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空间基尼系数

什么是空间基尼系数

空间基尼系数是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指标的一种,由克鲁格曼(krugman,1991)年提出,当时用于测算美国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

空间基尼系数的公式

公式表达

G = (sixi)2
i

G为行业空间基尼系数,Si为i地区某行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行业就业人数的比重,Xi为该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对所有地区进行加总,就可得出某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

例如:浙江省部分产业空间基尼系数图表:

行业 业内用工人数 空间基尼系数
制造业 10498335 0.005
信息产业 167386  0.083
其中:信息传输 71956  0.036
计算机服务 41276 0.033
软件 54154  0.362

空间基尼系数的值介于0和1之间,其值越大,表示该行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越高,即产业在地理上愈加集中。

由上表可见,浙江信息产业的集聚度为0.083,要显著高于制造业的集聚水平。细分到行业大类,软件业的集聚度水平要显著高于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业。

空间基尼系数也可以用产值和增加值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和采用就业人数的计算方法相同。

空间基尼系数的缺陷

空间基尼系数的缺陷:空间基尼系数大于0并不一定表明有集群现象存在,因为它没有考虑企业规模的差异。举例而言,如果一个地区存在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有可能就会造成该地区在该产业上有较高的基尼系数,但实际上并无明显的集群现象出现。利用空间基尼系数来比较不同产业的集聚程度时,会由于各产业中企业规模或地理区域大小的差异而造成跨产业比较上的误差。空间基尼系数没有考虑到具体的产业组织状况及区域差异,因此在表示产业的集聚程度时往往含有虚假成分。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