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经济梯度

经济梯度的含义

经济梯度是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经济梯度推移是指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如果以基层行政区为单元,把各行政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标示在各行政区域的中心附近,把数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编制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布图,可以在地形图上反映出国家或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

经济梯度的划分指标

由于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经济梯度分布很有规则,从高到低趋势十分明显,且常出现与地形等高线分布十分近似的现象。如广东省南雄,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南面有南山,北部有北山,中间为浈江谷地,经济发展水平梯度线也呈东北—西南向分布,中部高水平线,南北南边为低水平线。海南省的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倒铁锅形,经济发展水平则周围沿海地区高,中部山区低,经济发展梯度线也成圈层状分布。广东省的地势是北高南低,从南岭向南海逐渐降低,而8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势分布成逆向状态,由南向北呈梯度状逐渐降低。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由西部向中部、东部逐级降低,而经济发展水平则是东高西低,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比较落后,也呈有节律的梯度分布。由于这种国情的特殊性,因此在80年代,当区域经济布局思想由平衡发展向不平衡发展转变时,梯度理论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梯度推移战略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生产力布局决策,特别是对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度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规划的主要理论,成为产业布局战略转移的主要理论根据之一。然而,一些区域的高收人和低收入地区的分布是不规则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地域分布上趋势不鲜明。这些区域的经济高发达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往往存在着若干个中间梯度,经济发展梯度线相互交叉,经济梯度推移便成了多方位的推移,缺乏鲜明的方向。

为了反映经济梯度分布状况,明确梯度推移方向,需要有一个能够综合反映各区域经济综合水平的指标。以往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人来反映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然而,事实上只用一二个指标很难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有些地区生产力水平很低,科技十分落后,但依靠大规模的走私而致富,有的地区依靠开采地下矿产资源暴富起来,但没有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结构,矿产资源耗尽后,立即又衰退下去。因此,需要能反映出地区经济富裕程度、经济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的综合指标来表示各区域所处的经济梯度。较为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多元分析法,选用人均国民收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人均住宅面积、城市污水处理率、区域失业率等多项指标,然后用多元回归法求出对应各项指数的权重值,把区域各项指数的权重值之和作为比较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用数学模式表示为:

F_i=\sum_{i=1}^n C_jZ_{ij}

式中:

Fi——为j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Zij——为j区第j项的指数;

Ci——为对应,i项指数的权重。

经济梯度的推移

(1)推移的动力。经济梯度推移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产业的创新活动。根据杜因的技术创新生命周期理论和弗农的产业生命周期学说,任何工业产品都有创新、发展、成熟、衰老的过程。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部门主要是由处在创新阶段(或称介绍阶段)的产业所组成,则该地区可以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属于高梯度区。若一个区域的主导部门主要是处于成熟后期或衰老阶段的产业,则该地区将陷入缓慢增长的危机之中,属于低梯度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生产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转移,其根本原因在于转移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比如某一产品或新技术由创新阶段进入发展阶段以后,仅靠原来的少数发达地区的生产已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或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企业家就会到比较落后的地区建设分厂,或者通过技术转让来增加生产。随着技术的转让,同类生产的工厂企业增多,竞争也将加剧。由于处于第一梯度地区的工资、地价、原材料、运费比较昂贵,而第二梯度区的这些费用都比较低廉,比第一梯度区具有新的吸引力和更强的竞争优势,可以后来居上,创新活动的转移,即新产品的生产和新技术向第二梯度区转移就势在必然。第二梯度区将逐渐成为新产品的主要产区,并逐步取代原来第一梯度地区的地位,梯度的推移就成为现实。原来的高梯度地区又将不得不转入新一轮的创新活动。

(2)推移的方式——有序推移。根据梯度推移的动力,新产品或新产业的发展是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的。每一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行业出现以后,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致像接力赛跑一样,由处在高梯度的地区向处在低梯度地区转移,一级一级传递下去。推移的有序性是由于处在不同梯度上的地区接受创新转移的能力差异决定

的。当产品由创新阶段进入发展阶段时,生产虽然基本定型,但发展的条件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第二梯度区的技术力量、金融信息、外部协作等条件一般都比第三、第四梯度区强,所以第二梯度区便成为接受创新扩散的首选地方。当产品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的时候,已经过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已比较容易掌握,产品也已不再有垄断价格。经济最发达地区和比较发达地区虽然具有技术优势和聚集经济的优势,但由于工资高、地价高、原材料价格高,对这些已转化为简单劳动密集型的衰退部门来说,继续维持这些产品的生产已没有特别的积极意义。而经济落后地区这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仍在增多,那里的工资低,地价低廉,原材料价格低,对于这些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生产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因而它们又必然从第二梯度区向第三、第四乃至更低的梯度区转移。

(3)推移的途径。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镇系统逐步转移的。

新技术、新产品甚至新的产业在地域空间上的推移,有局部范围的推移和大范围的推移两种情况。局部范围的推移指的是由创新源地大致按由近至远的形式,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镇转移。大范围的推移指的是由创新源地按城镇等级系统,跳跃式地向全国或更广阔的地域转移。大范围转移的方向和距离的远近,取决于各地接受转移的能力强弱。而经济梯度的划分正是接受转移能力差异的反映。一般说来,处在第二梯度地区的城市有能力很快接受并消化来自于第一梯度地区的创新,以后第三、第四梯度地区再接受从第二梯度地区转移过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或新的产业。这种转移也当然是主要出现在各级的城镇之中。农村地区的创新,第二、第三产业方面的创新,也往往反馈到城镇系统,然后通过这个系统,逐步转移到各地。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