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管理假设的定义
根据《韦氏国际词典》的解释,假设有两方面解释:
(1)提出一个认为是理所当然或不言自明的命题;
(2)基本的前提或假定。
上述第一种解释是指假设是一种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验,不需再加以证明的命题。上述第二种解释是指假设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或者进行理论研究时,根据特定环境和已有知识经过思考后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根据的假定或设想。这两种解释是有差别的,第一种解释适合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第二种解释适合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因此,我们主张按照第二种解释来理解和界定现金流量管理假设。根据第二种解释,并结合现金流量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现金流量管理假设界定为:现金流量管理假设是人们在进行现金流量管理理论研究和现金流量管理活动时,面对末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或现象,根据已有知识,经过思考后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是进一步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和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活动的基础之一。
现金流量管理假设的性质
科学的研究必须有科学的假设,因而我们有必要先审视一下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应具备的性质。根据逻辑学家和哲学家著作中论述的假设性质并结合现金流量管理的特点,我们认为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应具有以下几类性质:
1.现金流量管理假设是进行现金流量管理理论研究和现金流量管理实践不可或缺的。事实上,假设对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建立和发展任何学科理论结构的基础,因为任何一间学科的研究多半要从一些未经论证的假设开始,否则,论证就会永无止境,进入一个死循环。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严肃认真的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自己的学说时,都要从建立假设开始,然后才有可能按照逻辑关系展开自己的理论。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这部巨著中阐述社会再生产理论时就使用了社会产品按价值出售和社会总产品都可以顺利实现这两项假设。再比如,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总是首先假定宇宙秩序,假定不变法则的存在,‘假定万物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律。不如此,科学家的一切知识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任何科学研究也都将难以顺利进行。进言之,如果我们能以合理的假设作为推理论证的重要基础之一(假设并不是推理的唯一基础,如目标也是一个重要的推理基础),运用符合逻辑的推导过程和推导法则进行推理,就有可能得到满意的理论框架(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因为很可能有某些结论是无法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的)。就这一点而言,假设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没有起点,我们就无法进行科学的推理或思维,无法做出相应的结论,这一道理对现金流量管理也同样适用。
2.现金流量管理假设是不能直接自我检验的。不管我们是否满意,是否接受这一事实,现金流量管理假设都是不能直接自我检验的。首先,因为现金流量管理假设是作为基础而存在的,在其下层应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托,并用来检验假设。其次,如果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可以被直接验证,那么证明其合理性的证据一定要比这些假设更加基础(如果用以假设为依据证明的东西来证明假设的合理性,则进入了循环论证的境地),如此莫不如将这些证据直接作为假设,而将被证明的所谓假设称为推论或其他什么东西。所以,我们说现金流量管理假设是不能直接自我检验的。那么,我们又如何说明一项现金流量管理假设是否正确或是否合理呢?作者认为,可以由这一假设所支持的推论的合理性来判断其合理性,如果某项假设所支持的推论不合理,则这项假设肯定不正确。当然,我们不能由假设所支持的推论的合理性作为检验一项假设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但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就象会计在试算平衡时由借贷方发生额是否相等判断账务处理是否有错误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现金流量管理假设不能直接自我检验并不意味着这些假设可以不以事实为依据。相反,这些假设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只有如此;以这些假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大厦才不会倾斜或倒塌。同样,也只有如此,实践中的现金流量管理政策才有可能是合理的。
3.现金流量管理假设的确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面临更新的挑战。前已述及,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应以事实为依据,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建立起来的假设就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成为绝对真理。
事实上,所有学科的假设都是这样,此时此地看来正确的假设在彼时彼地并非一定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十分荒谬的。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因为事物本身就是运动的和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应该不断修正原有的假设,有时甚至是推翻原来的假设,建立一个完全相反的假设,而这正是一间学科理论知识发展的动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学科的发展史就是该学科的假设更新史。随着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诞生,客观世界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每个学科必须实事求是地摒弃那些己经不再合理、不再正确的假设,重塑本学科的基础,促进理论和实务的发展。现金流量管理这门学科的假设同样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可见,现金流量管理假设是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和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活动的基础,它不可缺少,但不能自身直接加以证明,同时应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
现金流量管理假设的内容
1.现金流量管理主体假设
指现金流量管理活动应该限制在经济利益相对独立、并且具有一定现金流量管理自主权的主体之内,这一假设也可以简称为主体假设。主体假设明确了现金流量管理活动的空间范围,将一个主体的管理行为区别于另一主体的管理行为。
现金流量管理主体假设有三层具体的涵义:
(1)主体假设决定了管理主体可以管理的经济活动,即凡是管理主体有权管理,并且与其有利害关系、最终会影响管理主体经济利益的、与现金流入和流出有关的经济活动都要由管理主体来管理;
(2)主体假设决定了管理主体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时的立场,即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服务。例如一笔应收账款的偿还业务,对于付款方而言是现金流出,对于收款方而言是现金流入。在对付款方的其他方面 (如资金成本、信誉)没有负面影响(或经权衡认为负面影响小于可能带来的效益)的情况下,付款方一定会争取少付款或晚付款,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笔资金。同样,如果对收款方而言没有负面影响(或经权衡认为负面影响小于可能带来的效益),收款方也一定会争取早收款或多收款。这就要求现金流量管理主体在管理现金流量时,要有明确的立场,一切经济业务都要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进行处理;
(3)主体假设决定了管理主体在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时要严格区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界限。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现金流量管理主体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管理主体是指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且具有不定现金流量管理自主权的企业集团控股公司或不受其他主体控制的一般企业。广义的管理主体除包括狭义的管理主体之外,还包括受狭义的管理主体控制,但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且具有一定的现金流量管理自主权的经济主体,这种经济主体可以大到集团公司内部的子公司或公司内部的某一职能部门,也可以小到某一个人。
2.持续经营假设
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除非有相反的证据,现金流量管理主体可以持续经营下去。相反的证据是指可以证明管理主体的经营活动即将终止的证据,如按合同规定企业即将解散,或已经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即将破产等。
这一假设有两层含义:
(1)管理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破产或清算;
(2)管理主体可以执行其预计的经营活动,包括各项合同、各种既定的经济活动等,同时又无法确定其终止时间。
这一假设是为了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同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竞争,使其经营活动面临风险或者不确定性而提出的。从现实情况来看,没有一个现金流量管理主体能够 “长生不死”,永远存在下去,但除少数现金流量管理主体愿意在完成既定目标或既定经营任务时终止外,大多数管理主体都希望自己生存下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假定现金流量管理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清算,不会破产,而是持续经营下去。
这一假设对现金流量管理主体的管理活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持续经营和非持续经营情况下,管理主体应选择不同的管理政策,例如面临被收购的风险时是否选择反收购策略。
3.管理分期假设
按照持续经营假设,一个现金流量管理主体的经济活动应该是无限期进行下去,永远不会终止的,但这会给现金流量管理带来另外一些问题:在管理主体的经营活动偏离最初设定的目标时,我们如何或何时才能发现?一旦发现,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在分析和考核管理主体的管理业绩时,是否应该等到管理主体最终停止经营?如果不能,我们又该何时分析和考核?……显然,我们不可能等到管理主体最终停止经营才进行这些工作,这既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逻辑结果(因为按照持续经营假设,企业永远不会停止经营,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进行这些工作),又是现实管理的需要。
这一假设对于现金流量管理主体的影响是不难理解的,例如它可以使管理主体对现金流量的控制成为可能,也可以为管理主体分期对其业绩进行分析和考核,据以及时了解实际管理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4.时间价值假设
指现金流量管理主体在管理现金流量时,假定资金应该按照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价值,也就是说假定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有着不同的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应该是资金在周转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增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现金流量管理主体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都不能缺少资金,当资金的所有者将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资金使用者时,必然要按让渡时间的长短取得一定的报酬,即利息收入。而资金使用者也必然要将资金周转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按时间的长短支付给资金所有者,从而形成资金的使用成本,即支付利息或股利。这部分利息或股利就是资金时间价值的最直接表现形式。
资金时间价值假设对现金流量管理主体的管理活动会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例如,时间价值的存在,决定了管理主体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采取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进行评价要比回收期法科学。再比如,现金流量管理主体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采用集中银行、锁箱系统等手段加速现金收入的一个原因也是考虑到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5.理性管理假设
指现金流量管理主体在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时的管理行为是理性的,是为了实现管理主体的管理目标进行管理的。
这一假设有四层含义:
(1)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管理主体的管理目标而进行管理的;
(2)管理主体在面临多种选择时(如从多个投资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方案),一定会选择对管理主体最有利的方案;
(3)当管理主体发现不利于其实现目标的行为时,它会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最大限度地消除这种行为造成的不利影响;
(4)管理主体能够总结以往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更新其知识结构,采用更合理的方法,逐步完善其管理活动。
6.信息不对称假设
指现金流量管理主体与外界拥有不同的信息,这种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
(1)现金流量管理主体比外界拥有更多的信息 (如企业当前经营情况和未来经营前景);
(2)现金流量管理主体比外界拥有较少的信息(如某一客户的信用状况)。
第一种情况意味着现金流量管理主体可以通过自己的管理行为向外界传播信息,以达到某种目的。第二种情况则要求现金流量管理主体通过信息交流或其他方式取得自己需要但还没有的信息,最大可能地达到信息对称,避免在经营管理中遭受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信息不对称的例子,例如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教师和学生、医生和病人等,在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和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活动时,我们也有必要假定管理主体同外界拥有不同的信息。否则,管理主体的某些管理政策或管理行为 (如采用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还是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就没有了理论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信息不对称假设并非假设所有的信息都是不对称的(事实上,这也不现实),只是假定外界很可能不具有管理主体拥有的一项或几项信息和/或管理主体不拥有外界拥有的一项或几项信息。
7.管理有效性假设
指现金流量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会对管理主体的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并不一定完全可以控制),进而给管理主体带来一定的利益。
这一假设的意义十分明显,因为如果现金流量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对管理主体的现金流量没有影响或者仅有很小的影响,则管理主体的一切管理行为都将是徒劳无功的。同时,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也不能称为理性的,因为管理主体要管理现金流量,必然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只有非理性的人才会做只有成本没有收益的事。这时,现金流量管理主体的一切管理行为都将失去理论基础。
8.现金资源稀缺假设
指现金流量管理主体所管理的现金资源是稀缺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金资源稀缺假设并不是说现金这种资源不可再生(事实上,现金流入管理主体的过程就是现金资源再生的一种表现),也不是指现金这种资源可以耗尽。同时,它也与现金绝对数额的大小无关。这一假设仅是为了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在给定的时期内,与现金的需要量相比,其供给量可能是相对不足的。现金资源稀缺性是我们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和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活动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现金这种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就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管理,也就不存在规划其流入流出时间和数量等问题了。
9.不确定性假设
指现金流量管理主体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并非完全肯定,总有一些管理主体无法预知或无法肯定的事情。
不确定性可分为两种情况:主观不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主观不确定性指管理主体由于缺乏有关信息而不能对事物的状态做出确定的判断,而这种信息却是他人可以拥有的。例如,与某一特定企业有过信用往来的企业要比与其没有过信用往来的企业更了解该特定企业的信用状况(假定其他信息一致)。客观不确定性是指事物状态的客观属性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在新产品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之前,市场是否接受企业的新产品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对此,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我们对消费者消费偏好的了解做出判断,进而进行估计。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能确切的说新产品的销售量将是多少,这一切只有事后才可能知道。
与主观不确定性相关的信息常常具有不对称性,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信息不对称。为了避免假设之间互相重叠,我们将这里所指的不确定性限定为客观上的不确定性,而不包括主观上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假设是我们进行现金流量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一。
现金流量管理假设的运用
综上,根据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应具有的性质结合现金流量管理的特点提出了九项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它们之间有的相互关联,有的相互无关,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现金流量管理假设体系,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和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活动的基础之一。在具体应用这些假设时,应注意两点:
1.上述假设只是我们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的一般的合乎理性的判断。我们不否认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违背其中某一项或某几项假设的情况,我们也不可能给出这些假设的完整、确切的证明,否则我们所给出的假设就不能称为假设,而应称为推论或者其他什么了。
2.我们在前面提到,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应该是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体系和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活动的基础之一,但我们并不要求时刻遵守这些假设。有时,为了避免将问题复杂化,我们可以暂时放弃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假设,也就是假定我们所面对的环境与所做的假设相反,等到搞清楚简单问题之后,再逐渐考虑那些暂时放弃的假设,使研究出的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和实际制定的现金流量管理政策更加合理,这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事实上,许多学者在进行研究时都是这样做的。在研究股利政策时就作了如下几个假设:
(1)没有税收;
(2)信息对称;
(3)有可能签订完全合约;
(4)没有交易成本;
(5)完全市场。
在这几个假设的基础上,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和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得出了股利政策不相关理论。很明显,这些假设都是不现实的,Miller和Modigliani也不可能认为现卖世界就是他们所假设的样子。然而,以Miller和Modigliani得出的不现实的结论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学术界逐渐加深了对股利政策的认识,并逐渐获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股利政策理论。我们在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时也完全没有必要时刻教条式地把住这些假设不放。但我们必须记住的是:在考虑这些假设之前所研究出的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体系和制定的现金流量管理政策很可能是不可靠的。
建立现金流量管理假设的注意事项
根据苏珊纳克·兰杰(Susannek.Langer)对假设的实质所做的简洁易懂的阐释,建立现金流量管理假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应从属于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体系,也就是说,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应为整个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体系服务,它不应该与这一理论体系的其他部分有任何冲突。
2.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应该是有意义的。如果一项或几项现金流量管理假设除其表现的事实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不会对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现金流量管理活动有任何影响,则不应将这一项或几项假设作为现金流量管理假设。现金流量管理假设应该是进一步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和进行现金流量管理实践的前提,因此,某一项或几项假设对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现金流量管理实践是否有意义就应成为判断这些假设是否适当的标准之一。假如我们同时有两个假设可供选择,且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则哪一个假设更有意义就应成为选择的决定因素。
3.现金流量管理假设之间应该互相一致,而不应该相互矛盾。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从逻辑上讲,同一事物在相同条件下亦此亦彼是不可能的。因而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设不可能同时具有合理性,永远不能纳人同一体系。
4.现金流量管理假设之间应该相互独立。假如某一项或几项假设可以从其他假设中推理出来,那它就是一项推论,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如果我们承认我们所做的假设正确的话),而不应成为一项新的假设。
可见,现金流量管理假设体系只应具有一个层次,而不应具有多个层次,如基本假设、衍生假设等。