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战
网络战也称信息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 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也称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可以悄无声息地破坏、瘫痪、控制敌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系统,不战而屈人之兵。
2014年3月,韩国国防部高调宣布正在对朝鲜实施网络战,他们以此前成功攻击伊朗核设施的“超级工厂病毒”(Stuxnet)为蓝本,正在研发一种类似的网络病毒,旨在对朝鲜核设施造成物理性破坏,而且,这种病毒攻击只是韩国对朝鲜的大型网络战的第二阶段,战役的第一阶段,即对朝网络宣传战,则早在2010年就已经打响。
网络战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它可以兵不血刃地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可以悄无声息地破坏、瘫痪、控制敌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系统,不战而屈人之兵。
美军认为,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 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网络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战略网络战;另一类是战场网络战。
战略网络战又有平时和战时两种。平时战略网络战是,在双方不发生有火力 杀伤破坏的战争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的金融网络信息系统、交通网络信息系统 、电力网络信息系统等民用网络信息设施及战略级军事网络信息系统,以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黑客等手段实施的攻击。而战时战略网络战则是,在战争状态 下,一方对另一方战略级军用和民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
网络战目的
战场网络战旨在攻击、破坏、干扰敌军战场信息网络系统和保护己方信息网 络系统,其主要方式有:利用敌接受路径和各种“后门”,将病毒送入目标计算 机系统;需要时利 用无线遥控等手段将其激活;采用各种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己方信息网络系统严 加防护。当然,战场网络战的作战手段也可用于战略网络战。
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就对伊拉克实施了网络战。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将其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上了含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在战略空袭前,又用遥控手段激活了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C3I系统失灵。在1999年的科索沃 战争中,网络战的规模和效果都有增无减。南联盟使用多种计算机病毒,组织“ 黑客”实施网络攻击,使北约军队的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北约的一些计算机网络系统曾一度瘫痪。北约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 战,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注入南军计算机网络系统,致使南军防空系统陷于瘫痪。
网络战背景
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网络安全评估报告,认为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美国必须向世界表明,它正严肃应对这一挑战。
美国国防部正在采取措施加强美军网络战备战能力,包括创建一个网络战司令部,该司令部将对分散在美国各军种中的网络战指挥机构进行整合,最初将作为美军战略司令部下属的一个次级司令部,但最终可能完全独立运作。成立这个司令部实际上是承认美国已拥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战武器。
网络战政策演进
从“防护为主”到“攻击为主”。“从克林顿政府开始,美国就开始着手信息安全领域的战略部署,把信息安全提升至美国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当时的网络安全主题以防护为主。布什时代一方面继承了克林顿政府网络保护的特点,同时又强化了网络反恐的主题,体现攻防结合,比如美国空间建立了网军司令部。”
奥巴马上台后的这几个月中所采取的两个步骤:第一步,削减了包括F22战机在内的传统武器;第二步,筹建网军司令部,大幅增加网络攻击武器的投入。这一系列做法体现的一个思路是,从实体战场逐步转向网络,达到从‘实体消灭’到‘实体瘫痪’的目标转化。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引入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其应用于战争的国家。就目前来看,奥巴马政府的网络安全战略已经显现出‘攻击为主,网络威慑’的主题。
网络战科学分类
网络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战略网络战;另一类是战场网络战。
战略网络战又有平时和战时两种。
平时战略网络战是,在双方不发生有火力杀伤破坏的战争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的金融网络信息系统、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电力网络信息系统等民用网络信息设施及战略级军事网络信息系统,以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黑客等手段实施的攻击。
战时战略网络战则是,在战争状态下,一方对另一方战略级军用和民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这种战略网络战是不是战争或战争的一部分,人们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俄罗斯方面认为,这就是战争。美、欧的很多学者则说,这要看网络战的规模与破坏程度。零星的、规模小、破坏轻的计算机网络攻击不是战争,有组织的、大规模的、破坏严重的网络攻击可以被视为战争;而在发生有火力杀伤破坏的战争的大背景下,任何规模的战略网络战都是战争的一部分。
战场网络战旨在攻击、破坏、干扰敌军战场信息网络系统和保护己方信息网络系统,其主要方式有:利用敌接受路径和各种“后门”,将病毒送入目标计算机系统。
战场网络战也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战场网络战
狭义战场网络战是旨在攻击、破坏、干扰敌军战场信息网络和防护己方信息网络的作战行动,其主要方式或途径有:利用敌接受路径和各种“后门”,将病毒送入目标计算机系统;让黑客利用计算机开放结构的缺陷和计算操作程序中的漏洞,使用专门的破译软件,在系统内破译超级用户的口令;将病毒植入计算机芯片,需要时利用无线遥控等手段将其激活;采用各种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己方信息网络系统严加防护。
广义战场网络战
广义战场网络战类似于美军1998年提出的“网络中心战”,它是指将军队的所有侦察探测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各种武器装备,组成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各级部队与人员利用该网络体系了解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的作战样式。通过战场各作战单元的网络化,能把信息优势变为作战行动优势,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队共同感知战场态势,从而协调行动,发挥出最大的作战效能。广义战场网络战强调以下基本点:作战行动将主要围绕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是信息实时流动的渠道;信息既是战斗力,也是战斗力的倍增器;作战单元的网络化可产出高效的主动协同,可使指挥员以更多的方式指挥作战,增强作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网络战行动方式
网络战中“病毒”之类的作战武器在释放之后,将无法控制,可彻底破坏敌人发动和维持战争的战略资源,可崩溃敌人的战斗精神和意志;网络战的胜利不是以大量的生命为代价,战争的附带毁伤小。因此,美军在发展网络防御能力的同时,更重视网络进攻能力。
一是网络盗窃战。即找到对方网络漏洞,破解文件密码,盗出机密信息。
二是网络舆论战。即通过媒体网络,编造谎言、制造恐慌和分裂,破坏对方民心士气。
三是网络摧毁战。即运用各种“软”、“硬”网络攻击武器,进行饱和式攻击,摧毁对方政府、军队的信息网络。
网络战技术储备
微软宣布关闭古巴等5国MSN服务的事件,曾引发业界强烈关住。微软公司在其网站上宣布,该公司依从美国政府禁令,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五国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这五个国家的公民发现,他们不能正常登录MSN服务了。业界专家认为,这可以看作美国正式开始了继军事制裁、经济制裁、贸易制裁后的一种新的国际制裁手段——信息制裁。
信息制裁不同于以往的实体制裁。传统的实体制裁虽给目标国造成了相当困难,但没有造成灾难性和毁灭性的结果。产品的可替代性缓解了制裁的严重程度,高端产品缺位,总可以通过低端产品的跟进而填补漏洞。基于这一点,传统物品禁运,并没有对国家造成重大的影响。
美国政府掌握着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网路交换机的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美国企业的手中。微软操作系统、思科交换机的交换软件甚至打印机软件中嵌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后门软件已经不是秘密,美国在信息技术研发和信息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就事先做好了日后对全球进行信息制裁的准备。现代社会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信息除了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还直接影响到该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对民众的心理和意志影响重大。
网络战攻击能力
《纽约时报》提到的美国将组建网军司令部是这一战略的重要步骤。司令部建立后,网军将作为一支独立的兵种,由国防部直接指挥。2008年初,布什就已赋予国防部更大的网络战反制权,允许美军主动发起网络攻击。要求美军具备进入任何远距离公开或封闭的计算机网络的能力,然后潜伏在那里,保持“完全隐蔽”,并“悄悄窃取信息”。最终达到:5D目的:欺骗、拒绝、瓦解、降级、摧毁对方系统。
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一旦网络战暴发,美国政府将随时可以调用强大到可怕的IT巨头力量。因此美国正在诱使他国进行网络军备竞赛,一旦加入网络军备竞赛,美国就可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将对方拖垮。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009年6月23日正式下令组建网络司令部,网络战司令部将成为与空军作战司令部、太空司令部平级的单位,由一名四星上将领导。根据对美军黑客项目跟踪了13年的防务专家乔尔·哈丁的评估,美军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战专家,5-7万名士兵涉足网络战。如果加上原有的电子战人员,美军的网战部队人数应该在88700人左右。据美国国防承包商预估,美军每年投入网络战的费用超100亿美元。为了网络进攻能力,美军大力开发计算机网络战武器,美军已经研制出2000多种计算机病毒武器,加上训练有素的网络战进攻部队,只要美国需要,随时可发起信息网络攻击,侵入别国网络,进行破坏、瘫痪甚至控制。
网络战经典案例
法军计算机被黑
2009年1月,法国海军内部计算机系统的一台电脑受病毒入侵,迅速扩散到整个网络,一度不能启动,海军全部战斗机也因无法“下载飞行指令”而停飞两天。仅仅是法国海军内部计算机系统的时钟停摆,法国的国家安全就出现了一个偌大的‘黑洞’。设想,如果是一个国家某一系统或领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问题或瘫痪,这种损失和危害将是不可想象的。
南联盟攻击北约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的规模和效果更是有增无减。南联盟使用多种计算机病毒和组织“黑客”实施网络攻击,使北约军队的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一些计算机网络系统曾一度瘫痪。北约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战,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送到南军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从高技术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过程中,网络战的规模和强度将越来越大,作用日趋上升。
俄格冲突
俄罗斯的黑客举世闻名,在2008年8月的俄格冲突中,俄罗斯可以说创造了一个网络战的经典案例。在军事行动前,俄控制了格鲁吉亚的网络系统,使格鲁吉亚的交通、通讯、媒体和金融互联网服务瘫痪,从而为自己顺利展开军事行动打开了通道。尽管俄罗斯的网络战实力不俗,但由于网络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俄罗斯的网络战并没有经受真正的考验。这也是为何俄罗斯积极主张制定网络战国际条约的一个原因。
韩国金融网瘫痪
韩国时间2013年3月20日,一位匿名的韩国政府公务员在首都首尔向极光透露,韩国国内的三家电视媒体和两家银行的计算机网络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导致网络服务暂时中断。
一名新韩银行的员工在接受极光采访时说,大约在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她的工作计算机突然黑屏,随后屏幕上出现骷髅标志。新韩银行是韩国的第四大金融机构,该银行的自动柜员机、柜台服务及企业服务中断了将近十个小时。
网络战系统风险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域名与地址的监管便由美国掌控。1998年9月,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成立,虽然ICANN自称是非赢利性的私营公司,却是由美国商务部授权ICANN负责域名和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国际管理,“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商务部有权随时否决ICANN的管理权。”与此同时,美国还掌握着互联网的主动脉。不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支干线都要经过美国主干线,美国还掌握着全球互联网13台域名根服务器中的10台,只要在根服务器上屏蔽国家域名,就可以让一个国家在网络上瞬间“消失”。
网络战重要意义
世界上还没有发生过一次势均力敌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网络战。以往的网络战,总是一边倒的非对称战。 网络战具有十分显著的效能:网络已经成为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的“倍增器”,如同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一样,争夺制网权已逐渐演变成为美军维持军事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呈现高速增长,与之伴随的相关业务可以称之为爆炸性发展,并深入渗透到家庭和文化之中,其速度远远超过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冲破传统地域界限的新的活动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里逐渐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社会规范和思想意识,并创造出新的网络空间和文化。
金融、商贸、交通、通信、军事……随着计算机网络逐渐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机构不得不重新布局以与技术的发展保持一致,国家的整个民用和军用基础设施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网络也因此成为一国赖以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一旦出现漏洞,事关国计民生的许多重要系统都将陷入瘫痪的状态,国家安全也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