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粮食经济学

什么是粮食经济学

粮食经济学是研究粮食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商业经济中分化的一门新兴学科。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吸收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综合考查粮食商品流通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商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粮食经济学主要研究内容

粮食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体系以粮食商品流通为中心,根据历史的和逻辑的顺序逐一考察它的经济关系及其相关的问题。主要研究:

(1)粮食经济原理与粮食商业工作的规律,包括粮食商业的发展过程、地位与作用,中国粮食经济的特殊性和粮食商业管理体制等问题。

(2)粮食商品购销中的规当代社会科学新学科览要律性问题,包括粮食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所采取的流通形式、经过的流通环节、流通渠道以及粮食商品收购、销售调拨、库存和加工过程中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以及业务内容、粮食生产、粮食消费与粮食流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规律性。

(3)研究中国粮食政策的形成、演变情况,探讨适合于现阶段科学的粮食政策。中国粮食商品生产中社会需求量大,粮食商品率低,要研究形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和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对比总结中国建国后所实行的统购、合同定购、议价收购、票证兑换等粮食政策形式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探讨当前和今后粮食购销的最优化模式。

(4)粮食价格,主要研究粮食价格在整个市场物价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粮食商品价格的形成、作用和特点以及粮食价格政策的主要内容、执行和修订概况,粮食商品价格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等。

(5)粮食商业化管理,包括科学组织和经营粮食商品流通的方法、途径与提高粮食商业的经济效益,探讨市场开放后粮食企业的改革方向,要引进一般企业经营管理规律,摸索适合于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规律性,制订科学的评价粮食商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以促使其效益的提高。

粮食经济学的发展

粮食作为一种商品,是以交换为前提的。在原始社会末期,粮食作为早期社会的物质产品,是以一袋米等于一只羊的等价物在氏族之间产生了交换,为私有制社会的出现铺路筑基。当今商品生产已成为社会的经济支柱,粮食则成为一切商品交换的始祖。粮食商品流通的理论研究,则是伴随粮食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出现的。而粮食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粮食经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愈来愈被人们所共识。20世纪初,俄国革命导师列宁曾发表《论粮食税》、《论粮食自由贸易》等论著,为发展社会主义粮食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1945年国际粮农组织成立,使各国粮食理论工作者有机会进行交流和探讨,从世界范围内更进一步加深了对粮食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使粮食经济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中国还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建立了公营粮食商业,伴随公营粮食商业的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粮食经济的理论研究就已萌芽。50年代末期,先后开设了粮食商业经济或社会主义粮食经济的课程。80年代初开始,中国对粮食经济学的研究更为重视。不仅涌现了许多研究成果,如1983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粮食经济》一书,而且还进行了粮食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宣传与教育。1983年商业部规定粮食系统财经类有关专业学生必修粮食经济学课程。南京粮食经济学院招收“粮食经济专业”本科生,出版《粮食经济研究》刊物。粮食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中国商品粮生产和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

相关产品: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