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供应链概述
生态供应链是在系统观和整体观的指导下,运用生态思维把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凝固在设计阶段,确保经济活动过程中供应链内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对环境的危害最小,既追求经济效益又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的是达到人类、自然和社会的“三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供应链与生态型设计
生态供应链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运作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生态型设计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生态供应链的核心内容。生态型设计的实质是通过整体优化和局部优化来降低各节点企业的环境影响,借助于生态型设计可以把传统供应链代表的单程经济转化成生态供应链代表的循环经济。生态型设计由生态供应链的整体设计和组成元素的设计两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营销、产品回收和反向物流。
1、生态供应链
生态供应链就是这种转变的产物。生态供应链是在系统观和整体观的指导下,运用生态思维把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凝固在设计阶段,确保经济活动过程中供应链内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对环境的危害最小,既追求经济效益又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的是达到人类、自然和社会的“三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和生态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如图1、图2 所示。
图1 描绘了传统供应链中物资的流动情况。从本质上来说,供应链是一种“开路循环”:原材料供应商从自然界获取原材料,经过加工后把半成品运送到产品制造商处,制造商完成产品的制造后把产成品运送至销售商,销售商通过销售活动把产品卖给用户,用户消费完商品后把用后制品抛弃到自然环境中。图1 表明在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和产品使用这4个环节都有废弃物向外界环境排放,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供应链只不过采取了另一种方式继续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单程经济模式,在经济质量不变甚至是经济质量下降的情况下维持着经济速度的增长。
与图1 代表的传统供应链相比较,图2 代表的生态供应链的优点在于生态供应链是一个“闭环回路”,不仅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的产品能作为有用的输入提供给下游企业,上游企业排放出的废弃物也能回收后被本企业或其他企业再利用,是一种循环经济。生态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不仅体现在节点企业之间的产品上,同时还体现在企业之间产生的废弃物上。对于生态供应链来说,物质在供应链内循环流动形成闭合循环,一个节点企业的输出即是另一节点企业的输入,无所谓原材料和废弃物之分,理想状态下物料能达到100%的利用率;在非理想状态下,即使物料不能达到100%的利用率,所产生的向外界的排放要么可以被另一生态供应链利用,要么可以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消除的危害。虽然在传统供应链中也存在着回收的现象,但是回收的目的和回收的种类都与生态供应链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供应链以废弃物的经济性作为回收动力,回收的产品多为具有较高经济性的重金属或纸张;生态供应链回收的目的是消除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的经济活动给自然界带来的负面所有节点企业的经济活动给自然界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生态供应链的回收对象是供应链所有环节产生的废弃物。
2、生态型设计
生态型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工业生态学、工业共生和环境经济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内在化供应链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作为生态供应链的核心,生态型设计构思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生态供应链经济、生态、社会三重目标的实现情况。在进行生态型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生态供应链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再加上供应链是由多个企业构成的功能网络,所以生态型设计是一项包含了众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生态型设计既可用于构造全新的生态供应链,又可用于改进和完善现有供应链的环境性能。生态供应链的设计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其个性设计体现在:不同的企业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资金、技术和生产条件、面临不同地域环境法规的制约、服务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因此在进行生态型设计时,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然而,在设计生态供应链时,还有一些应遵循的通用设计准则:
(1)保证企业获取一定的利润是生态型设计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在设计生态供应链时,首先要满足供应链和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效益是企业研发新产品、改进技术和管理的原始动力。即使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的生态供应链,如果不能帮助企业获得适当的利润,在利润驱动的市场经济机制下也不会有企业自愿采用这种设计方案。
(2)设计时,不能因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企业获取长期经济效益的保障,为了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要适当地牺牲暂时的经济效益。尽管短期内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许会有所下降,但牺牲短期经济效益是为了获取长期的经济利益。例如为了减少周边地区的粉尘污染,电厂安装了除尘设备。在短期看来,安装除尘设备治理粉尘污染使电厂的短期经济效益下降;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电厂除尘设备过滤下来的粉尘可卖给水泥厂生产水泥,除尘设备的安装还避免了电厂粉尘的超标排放引致的罚款,电厂也规避了因污染过于严重而被提起的诉讼的环境风险。生态型设计的出发点是内在化企业经济活动引致的外部成本,因此生态型设计不仅包含了工厂选址、运输路线选择、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布局等传统供应链的设计内容,还包括了生态供应链独有的、具有生态特色的内容。生态型设计是一个并行工程,在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考虑了产品的制造、营销和使用对环境的破坏和用后制品的回收等问题;参与设计的人员不仅来自设计部门,同时还包括来自采购、营销、环境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生态型设计的内容由两大块组成:对供应链的设计和对供应链组成元素的设计。就“链” 的设计而言,在选择供应链的设计方案时,除了可以借助诸如运筹学的知识来选取经济性好的供应链以外,还应采用诸如LCA等环境评估手段对供应链设计方案的环境性能进行评价,选取经济性和环境性都好的供应链。对生态供应链组成元素的设计包含了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营销、产品包装、产品废弃、产品回收和反向物流等内容。这些组成元素的设计原则简要罗列如下:
1)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质量、功能、价格、美学等常规内容,还要考虑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在不牺牲产品质量、功能和寿命的前提下把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将至最低。在设计产品时,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产品从 “摇篮到坟墓”的、包括原材料采掘、产品制造、产品消费和产品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数量,使工业界和消费者产生的废弃物实现闭合循环,把改善环境质量的努力凝固在设计阶段。
2)原材料采购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与原材料本身的环境特性有关,包括选用无毒、可再生原材料,避免使用濒危的动植物、剧毒的原材料和会对环境会造成不可恢复影响的原材料;尽量以回收再用的原材料代替初始原材料;使用环境可降解的原材料。第二部分的内容与供应商有关。除了及时向生产部门供应优质的原材料外,采购经理的另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管理。为了顺利地实现企业的环境管理目标,采购经理应把供应商也纳入本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中,通过给供应商制订详细的原材料性能说明书,或协助供应商通过诸如ISO14000 认证来帮助供应商提高环境管理的能力。
3)产品制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既是消耗资源的大户,也是产生环境污染的源头产业。在生态型设计下,传统制造业转变成了集资源优化利用和环境保护治理于一体的新型制造模式———“绿色制造”。绿色制造通过对制造资源和生产过程实施全过程的紧密控制来达到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目的。
4)产品营销。生态型设计的市场营销——— 绿色营销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兼顾营销活动的利润和产品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目的是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有的放矢地开展绿色营销要求厂商“绿化”营销理论的4P’s,开发绿色产品、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渠道和开展绿色促销。绿色营销还涉及产品包装物的选择,建议尽量选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提倡适度包装,反对过度包装。
5)产品的回收和反向物流。正向物流是指产品从制造商流向消费者的过程,反向物流是指包装物、废弃物或用后制品由消费者流向制造商的过程。反向物流是变单程经济为循环经济的
3、结论
传统供应链的生命力来源于节点企业的优势集成。通过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供应链发挥了1+1>2的协作效应:供应链整体创造的社会生产力要多于单个企业创造的社会生产力的总和。但是,传统供应链是巩固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工具,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甚至牺牲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代表了大量消耗、大量生产、大量抛弃的单程式经济发展模式。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必须抛弃片面追求经济速度发展的狭隘思想,注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合理保护。在生态思维的指导下,生态型设计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污染预防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把污染消除在污染产生的源头。生态供应链充分利用了传统供应链对经济的巨大推进作用,通过对供应链实施全方位的环境管理,消除了各环节的外部不经济性,兼顾了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障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绿色化
生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引入全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采购、供应、生产、销售、消费直到废弃后的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进行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和最小程度的消耗及环境影响”为宗旨的生态设计,通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
物流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必然要求物流运作的绿色化。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新的竞争环境要求供应链系统应具有很强的市场响应能力,能够为用户快速开发、制造和提交个性化的产品,以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因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也有许多不同于传统物流管理的新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供应链思想的要求和企业竞争的新策略。
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供应信息)都是逐级传递的,上游供应商如果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对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就会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
另外,传统的物流系统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物流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这样,企业就会因为物流系统管理不善而丧失市场机会。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系统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系统相比,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企业通过 EDI/Internet可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
对物流网络规划能力的增强,也反映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特征。它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代理运输等多种形式的运输和交货手段,降低库存的压力和安全库存的水平。
作业流程的快速重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过程和时间,使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为实现供应链的敏捷性、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础性保证。
信息跟踪能力的提高,促使供应链物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许多企业有能力跟踪企业内部的物流过程,但没有能力跟踪企业之外的物流过程,这是因为没有共享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反馈机制。
合作性和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如果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运输的货物逾期未到,顾客的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常常在途受阻,都会使供应链的合作性大打折扣。因此,无缝连接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
灵活多样的物流服务,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通过制造商和运输部门的实时信息交换,及时地把用户关于运输、包装和装卸方面的要求反映给相关部门,提高了供应链系统对用户个性化要求的响应能力。
归纳起来,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表述为: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二、可持续发展对物流活动的要求
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会引起物流总量的增加,促使物流活动更加频繁。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例如,大量的公路货车运输消耗了过多的能源,加重了废气污染和城市噪音污染,加剧了城市交通的堵塞;商品包装的一次性、豪华性,甚至采用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
在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的基础上。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对下一代的影响,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改变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即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物流系统,这就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全新的概念。
绿色物流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的消耗,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物流活动过程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和统一。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专业物流企业,同时也涉及相关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
绿色物流是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产生的,一般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绿色物流除了实现经济利益目标外,还强调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服务的承担者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因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物流活动的绿色化运作是供应链物流绿色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生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主要物流环节的绿色化运作
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绿色物流又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企业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它既包括物流活动过程中各环节的单项绿色物流作业,也包括为了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
在物流活动过程中,运输、包装、流通加工和废弃物回收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四个主要环节,本文就这四个主要环节的绿色化运作分别加以论述。
1、绿色运输。运输是创造商品空间价值的物流活动。运输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大量能耗、对大气的污染和噪声污染。现在大部分运输工具都需要消耗燃料,燃料的过分耗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交通运输工具排放出的大量有害气体,产生的噪声污染,都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降低了环境效益。二是大量的流通导致道路需求面积的增加,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也会损害道路周边植物的健康生长,加剧了生态失衡。三是运输的商品也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
绿色运输需要各种运输工具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原料作为动力。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已大大饱和的时候,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辆减少,减轻城市的污染压力。另外,优化运输线路、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降低空载率、减少运输事故的发生等等,均是运输绿色化的有效措施。
2、绿色包装。包装是在商品运输或储存过程中,为保证商品的价值和形态而从事的物流活动。包装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二是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包括: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商品流通过程中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单元式包装,流通部门主动的协助生产部门进行包装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
3、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加工,是提高商品附加价值、促进商品差别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流通加工中也有非绿色影响因素,表现为加工中资源的浪费或过度消耗,加工中可能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等。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4、废弃物回收。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是绿色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国已采取各种措施来加速废弃物处理,控制废弃物流,但从总体来看,这方面的工作还非常落后。因此,还应继续加强对回收物流及废弃物流的研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相关技术引进力度,对由产业部门自行处理的工业废物,政府应依法加强监管。企业不能仅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还应主动与各方面利益群体协同起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高度来综合考虑运输、生产和配送活动。
四、结束语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物流管理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代表了未来物流管理的发展方向。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站在物流与环境共生的立场上来不断推进物流管理的全方位发展,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生态供应链循环物流系统。
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