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会计
生态会计是会计学研究视野中继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后又一个新的会计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会计概念的提出是环境会计的延伸和发展。
生态会计是一个由会计学向生态经济管理领域延伸的知识结合体。它以改进企业生态经济效率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搜集、加工、整理与企业生态经济管理相关的信息,并据此来协助管理当局确立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决策、控制和业绩评价等的一个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作用在于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实现企业行为结果与社会及长远利益目标的一致性。
生态会计的内涵
生态会计是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之列,以加强企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介入。综合运用学科交叉理论,以实现企业扩展的生态环境责任为起点,通过对现代会计方法的改进和与企业环境管理手段相结合,使企业在会计活动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实现企业生态经济效率最优和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从而强化生态会计在企业实施生态经济管理措施中的核心和战略支点作用,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互动和协调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计量屙陛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生态会计内涵中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生态会计主要反映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环境影响,因此主要是以物理单位为计量属性。就现阶段而言,考虑到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不能依靠环境经济学等将企业所有的环境影响采用货币指标反映,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主要通过环境干预,采用编制物质流量表、生态影响评估等实物计量手段来反映与控制企业环境行为。生命周期评价(LCA)是生态会计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属于一项会计技术,但是,LcA本身并不属于生态会计的范畴。
生态会计的作用
生态会计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工具。只要社会存在生态会计信息的现实需求和供给,才有建立生态会计的必要和可能。
(一)从我国生态会计信息需求方来看
目前大致可以分为政府、经济利益相关者和环境利益相关者(即社会公众)三大生态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政府是生态会计信息的重要需求者,他们在行使不同职权时需要不同的生态会计信息。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建立各层次的数据与信息系统是特别重要的工作。由于经济利益相关者自身利益与企业经济利益休戚相关,他们希望企业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触犯法律或者支付高昂的环境税费。而目前由于环境差异,会计信息具有不完全性和滞后性,因而经济利益相关者也需要生态会计信息以保障自身利益。与经济利益相关者和政府部门相比,环境利益相关者具有更强烈的环保意识,他们需要生态会计信息以确认自身健康、生产经营等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二)从我国生态会计信息供给方来看
目前生态会计大致可分为微观生态会计和宏观生态会计两大分支领域,不同的分支由不同的供给方提供。(1)微观生态会计信息的供给。据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目前环境事项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包含在年度报告中,所占比例为36%;二是有36%在内部工作会议记录中披露;三是单独环境报告的披露方式占14%;四是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只占9%;五是还有5%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而且,上述披露方式由企业在生态会计准则的指导下提供。可以肯定,这些初级的披露方式很难满足需求方的要求。未来的生态会计信息将以专业的生态会计报告形式提供。(2)宏观生态会计信息的供给。宏观生态会计信息则由相应的政府部门提供,如《中国21世纪议程》中包括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四大方面的四十四个信息系统,如水资源信息系统、海洋资源信息系统、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废旧物资资源化信息系统等。这些都可以纳入生态容量或者物质流量会计的范畴,这些系统的建立与信息的提供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
(三)从企业自身来看
一流企业作标准,二流企业作技术,三流企业作产品。率先将“生态”纳入管理层考虑范围的企业,在短期内可能会因对环境治理的投入而出现成本增大的情况。但换个角度来思考,这样的企业就可以在这场首先必然到来的生态革命中成为标杆企业,为整个行业确立一个生态标准,而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往往会以行业标准作参照,这样确立标准的企业在政府制定政策时就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从而使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一旦在社会上开始广泛关注环境的时候,具有生态先锋形象的企业便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许;同时,在与企业的下游经销商谈判时,生态的因素也为企业添加筹码,大大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因此,从企业自身来看,实施企业生态会计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生态会计是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必然产物,是会计学、生态环境科学与现代管理学等相互融合而成的交叉性学科,也是当今会计学的一个新理念。它是一个信息系统,主要以物理单位来计量和反映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环境影响,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有利于决策控制的环境信息,从而实现企业生态经济效率最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