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空间城市化

什么是空间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是指随着经济、人口城市化所伴生的反映在载体上的现象, 即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 城市地域的升级, 农村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过程。

空间城市化的形成

空间城市化是城市化的载体, 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必然会在空间上体现出来, 即城市化过程在地域空间的外在表现, 包括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城市载体形成和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因此,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单一指标除了常用人口比例指标外, 另一个常用指标就是城市用地比重指标, 即以某一区域内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 这正是从空间城市化的角度来度量城市化发展程度思想的体现。

有人说, 上帝创造了农村, 但人类创造了城市。农村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 而城市更多的是人工生态环境系统。从载体上看, 城市体现出环境的高组织化和物质设施的集聚化。所谓环境组织化是指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改造, 其目的就是使环境适合人的需要。城市环境的人为改造程度远高于乡村, 体现为大量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存在。物质设施的集聚化是城市的另一形体特征, 表现为各种工作、居住等场所和交通、游憩等设施在市区内的高密度分布。环境的高组织化和物质设施的集聚化一方面使城市在外部景观上明显与乡村不同, 另一方面使城市在功能上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空间的城市化。以大中城市区域为例,空间城市化包括城市向心增长与空间集聚以及离心增长与空间扩散。大中城市城市向心增长的空间过程, 主要表现在内城更新与改造、外城蔓延和郊区城市化等三种增长形式。城市更新改造的推动力来源于城市自身的发展, 更具体地说来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由于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迁移到城市, 远远超过城市建成区人口的合理容量, 城市就会不断向外蔓延, 有人称之为“摊大饼”式发展。郊区城市化是指郊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或在郊区城市要素逐渐增长的过程。从一些城市的发展过程看, 一般是城市郊区乡村的农业用地逐渐转变为工业、住宅等非农业用地过程。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交通条件的改善等等, 城市离心扩散作用明显增强。“退二进三’是个形象的说话, 即指第三产业向市中心集聚, 而第二产业则向市区外围扩散。离心扩散的空间过程, 主要表现在轴向扩展、新城建设和城市郊区化等形式。大中城市的扩散效应加速了辐射范围内小城镇等的发展壮大,小城镇通过承担大中城市的很多原有职能而加快城市化进程, 从而达到区域在离心增长中的相对集聚效应, 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这其中, 交通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交通状况的改善, 可以增大城市的辐射范围, 使城市圈的半径增大, 使区域置于更强的城市影响之下, 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