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经济规划

什么是经济规划

经济规划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由国家按照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统一计划来管理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

经济规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实行经济规划,必须从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和自然资源特点出发,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发展比例关系,合理地分布生产力,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搞好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区域经济规划

区域经济规划,是指在特定的区域空间范围内,对未来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

区域经济规划的内容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自然条件和国土资源的综合评价;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和远景预测;国土开发整治的目标和任务;自然资源开发的规模、布局和步骤;城市布局以及交通、通讯、动力和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安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宏观经济效益估价;实施对策和措施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方自主权的日益扩大,区域经济规划的内容不断丰富,并日益区域化。在区域经济规划中,具有主导意义、关键性的中心内容,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主导产业结构配置、区域空间布局和调整等。

1、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认识上不尽一致,因而在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目标体系设置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传统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就是经济增长;二是现代的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应以社会和人为主体,社会进步是发展的目标,经济增长只是一种手段。较多的人同意后一种看法,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主体,经济增长为中心,社会进步为方向;同时,应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温家宝总理也于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发表讲话,提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2、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个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关系到区域经济优势的发挥、产业结构的形成,以及区域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格局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区域经济规划内容的中心环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看其职能是否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应是区域产业结构的中心,能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应在全国区域分工中占有优势,具有区际意义,能起到强化区际分工与合作的作用,而不应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即所谓的“瓶颈”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选择,更不能把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小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选择。区域主导产业一定是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能发挥区域优势,能在区际贸易中取得比较利益的产业。具体来说,其产业的产品收入需求弹性要大,市场前景要好;经济效益要高,市场占有率要大;产业关联性要强,连续效应要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率要高,在产业中波及效果要大。通过量化指标对这些方面综合分析,然后再确定主导产业,就会更准确。

3、产业结构的配置

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之后,就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配置,这也是区域经济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结构是若干个产业的结合,它涉及产业的分类、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志以及如何配置等问题。因此,在制定区域经济规划时,必须注意如下问题:⑴对本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问题产业的原因进行综合评价分析;⑵对影响和决定本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除了经济因素外,社会的、环境的、政策的因素都包括哪些;⑶产业之间的联系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主导产业的合理规模,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以及其它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时序上的衔接与协调;⑷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要与本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能不顾条件地追求高指标。要把重点放在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优化组合上,通过优化配置提高产业结构的效益;⑸不能把主导产业绝对化,而要注意优势产业系列的培植,以增强产业结构伴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所必须具有的适应能力。

4、区域空间布局

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是把生产要素按部门配置,并把它们组合起来,部门之间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而区域空间布局是把生产要素按地域空间配置,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地区间按比例协调发展。区域空间布局主要是通过生产力的布局,来协调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以促进区域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在安排区域空间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要明确区域空间布局框架。在规划期内开发建设的区域方向、重点等基本轮廓应该确定,以便作为项目选点和生产分布的宏观依据。⑵在区域空间投资上,采取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要正确处理投资重点地区与非投资重点地区的关系,既要从总体上把握投资效果,又不使区域内各地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⑶从区域全局上对主导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区位选择、各建设项目的规模配套和建设时序进行协调安排。对共同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以及有利的环境,工业企业或工业集团,可采用成组布局或综合布局形式。⑷区域城镇体系建设布局,要按照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进行不同层次和等级的城镇体系建设布局,使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地域结构与之相适应,更好的发挥城镇体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民经济规划

所谓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各生产部门和与生产部门有密切关系的非生产部门的总和。其中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精神产品或服务行业等部门虽与物质生产部门有重要区别,但其存在与发展同物质生产部门关系密切,所以也包括在国民经济范畴之内。

一个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活动,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的事先与自觉的安排和部署。按时期的长短,可分短期经济规划(如年度经济计划)、中期经济规划(如五年经济规划)、长期经济规划(如十年经济规划)。按规划的性质,可分指令性规划、指导性计规等。

国民经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环境与资源产生广泛、持久、累积的影响。对国民经济规划进行战略环评,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制度意义:

(1)它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就必须从决策切入,从国家最高规划国民经济规划着手,根据我国现有的资源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出适合我国长期发展的国民经济规划。对国民经济规划进行战略环评,确立环境导向,来实现资源环境问题的源头控制,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妥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它是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国民经济规划的有力保障

对国民经济规划进行战略环评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典型表现形式。通过对国民经济规划进行战略环评,使规划制定过程充分考虑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影响,进而选择环境、社会、经济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案,从而实现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同时,在对国民经济规划进行战略环评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公众参与程序,可以提高国民经济规划制定的民主化程度,并且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3)它对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及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经济规划对全国的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等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对国民经济规划进行战略环评,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总量进行优化配置,更绿色地设计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使产业上下游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4)它是弥补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局限的必然要求

与项目环评和一般规划环评相比,对国民经济规划进行战略环评,能够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宽视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问题。目前的规划环评,因为没有将国民经济规划纳入其中,仍然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所发挥的作用必然有限。开展对国民经济规划的环评、能够从根本上弥补建设项目环评和其它规划环评的不足和局限。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