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技外交
科技外交是指以主权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外交机构、科技部门、专门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企业等为主体,以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而开展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等之间的谈判、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建立研究机构等多边或双边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科技外交的特点
1、主体多样化
进行科技外交活动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机构、学术界、企业等。由于主体多样化,科技外交形式灵活,会议、谈判、访问等都是科技外交可以采取的形式。官方与民间渠道互为补充的特点使科技外交具有“以官促民”、“以民掩官”的优势。那么,官民各类主体参与科技外交的相应形式是什么,各自特点何在,交集何在,如何整合宏观和微观两类资源以充分调动、协调各行为主体形成最大合力?在民间科技外交方面,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的经验显示了民间科技外交多层次、宽领域、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特点。自1982年成立以来,该中心积极配合官方科技外交,努力做好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1989年政治风波后,该中心利用民间科技交流的有利条件,邀请在美国有一定影响的科技界人士参加我国成立四十周年庆典并安排他们参加了15场有关重大活动,对团结争取海外华人,对打破当时西方国家的“制裁”起了积极作用。九十年代初,该中心积极牵线搭桥,为天津市有关部门介绍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促成双方合作。
主要发达国家科技外交的概况
随着经济与科技关系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政府认识到科学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是维护一个国家和地区根本利益的基本保证,通过科技外交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正在成为其必然的战略选择。基于科技外交效果的综合评估,各国政府都相应地做出了战略调整。
欧盟对外开展科技外交开始于1983年。在1984年,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第一个框架计划付诸实施,标志着欧盟科技外交进入有序化阶段。迄今,欧盟已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国际科技合作协议。欧盟科技外交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吸收欧盟以外的科技知识、高新技术和人才,开拓国际技术市场。欧盟对同境外的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制定了层次清晰、目标各异的科技合作政策。
最近几年来,美国在许多外交领域频频打出科技牌,如在能源、环境、卫生等领域。2000年5月,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三份重要文件,明确了重视科技外交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官方立场,科技合作在国际政治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美国仅联邦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就与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近900个科技外交协议、合作协定书、合作协议以及谅解备忘录等。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科技外交合作协议更是多得无法统计。这些合作协议主要集中在下面一些领域:环境、健康与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空间、国防技术、核安全、能源、核能、交通以及农业、海洋渔业等。
同样,英国政府认为,科学与创新是国际性的活动,而英国必须在其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近年来,英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外交,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了科技外交网络建设,并充实了科技外交官队伍。2001年以前,英国仅在10个国家设有11个科技外交官职数。而截至2005年底,英国科技外交网络已经迅速扩大到30个国家,科技外交官达到50人。2005年英国成立了全球科学与创新论坛,其目的是加强主要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协调,促进科学与创新活动。
芬兰特别注重依靠科技外交解决那些单凭自身能力难以攻克的科技难题。它们一方面积极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科技合作,另一方面还从本国的科技发展需要出发,就拓宽国际科技外交渠道做出安排,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完善我国科技外交工作的策略
科技外交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同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关系、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纽带。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科技交流与合作,99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签订了政府间的科技协定。中国科技部已经向45个国家和62个驻外机构派驻了131名科技外交官,并在联合国系统的30多个有关科技机构中取得了地位。中国参加的国际科技学术组织有1000多个。在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框架中,各专业部门也与外国的相应部门签订了相关科技合作协定。如农业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他国际农业组织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并与其中20多个国家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卫生部与52个国家签署了卫生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国家环保局已与27个国家签订了30多个双边环境保护协议或备忘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参加了24个国际组织,并与50多个国家的相应部门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核工业集团公司与16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我国科技外交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增强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等。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的科技外交体系还不完善,至今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科技外交经费短缺、科技外交的对象狭窄、科技外交自主性较差、科技合作中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科技合作项目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科技外交工作。
1.加强我国科技外交工作的原则性要求
(1)积极调整政府在科技外交中的作用——用科技外交思想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在新趋势的挑战下,中国政府在科技外交中的主要作用应集中于制定战略、突破重点、改善环境和提供服务等方面。一是制定明确可行的科技外交战略;二是力争重点突破。科技外交战略的实施要靠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努力,关键是要建立政府与市场互补的机制;三是创造良好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2)高科技发展与科技外交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子系统
科技外交工作必须重视高科技的发展,高科技发展也要为科技外交工作提供保障,如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外交行为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外交体系也在悄然重建,信息技术正在无形中改变着外交行为方式并促进着外交体系的重建。
(3)科技外交要为自主创新服务
科技外交的形式要从当初更多地局限于人员的一般往来,到如今进入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吸引著名跨国公司独立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的新阶段。
(4)正确的科技外交战略选择和高科技保障,是促成“可持续安全”的重要因素
21世纪,人类将面临能源、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甚至可能成为国际争端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可循环技术、可再生技术等高技术的突破,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完善我国科技外交工作的政策性建议
(1)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外交,制定正确的科技外交宏观战略
为了促进我国科技外交发展,首要任务是抓紧时间制定正确的科技外交宏观战略,加强国家对科技外交的调控和引导。首先,科技外交战略的制定应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并明确科技外交的目标。我国的科技外交要在开放环境下开展,以我为主,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与交流,为国家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总体外交服务,促进跨部门、跨地区的对外科技合作统筹协调,增强自主创新,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其次,科技外交战略的重点是要缩小中国同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其关键是知识的获取、吸收和交流。科技外交战略主要应在学科政策、国别政策及合作主体等方面根据国际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确立合作重点和优化顺序。再次,有效整合科技和外交资源,重塑外交和科技部门协作机制。另外,我们要扩展科技外交的范围和深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外交活动。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外交活动,加强国际科技援助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促进国际科技援助的发展。
(2)增强科技外交服务于自主创新的意识
首先,我们仍应进一步增强科技外交服务于自主创新的意识。本着“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从国际惯例”的原则,不断拓宽合作领域,逐渐扩大合作规模,继续增加合作渠道,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以此加速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创新的起点,重点在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意识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其次,加大引进境外人才为我所用的工作力度。第三,鼓励有针对性地走出国门。第四,加强外向型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五,企业要加大自主创新经费投入。第六,政府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更多的机会。第七,重视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提高科技外交的质量。另外,要根据地区、部门的不同以及相应的技术水平的差异,采取综合引进的方式,把硬件引进与软件引进、资件引进与活件引进结合起来。
(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政府对科技外交的经费投入
我国政府投入国际科技合作经费的相对强度仅为0.3%,这一比例远低于比较中的所有国家,这与我国作为一个具有较强科技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极不相称。加大政府财政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投入强度是当务之急。国家财政部应将国际科技合作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科目,每年划拨一定的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经费;国家用于国际科技合作经费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国家财政用于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等。
(4)提高我国在科技外交中的自主性
加强应用研究、提高技术开发水平,是提高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自主性的关键。基础研究成果只有通过应用研究,才能对技术开发起到支持作用,生产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首先要应用研究来解决。只有不断提高中国的科技研究开发能力,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引进先进技术,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提高本国地位及自主性。
(5)突出重点,提高科技外交效益
在经费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要根据中国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经费支持的重点项目。如把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经费用于资助政府间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协议项目、学科研究国际合作、与我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配套的国际合作,以及与国际科技组织、国际研究机构和重大国际科技计划项目的合作等。
(6)科技外交与总体外交协调战略的制定
综上所述,传统外交正在拓展为包括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社会外交、科技外交以及生态外交等内容的现代大外交观,科技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外交与总体外交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抓紧制定科技外交与总体外交的协调战略,使科技外交更好地从总体外交战略出发,积极为总体外交服务,实现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等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