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直接信息交流
直接信息交流指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发现者或持有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进行直接的信息传输和交换,包括个人接触、交谈、面授、书信往来、参观访问、出席会议、演讲、报告等方式。早期的信息交流活动中,直接信息交流受到了时空条件的限制,在交流过程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既费时又费力。现代电信技术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时空条件的限制,使直接信息交流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直接信息交流的发展
直接信息交流作为信息创造者、发现者或持有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直接信息传输和交换,主要包括了个人接触、交谈、面授、书信往来、参观访问、出席会议、演讲报告等方式。早期的信息交流活动中,直接信息交流受到了时空条件的严格限制。现代通信技术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时空条件对信息交流活动的限制,使直接信息交流获得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在直接信息交流中,信息扩散主要采用了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和集束式等方式。
17世纪初期,欧洲出现了科学发展史上重要的直接信息交流形式——看不见的学院(Invisible College),又称无形的集体。它最早由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在1646年提出,指的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即由十几名杰出科学家组成的科学信息交流的非正式群体。它发源于科学信息交流的人际网络,通常以某些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知名人物(所谓社会计量学的明星)为核心,由对某些学科或专业领域感兴趣的人们组成,主要采用聚会等方式进行。人们就科学实验和哲学论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常被记录下来并以副本形式分发给其他同行。由于参加的人起初并不是什么宫廷或大学的教授,而是大地主、商人、医生、律师和牧师等人,因此,这种群体性活动被称为“看不见的学院”,以示与一般的正规学院或大学的区别。随着科学研究者人数的增加及其社会作用的扩大,“看不见的学院”或者被固定为“科学学会”,或者被固定为“信息交换小组”或“信息网”等正式形式,或者解散。但这种交流思想至今仍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网络时代,各种QQ、BBS和BLOG等新型信息交流方式的兴起,以其交流的率真、快速、激烈、新潮和“马甲化”等特点而再现网络时代的“看不见的学院”或“无形的集体”,并且不再局限于科学信息交流领域。
直接信息交流的传播方式
在直接信息交流活动中,信息的传播主要有四种基本方式:
(1)单线式,即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接收体,信息依次由信息发送体传向最后一个信息接收体;
(2)流言式,即信息发送体不加选择地迅速地、主动地向可能的信息接收体传输信息;
(3)偶然式,即信息发送体和信息接收体在偶然条件下进行的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4)集束式,即信息发送体有选择地向特定信息接收体传递信息,后者同样有选择地向其他信息接收体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