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阶级
职业阶级是指社会成员在市场交换中的能力与表现,决定了其阶级位置与生活机会。职业阶级主要根据货物或劳动效益的市场利用机会来标明其地位。
典型的享有特权的职业阶级是企业家,典型的受到特权损害的职业阶级是掌握各种不同技艺的工人。同时,官员和拥有特殊技能的工人也属于职业阶级。等级产生的情况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因独特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由于职业性质形成等级,通过出身继承形成等级,以及依靠政治权力垄断形成等级。实际上,对任何机会的固定化占有都会导致等级的形成。不同于等级的形成方式,职业阶级生长的土壤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
职业阶级与社会阶级的关系
韦伯派阶级理论的传统看法是阶级状态即是市场状态,它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机会。而人们的生活机会则是由个人的“市场力量”来决定的。吉登斯进而认为阶级是由享有同样的市场能力的个人所组成的。所谓市场能力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1)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
(2)教育和技能资历的拥有状况;
(3)体力劳动能力。学者戈德索普认为以市场或市场能力进行阶级划分依然不够清晰,由于社会的变化发展,职业的分类及差异在人们的社会性分割中愈显重要。
在他看来,人们的阶级位置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即市场状态、工作状态和身份状态。市场状态是通过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得的收入、就业保障和附加利益体现的;工作状态指的是人们工作的自主性、受到监管的程度、是否与老板有直接关系以及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层次;身份状态是指社会对其的评价。市场状态关涉到人们的经济状况,工作状态显示出人的自由程度,身份状态是其地位象征。戈德索普由此提出以职业分类和市场状态结合起来作为阶级划分的标准,尤其认为职业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工作状态的层次,从而决定其社会阶级地位。这样,他以职业为标准构画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他把全部社会成员分成七大类别,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三种不同的阶级划分图式。第一种分为七个阶级:即公务员阶级人员,非体力办事人员,小资产阶级,农场主,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农业体力工人。第二种将此分类划为五个阶级类别:即白领工人,小资产阶级,农业工人,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第三种是将上述人员分为三个阶级类别:非体力工人,农业工人,以及体力工人。
戈德索普认为在阶级结构的研究中,对于如何进行系统的阶级划分,主要存在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根据一种或几种社会关系来划分出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差异的社会阶级。另一种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划分出职业阶级。前者关注的是同一阶级成员的意识和行为的一致性以及对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的影响;而他选择职业阶级,旨在描述社会结构实际的存在形态。这样分类的阶级反映的是“职业功能和就业身份的高度分化”。由于职业反映着一定的市场能力和工作状态,这种构建的阶级分类构架是“融合了生产的技术关系和生产的社会关系两者来区分阶级。”虽然戈德索普混合了阶级的关系定义和等级定义,但是以职业分类来定义阶级,实质上是将技术等级关系先于阶级的社会关系,这样所划分出来的不是社会阶级,而是“职业阶级”或职业阶层。
戈德索普的解释是,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既不是完全和谐的,也非完全冲突的。当代社会阶级结构既反映出了价值共享,又反映了利益冲突,这就需要一个包容这两个因素的阶级分类框架来分析当代社会结构。但是,以职业为基础构建社会的阶级结构,使他把体力劳动与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区分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性分割。在他看来,工业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主要为三部分,即公务人员阶级、工人阶级及由低层非体力雇员和小业主组成的中间阶级。他把资本家归为公务员阶级,因为公务人员市场状态和工作状态是类似的。公务人员服务于资本,执行“总体资本”的职能,因此他把赖特定位在“矛盾的阶级地位”的新中间阶级和资本家一起列为公务人员阶级,扩大了资本家阶级的范围。把在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中间阶级包括较低层次机构中的雇佣办事人员(销售和服务业)、雇佣他人及不雇佣他人的小业主和手艺人全归为中间阶级。
戈德索普把属于总体工人阶级的中间阶层移置出了工人阶级,这种不是从生产关系出发,而是以职业及其技术等级为标准所作的阶级结构划分,实质上是韦伯分层理论的沿袭。职业阶级分类忽视了资本主义中作为最本质的社会分割的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区分,它“掩盖和阻止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冲突,也隐藏了存在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内在的阶级对抗。”更为重要的是,依据职业分类人群,把那些不从事付酬工作的人排除在阶级结构之外了。这不仅忽视了一个拥有财富的阶级存在,他们依赖财产的收入为主而不从事具体的职业;同时排除了整个社会中许多成年人口,包括无业者、失业者、临时工作者和靠福利救济为生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