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福利理论
社会发展福利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福利学院院长米基利(James Midgley)教授。他在1995年出版的《社会发展:发展视角下的社会福利》中首先提出了社会发展福利理论。
社会发展福利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以社会发展为取向,以福利和经济的互动关系为切人点,强调福利与经济之间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为根本的。
社会发展福利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发展福利理论的主要观点表现为:
(1)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发展进程中同等重要。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融合的关系;经济发展必须是包容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其核心是要让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2)社会福利计划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社会福利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融合。
(3)社会福利应该以社会投资为导向,即通过人们对经济活动的参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福利理论中的社会福利计划就是以社会投资或是“生产性”为取向的,通过人们的经济参与对经济回报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4)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整合目标,社会福利必须投资到具有人力资本、就业、社会资本、劳动技能以及低成本高效益的社会项目上,自立于消除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障碍,提高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5)在社会福利的实施中,要强调个人责任、非营利组织的参与以及国家和市场的共同作用。
郭士征主编,社会保障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1,第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