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绿色物流金融
绿色物流金融,即“金融机构银行业面向绿色物流运营,通过应用开发各种金融产品,为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及其物流资源最充分的利用,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绿色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绿色物流金融,是绿色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有效融合的产物”。所以,绿色物流金融一方面关注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还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绿色物流金融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是在1972年斯德哥穴世环大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当时响应者寥寥。1987年,娜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等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再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它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高峰会议),102个国家首脑共同签署1世纪议程》,普遍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行动指南。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中,将可持续发展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也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成为人类迈向世纪的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希望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断创造与积累出理性高效、均衡持续、少用资源、少用能源、少牺牲生态环境,在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社会成本、制度成本、管理成本的前提下,最终获取的“品质好的GDP”(牛文元,2012)。
2.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是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指导人类经济活动,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提出促进了20世纪7O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相联系。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该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要求把社会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一产品一消费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模式,自然资源能够实现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也能在这个经济循环中得到持久的利用,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期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使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正确选择,是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绿色物流供应链理论
20世纪90年代,随着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大大增强,各国环境贸易政策的相继制定,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
绿色物流供应链是在现代供应链基础上综合考虑物流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增加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绿色贯穿整个物流业务过程中,一方面减少物流运营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实现对物流资源的最充分的利用,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绿色物流运营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的有机统一。
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基础上,充分考虑供应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何种影响、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与回收、环境影响是否做出评价等,强调供应商之间的数据共享,强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化组合,进行集中资源配送,节约资源和全社会的产品库存,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4.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戈德史密斯(1969),他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金融结构理论,奠定了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随后,传统金融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金融深化理论、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和新制度金融发展理论。金融深化理论由麦金农和肖提出,其基本结论是,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制能够将储蓄资金有效地动员起来并引导到生产性投资上,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发展良好的经济同样也可通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经济活动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来刺激金融业的发展,由此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内生金融发展理论从效用函数人手,通过建立各种具有微观基础的模型,引入诸如不确定性(流动性冲击、偏好冲击)、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监督成本之类与完全竞争相悖的因素,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形成以及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如何与经济增长发生相互作用做出规范性的解释。制度金融发展理论认为,制度因素是决定交易成本大小、风险管理水平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关键因素,强调法律制度、文化传统、利益集团等制度因素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一系列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以金融资源论为研究基础,以金融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分析为研究方法,以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的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
金融发展理论为研究绿色物流金融奠定了金融理论基础,使绿色物流在运营中获得良好的融资环境,也为金融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绿色物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绿色物流金融的研究现状
国内物流金融出现得比较晚,而“绿色物流金融”概念的也是最近几年提出的,相应的研究不是很多,其中国内学者许红莲的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代农产品上,包括有:在总体发展上,她和胡愈总结了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特点和运作方式,并提出了创新的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组织形式及“土地金融”制度;在制约因素方面,她和邓超分析了现代农产品物流中的负面效应、组织和供给三方面的短缺,从国有商业银行支农弱化及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和新生的“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金融组织制度两个方面归纳了造成上述缺失的原因;而在绩效目标分析方面,她从“共生型绩效、资源节约型绩效、金融循环型绩效、伦理型绩效、打破绿色壁垒绩效”五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绩效目标。
国内的研究还有:在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环境研究方面,国内学者潘斌从内外部环境原因人手,分析了现阶段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环境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创新、组织形式创新及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优化措施;在体系构建方面,王炜、刘西涛则提出了从强化金融运营到建立控制标准等体系构建的建议;在模型与模式研究方面,李蜀湘、陆小成构建了低碳物流的金融支持系统模型,创新地提出了低碳物流动态联盟的融通仓模式。
研究不足:
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绿色物流金融进行研究,但是由于绿色物流金融的概念刚刚提出不久,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不足:
国内学者大部分从定性方面对绿色物流金融进行研究,缺乏定量研究;②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学者,而且集中在现代农产品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③研究内容比较松散,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而且缺少数据、实例方面的支持;④理论研究的发展跟不上现实情况的发展。
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方向
第一,服务模式的创新。业务模式不再局限于绿色物流的质押模式和担保模式,而是能从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上进行思考,从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第二,组织形式的创新。根据现实情况,建立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绿色物流金融组织,如“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与农村物流金融非股权组织”等具有专业化跟时效性的组织,使绿色物流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完善。
第三,绿色物流金融与最新技术的结合。面对发展起步阶段的现状,未来的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需要在客户、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中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体系,实现高度信息化,同时也要求能引进最新的物流技术、管理技术等。
第四,系统工程与绿色物流金融的结合。未来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需要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建立高效的组织、信息、服务模式体系等,实现系统最优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