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就绪指数
网络就绪指数是一个国家或团体加入信息化发展并从中受益的就绪程度。网络就绪指数由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信息科技报告》发布,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及竞争力的成效进行打分和排名,从而对各经济体的信息科技水平进行评估。这份报告自2002年出台以来,每年发布一次,研究范围从最初的75个经济体扩展到2006年的122个经济体,成为研究信息及通信技术影响各国发展及竞争力的权威报告。
网络就绪指数的指标构成
世界经济论坛与美国哈佛大学的国际发展中心(CID)合作,采用信息化指数的方式,开发了一套“网络就绪指数”,采用数十个指标进行评价,为分析各国信息化的优劣因素、评价ICT政策和制度环境提供一套量化的参考指标。换言之,网络就绪指数就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融入网络世界所做的准备的程度,其中也包含一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未来网络世界的潜在能力。这个指数的目的在于把复杂、泛化的信息化评价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指标。
总体来看,网络就绪指数的指标主要从三方面来衡量各经济体对信息科技的应用:(1)信息科技的总体宏观经济环境、监管和基础设施;(2)个人、商界和政府三方利益相关者对使用信息科技,并从中受益的准备就绪程度;(3)个人、商界和政府实际使用最新信息科技的情况。
具体来看,网络就绪指数的指标由网络使用指标、网络支撑指标两部分构成。网络就绪指数=1/2网络使用指数+1/2网络支撑指数。其中,网络使用指数由相关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指标组成,如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百分比、每台主机的互联网用户、每100名居民中估计的互联网用户、每100名居民中的移动电话用户、公共互联网接入的可获得性等。网络支撑指标则由网络接入、网络政策、网络社会、网络经济等子级指标构成。这些子级指标又可细分为一系列微观指标。如网络接入指标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软硬件和其他支撑条件与环境;网络政策包括信息通信技术政策、商业和经济环境等;网络社会包括网络学习、信息机会和社会资本等;网络经济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一般性基础设施等。
2001年,WEF和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合作,推出了信息化就绪指数,并于2002年发布了相应的测评分析报告《全球信息技术报告(TheGlobalInformationTechnologyRe
port)2001-2002》。2002年,WEF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合作,对NRI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NRI分3个维度,即环境、就绪度和应用,共有64个指标:
- 环境维度分市场、政策法规和信息设施3个方面,由24个指标构成;
就绪度分个人、企业和政府3个方面,由20个指标组成;
应用也分个人、企业和政府3个方面,由20个指标组成。
2003年,WEF发布了利用改进后的NRI指数进行测评的研究报告《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2-2003》。此后,NRI的结构框架就固定下来,尽管WEF每年在发布全球信息技术年度报告时,会对NRI的指标作些微调,但其结构没有改动过。至2010年,WEF已连续发布了9卷《全球信息技术报告》。
2010年,WEF在其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9-2010》中对NRI作了细小的修订。最新的NRI指数由68个指标构成。
网络就绪指数的概念模型
WEF基于三个方面的假设来建立NRI指数的概念框架:
- 信息化发展和应用的最重要参与群体是个人、企业和政府;
信息化发展要有一个通常的宏观经济和法律环境,三个参与群体在该环境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个参与群体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和他们的信息化就绪度以及他们从信息化发展中的获益是紧密相关的。
WEF认为,环境是信息化的关键性引擎,整体环境对信息化杠杆作用的发挥具有极大的影响。多个参与群体的努力是关键,尽管政府的努力是其本职工作,但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并达到比较高的信息化就绪程度。高的信息化就绪度促进信息化应用,社会各方参与者越是有高的信息化就绪度并对信息化发展越有兴趣,那么他们的信息化应用将越是有效和广泛。基于这样的认识,WEF将NRI的概念框架构建成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