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指标
仰融的所谓“美元换绿卡”计划,依托的是美国移民法中,特别针对能创造就业机会的投资移民所设定的法案,简称EB-5(EmploymentBasedFifthPreference)法案。
EB-5不要求移民的语言水平,只需在美国100余家投资移民地区中心中投资100万美元,创造10个投资机会,即可获得两年期的EB-5美国绿卡,两年后,投资依然有效并保持就业岗位存在,可获得正式美国绿卡。为吸引投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100万美元的投资门坎,也可调低至50万美元。
由于EB-5的移民成本,不仅包括动辄百万美元的投资,更需维持美国本土就业岗位的运转,所以透过EB-5管道移民美国的人士一般身家不低。而美国也是大陆人士的传统移民选择,所以在某种程度上,EB-5正是观测大陆富人移民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
由仰融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正道汽车(1188.HK),目前持有美国亚拉巴马州EB-5投资移民中心(ACFI)的80%权益。依据合同,截至2011年年底,正道汽车拥有批准投资移民落户该中心的权力。通过这家投资移民中心,仰融得以在美国政府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投资移民项目—投资者将自己的钱,投入到正道汽车位于亚拉巴马州的汽车工厂,在EB-5法案框架下,投资移民向仰融提供资金,仰融团队解决投资项目与就业岗位运转。通过合作,投资者将在两年后获得美国绿卡。
一系列认证工作在2010年6月1日已经正式完成。在EB-5基础上,仰融还开出优厚条件:投资人投资50万美元,5年后可转为65万美元等值的正道汽车(1188.HK)股票。这一金融操作模式,也已被仰融申请美国专利。 对此有兴趣的富人群体,一般都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致富一代,他们出于各种原因,希望移民。其中不乏知识分子。此外,美国方面似乎也更青睐大陆富人移民参与EB-5。不仅是由于他们资产稳定,而且因为一般大陆家庭为三口之家,以EB-5举家移民的规定衡量,大陆移民的家庭成员数要明显少于其他国家,这使得大陆富人移民更具优势。
美国前外交官、曾帮助多个区域中心得到联邦政府批准的律师荷塞·拉托尔(JoséLatour)表示,现在几乎美国每个投资移民中心,都有专人负责开发中国移民市场。 不独在中国大陆,仰融已将自己的富人移民计划延展到全球。目前,仰融控制的公司,至少在全球五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面向墨西哥(全球最大的美国移民输出国)、俄罗斯、韩国、巴西、中国开展“投资换绿卡”的富人移民项目。透过EB-5与仰融独创的金融操作模式,仰融将面向全球,募集到工厂开工的建设费用。
计划
按照仰融先前的计划,2010年年底之前,要吸收2000名投资移民,收到1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至2011年底,将吸收到5000名移民。如果按照过往数据测算,这明显是一个夸大的数字。
美国联邦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发言人克里斯·拉迪甘(ChrisRhatigan)在2010年年初曾对大陆媒体说明,2008年10月至 2009年9月的联邦财政年度,获批EB-5的移民总数,已从2008财年的1443人升至4218人,增长几乎三倍。这其中七成左右,来自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但EB-5法案规定,每年EB-5的移民配额是1万人。多位受访的移民律师分析称,在未来这一配额被用满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旧金山陈丹虹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陈丹虹表示,美国目前EB-5每年的申请人数在4000人至5000人左右。近几年来以每年20% 至30%的速度增长,其中以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者的增长速度尤其显著。“但是即使以当前的速度而言,在未来短期内我们觉得每年1万的名额很难被打破。” 陈丹虹介绍,如果要修改EB-5法案的配额,首先要由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分别作出提案,在提案获得通过后,经过具体的协商形成最后统一意见,经由总统签字生效。2012年该法案会进行一次修正,对于修正的结果,陈表示目前不好预测。
即使是达到1万的满额,全美共109家投资移民中心,仰融在亚拉巴马州一个项目上要突然集中2000个投资移民配额,也困难极大。
目前已吸收到超过100名投资移民,这其中包括大陆人士。 尽管仰融今年从大陆吸引富人移民的实际数量并不惊人,但看起来,这个计划却生逢其时,商机无限。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大陆申报人数翻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先例
2007年,浙江商人骆金星,曾宣布开展一个名为瑞典中国商贸城的项目,称三百万元人民币即可购买位于瑞典城市卡尔玛的中国城商铺,可全家移民瑞典。
骆金星所借助的,也是类似EB-5投资移民的瑞典移民法案,可称之为EB-5的瑞典版。卡尔玛是一个只有6.5万人口的小城。当地政府对于促成项目成功十分支持。而三百万元的投资,对于大陆富人而言,并不是一笔太大的数目。一时舆论骤起,不过此事的最新进展是,中国城资产被瑞典当地政府冻结拍卖,具体原因未明。项目商人辗转写字楼,拖欠职员薪资,一场蜚声海内外的移民项目,以近乎闹剧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