会议。中国参加了1998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文化政策为发展服务”政府间国际会议,会议提出了将文化纳入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政策决策过程中。目前,教科文组织正着眼于在国际法中引入文化多样性原则。该组织第32届大会(2003年10月)已批准就制定一份文化多样性国际准则性文件拟订起草工作。

主要出版物

《教科文组织信使》(月刊),中、英、法、西、阿、俄等27种文本;

《教育展望》(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

《科学与社会的影响》(季刊),英、法、西、俄、阿文;

《自然与资源》 (季刊),英、法、西文;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

《版权公报》(季刊),中、英、法、西、俄文;

《博物馆》(季刊),中、英、法、西文。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